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学 吉林省舒兰市白旗镇中心校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小学时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对其一生的影响很大,不能忽视,要高度重视起来。
1.通过“垒积木”的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一事物与另一事物联结在一起、拼凑在一起就有可能出现一个新事物。对于小学生来说,这就象儿时垒积木,把一个一个模块人为地拼在一起,垒着垒着突然发现眼前出现了自己似曾感知过的另一个具体形象,原有的形象具有了其它功能和性质。每一次创新出形象不同的事物,都会让其产生新鲜感、成就感,慢慢地就会对通过自己的手所创造出的新事物有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有自主,一有空闲就想去“垒积木”,创造新形象。一来二去,动手多了,就会形成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有意识地把相关的信息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建立信息间的联系,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就会有新的发现。有了新发现,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形象”,进而主动地去学习语文知识。聪明的教师往往都会这样做。
2.通过找参照物的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事物的发展参照物很重要,因为它影响事物发展的方向及拓展的空间。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归类、分析、判断等,了解内在规律,将其作为参照物,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有利于推陈出新。如果在课堂上,同时接触了两个相关联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先把其中的一个作为参照物,仔细地揣摩它,可以起到有一隅而让三隅返的结果。然后再以另一个为参照物,同样可以收到预想的效果。之所以要这样做,就是要让学生对学习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不同类的知识也可以作为参照物,让学生作为一种借鉴,通过推理等手段,发现两种事物相同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找到相互的关联,对于学生建构新知识会大有益处。作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对所授的内容采取变换角度、变换表达方式等方法,让学生从中感受事物间的不同,从而激发学生辨别事物的意愿,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让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产生厌烦的情绪,进而产生创新的意愿
学生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对某样东西玩腻了,就想琢磨着把它拆了或卸了,让它变样,变成另一样东西。其实这就是创新的意愿。对于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也是一样,学习一旦有了深刻认识,就有对其“拆”的“卸”的冲动,教师一定要有效利用这一方面的特点,引导孩子们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鼓励学生探求新知识,这样对培养学习创新思维能力大有好处。要想提高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注意培养这样几种能力。
一是要培养学生联想的能力。也就是通过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能力。这里的事物有相似的事物。如月亮和圆盘,镰刀和月牙儿,学生红扑扑的脸蛋与秋天熟透了的苹果等等。我们提到了月亮就会想到圆盘,提到了镰刀,就会想到月牙儿,提到了小孩红扑扑的脸蛋就会想到秋天的苹果。有相关的事物,如昨天晚上学生没有完成作业,主要是因为爸爸请来一些朋友到家里来喝酒,酒后又打麻将,影响了学生学习。没有完成作业与爸爸请人吃喝玩有直接关系。不管是相似事物,还是相关事物,教师在引导学生时,都要指导学生查找事物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进而发现其内在规律,并对规律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概况,总结出系统的东西来。如学生在习作中,看到操场上的柳树,往往能想到家中用到的伞,这就是相似事物的联想。通过联想,学生明白了伞和树的本质区别。伞是由金属骨架和伞布组成的,而柳树则是一种生长中的物种。把柳树比喻成伞,只是因为形状相似。学生通过这种联想,就把柳树的形状与家庭中常用的东西结合起来了,便于理解和把握柳树的概念。如果一味地用语言去描述柳树的形状,恐怕没见过柳树的人就难以理解。脑海中有了伞的形状,就能很轻松地想到柳树的形状。二是要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上掌握某种形象的东西后,教师要引导其在此基础上想出更新的形象来。要提高这种想象能力,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有探究的欲望,都想知道这种东西是什么和怎么样。其次教导学生更多地积累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参加活动,多动手,多使用各种感官,包括听觉器官、视觉器官、嗅觉器官和触觉器官等,要让这些器官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更有利于想象出新的形象来。三是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没有逻辑思维能力,恐怕分析、判断、推理、概括就会形成错误的结论。要想形成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要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所了解,也就是说要知道事物是什么,包括哪些。其实要主次观念。应该摆在前边的绝不放在后边。四是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让思维呈现扩散状,培养求异意识。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一问多答,不要僵固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真正能够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做到畅所欲言。还要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这里的一题多解,指的是解题方法要有多种,殊途同归。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题多解和一问多答的教学设计经常见到,这就是发散思维的具体实践。在课堂上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想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打断学生回答问题。要让学生打破原有的思想框架,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充分利用好情感因素,让发散思维沿着正确有轨迹发展。五是要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从事物前进的相反方向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思维能力往往能解决大问题。就象狗追人,正常思维是赶紧跑,其实要想让狗离得更远,需要站在那里不动。再有,孩子遇到好吃的,家长常常劝孩子多吃些,如果用逆向思维的话,就要让孩子适量吃,这样有力于消化和吸收,也有利于身体健康。再如,自己买了一件上等衣服,被人的烟头烫了一小块,变了颜色,如果正常思维应该到补衣服的地方,把烫变色的地方挖下去,再有相同颜色的钱补上,但如果用逆向思维的话,可以在变色处周围再人为地烫上几下,变成一朵花,或是其它什么图案,让其有艺术价值,这样就使结果变得更可人。
作者简介:
王凤学,吉林省舒兰市人,舒兰市白旗镇中心校,小教一级,小学语文教学。
> 才智 /75
创新教育Innovation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