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 高职课程 实践模式
论文摘要:高职学生实践教学活动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技能技巧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现有高职学生的课程教学体系设置中,虽然增加了实践教学课时,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重视实践教学内容选择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有些甚至不按培养计划和大纲要求安排实践教学活动,或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单一。为此,本文试图以营销专业为例,结合宁波区域经济特点和校外可利用的资源,开展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实践模式研究,提出在课程教学中进行房产营销、汽车营销等实践教学设计,意在使高职院校营销专业毕业生。在掌握一般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一个行业或一类产品的推销技能技巧,创造就业优势,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l就业导向对高职课程实践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
1.1以能力为核心
学生毕业后要找到一份工作不难.但要找到一份好工作不容易,要在工作岗位上尽快的有所作为就更不容易,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学生的能力。市场营销专业作为一个人才需求量大的专业,从教学改革的角度来说,具有很大的改革空间,但要真正改革到位。使其真正以市场为导向,就必须确立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新理念、新思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改革、整合目前的教学体系,使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方法案例化、实践化;以组建实践公司为依托,结合“导师制”、模拟公司等进行具体运作,建立以能力为核心、具有创新特色、虚实结合的实践系统平台。
1.2以行业为基础
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必须以行业为基础,以产品为内容。要不断的鼓励学生去接触了解各种各样的产品、各种各样的行业,扩大学生的产品知识面,提高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度;使学生在熟悉产品知识、企业概况、行业前景、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在掌握一般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一个行业或一类产品的推销技能技巧,创造就业优势,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3以岗位为依托
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绩效如何?一方面取决于教师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取决于学生心目中的岗位目标的高低。营销工作这一职业不象会计职业有会计上岗证这一准入门槛,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从事营销工作,如何让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和岗位发展的过程中有别于他人?为此,我们提出岗位目标的层次性,即毕业时的就业目标和一两年后的发展目标。对于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们设定的就业目标为一般的销售员,发展目标为部门经理。由此来推动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
1.4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根据营销专业培养目标、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围绕培养市场营销类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宗旨,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按照营销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来设置和调整课程内容,进行专业课程的优化整合。在理论够用的前提下,以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增加实践实训教学的课时比重,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当前高职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存在问题
2.1实践内容的随意性
按营销专业培养计划,一般高职院校设置十几门市场营销方面的技能课程,如《商品知识》、《网络营销》、《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市场调研与预测》、《营销策划实务》、《商务谈判》、《消费心理》、《推销实务》和《广告实务》等。在制定教学大纲时,理论知识强调“必需、够用”的原则,加大实践教学课时,一般实践教学课时超过40%,这样实践时间有了保证,但实践内容的选择受教师的知识、经历、工作责任性和实践场地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很难从就业导向和能力培养等方面来系统考虑实践内容的设置以及实践活动的展开。
2.2实践形式的单一性
一般高职院校受资金、场地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实践活动只能在课堂或教室内或校园内进行,校内实践场地有限,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不力,校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市场资源没有充分挖掘,造成教师在校园内、在课堂上“闭门造车,”实践形式单一,实践效果不佳。
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实践教学构想
3.1实践形式多样性
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必须实现实践形式多样性,为此,提出“参观学习、市场调研、模拟实践、基地实习、实战训练、课余兼职”六位一体的贯穿大学三年的实践模块。
参观学习。主要是通过对市场、企业的参观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这类组织形式属于认识型,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比如营销专业,从学生进校那天起,就开展参观市场的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走进市场,感受市场,理解市场,接受市场熏陶,培养学生的营销意识、市场意识、经商意识和竞争意识。市场调研。市场是最好的课堂,是办学的最大资源。校外实践大多围绕市场展开,市场调研成为独立设置的经典的保留项目。市场凋研内容丰富,不受时间、场地、设备等因素的限制,所需经费有限。同时,收获也是多方面的:第一,市场调研是系统、客观地收集、处理、分析有关市场信息,以帮助企业作出有效的生产、管理、销售决策,通过这种训练,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调研技巧;第二,深入市场,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耐挫耐劳能力、合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而这正是课堂上最难做到的。
模拟实践。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方法。例如,模拟淡判的实践活动,可由学生以虚拟公司为单位形成不同的谈判小组,自我选择所要充当的谈判单位和谈判角色。在角色确定的基础上,各组学生内部进行分工,通过分工,先把谈判的目标和任务分派到小组的各成员。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任务和角色,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如技术资料,原料价格。工厂流程等,让学生自己掌握该类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和构成价格的主要因素,做到心中有数,在谈判中能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
基地实习。按照功能进行划分,目前市场营销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认识型,以学生参观、走访为主;生产(毕业)实习型,以顶岗实习为主;产学研型,这是校企之间相互服务的最有效途径。
实战训练。根据教学要求,教师设计综合性项目,如产品推销、市场调研、品牌策划等。同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为每个小组设定目标,由学生独立完成方案设计、过程运作、业绩评估、总结报告等各个环节。项目考核分为对小组考核和学生个人考核两部分:小组考核内容主要有方案、创意、业绩、总结报告4项;学生个人考核包括出勤、纪律、业绩、知识运用能力、协作精神、耐挫耐劳能力等内容。这种实践与专业技能训练紧密结合,与其他实践形式相比,具有真实性、竞争性、独立性、灵活性、复杂性等特点,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引导、、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有重要意义。
课余兼职。将正常教学时间之外开展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课余兼职纳入实践教学体系,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勤工助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并将教学计划外的实践活动与教学计划内的实践目标和内容结合起来,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新课题。如营销专业,可以将学生的社会兼职纳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学生兼职的岗位,配备指导教师,建立学生社会兼职档案,收集学生实践反馈信息,定期召集学生集中交流实践经验,讨论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编写学生营销实践案例,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将实践与专业理论课的学习相结合。同时,课余兼职的经历使学生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了更深的体味,这种“先就业、后毕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为用而学、学而致用”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就业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
3.2实践时间模块性
根据现有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体系,对实践时间可分成四个模块:课程实践、暑期实践、综合职训、毕业技术实践。课程实践主要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完成与课程知识相适应的技能技巧的培养。如在《推销实务》课程中,要求学生掌握寻找顾客、接近顾客、推销洽谈、顾客异议处理、成交等技能技巧,能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推销方案的编制和实施,一般每次实践活动时间为两课时;暑期实践和综合职训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一般实践时间为连续一至两个月,只是暑期实践南学生自己选择行业、企业,自己安排分配实践时间,而综合职训则是在课程时间内在教师的指导下统一进行;毕业技术实践是毕业前的综合训练,一般安排一个学期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
3.3实践内容专业性
为了使营销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既综合又专业,结合宁波区域经济特点和校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市场资源,提出在课程教学中进行房产营销、汽车营销、家用电器营销、文具营销、服装营销等实践教学设计。按营销专业培养计划,一般高职院校设置十三门市场营销方面的技术技能课程,如果能在每一门课程中突出一个行业一类产品的销售技能技巧的训练,全部课程结束时,学生就能掌握多个行业十几类产品的销售技能技巧。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创造就业优势,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