【摘要】十八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大量的室内乐重奏作品,其中不乏传世之作。莫扎特、约瑟夫海顿、迈克尔海顿和沃尔夫冈等优秀的天才作曲家和演奏家,为推动中提琴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将从这些伟大艺术家的典型作品入手,通过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环境,结合一些音乐家之间的传闻纪实,对十八世纪的中提琴发展进行论述和探究。
【关键词】弦乐重奏;中提琴
一、中提琴发展之初
中提琴作品在十八世纪时便已经开始发展。但却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这点从有限保留下来的古典时期中提琴作品中就能够发现。当时一些年轻作曲家做所创作的优秀协奏曲和奏鸣曲作品,由于受到“海顿”和“莫扎特”这样极富盛名的天才作曲家光环的掩盖,因没有得到大众的关注而被遗忘、淹没在了十九世纪。卡尔·狄特思、霍夫斯泰特、霍夫曼斯特等作曲家,虽然获得了一时的认可,但并没有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当然,
除了这个原因,当时中提琴演奏者的演奏水平,也是影响优秀作曲家走向辉煌的原因之一。弦乐四重奏音乐的发展,中提琴演奏者的演奏技艺被迫得到提升,使得其他的作曲家认识到中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重要意义,从而开始不断创作出更加精彩纷呈的作品,发展了中提琴在四重奏作品中的使用。十八世纪后期,出现了更加具有创造性的作曲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以及莫扎特了。
二、莫扎特与中提琴
莫扎特是最早的优秀中提琴作曲家之一,莫扎特小提琴、中提琴交响协奏曲《Orchestra in E-flat
Major》,是古典时期最好的中提琴协奏曲,是真正由中提琴担任主奏乐器的作品,也有人说它是最好的中提琴作品。这部作品水平非凡,需要演奏者演奏到第七把位。我们应该知道,当时的音乐环境下,这首交响协奏曲,把中提琴推到台前聚光灯下,替代小提琴的主奏地位,关键不在于莫扎特是否为中提琴创作,而是他能够大胆创新,推动了音乐的改革。当然,这一切也与莫扎特喜欢演奏乐器有关,尤其是小提琴和中提琴,他自己就经常在弦乐四重奏中演奏中提琴部分。一些作曲家急于参与到音乐会演奏中,想要和其他乐手共同演绎自己的作品,但又不想花费太多精力去练习那些技巧性很高的乐器,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便很自然的拿起了中提琴。作曲家很容易的便可以感觉到中提琴这件乐器在自己所创作的室内乐中的重要性。莫扎特就是第一个产生这种念头的人,可以想象,莫扎特宠溺的爱抚着自己心爱的乐器说
“我必须给可怜的中提琴一个很好的旋律部分”。于是立刻拿起笔,将一串音符写入到他的弦乐室内乐作品中,这种待遇是中提琴从未遇到过的。可怜的中提琴演奏家们被吓了一跳,他们不得不走出安逸及默默无闻,开始实践创新,提高演奏技巧,这便为中提琴获得今天的地位埋下了伏笔。莫扎特卓越的中提琴演奏技术,结合他的智慧及作曲天赋,使他能想出美妙的极富挑战性的旋律赋予中提琴。在交响乐《SinfoniaConertante》中,莫扎特将中提琴与小提琴放到了同等的地位上,让演奏家分享聚光灯下的时光。莫扎特本人甚至会担任作品首演的中提琴演奏。甚至有时候莫扎特还会和其父亲争夺谁来进行作品的首演。尽管海顿的作品也是改变中提琴在四重奏中角色地位的重要人物,但却是莫扎特的室内乐作品将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莫扎特超乎常人的音乐天赋、神奇的和声填充技巧与他精湛的中提琴演奏技巧相结合,造就了属于他的传奇。
三、迈克尔·海顿
迈克尔·海顿是约瑟夫·海顿的弟弟,是一位著名的宗教音乐作曲家,在十九世纪早期,他在宗教音乐上的造诣要比他在器乐作品上的知名度高。他的朋友曾以“独一无二的教堂风格大师”来评价他。霍夫曼斯特甚至认为他的宗教音乐要好于他的哥哥约瑟夫·海顿。沃尔夫冈、莫扎特和他的父亲利奥波德也都对迈克尔的宗教音乐赞赏有加。但迈克尔·海顿在其他音乐领域并不算是高产的作曲家,1780年,由他创作的交响乐作品也只有一少部分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流传。虽然迈克尔·海顿没有跟随他哥哥约瑟夫·海顿去创作高难度的伟大弦乐四重奏作品,但是迈克尔·海顿却创作了一组小提琴与中提琴重奏作品。
四、迈克尔·海顿的E大调小提琴与中提琴重奏曲P.129这首重奏曲由迈克尔·海顿于1783年创作,乐曲形式与其哥哥的作品形式十分相似。在这首重奏曲中,中提琴主要充当着伴奏的角色,并没有给予太多的主题材料,但是,相比约瑟夫的重奏曲,这些写给中提琴的旋律要更加积极一些。在作品中,中提琴声部不仅仅停留在伴奏声部,似乎还在和小提琴声部进行着交谈,偶尔还会和其他一些声部进行对话。迈克尔·海顿的创作非常新颖为中提琴增色不少。虽然他为了取悦大主教,将精力更多的放到大主教喜欢的小提琴旋律的编写上,但在当时,这部作品也将中提琴展现得沸沸扬扬。
五、结论
在十八世纪,无论是中提琴的音乐作品,还是乐器设备的发展都是比较落后的。但无疑,这个时代的艺术家们已经开始注意到中提琴的魅力和其在音乐中的重要性。虽然莫扎特和海顿等音乐家并没有彻底发挥中提琴的价值,但他们那些流传百世的音乐作品却为中提琴在十八世纪后,经历其他发展时期而达到如今的高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伟大音乐家与其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应该被我们永远记住,并一直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