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社会论文 >> 社会问题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关于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来源: www.lunww.com    发布者:论文网
浏览241次 时间:2010年11月05日 13:10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马克思历史辩证法;以人为本
  论文摘要:科学发展观凸现了人民群众的主体能动性,体现了社会规律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整体互动性,彰显了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人民群众主观能动性和尊重社会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里解决新问题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理论,是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标志着马克思历史辩证法发展的最新阶段。  权威论文发表网

  我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了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切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指导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f蝌学发展观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强调社会规律的客体地位、强调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之辩证统一,是我党在新的世纪面对新问题积极探索形成的理论成果,是我党在八十多年的成长历程中通过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必然性所决定的,也是我国与世界的当代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所要求的,是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代表着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最新发展阶段。 
  一、科发展观凸现了人民群众在马克思历史辩证法中的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那么这个“人”是谁?是抽象的孤立的人,还是具体的现实的有联系的人?答案是明确的,即这个“人”是“人民群众”,是有知识的人民群众,是有素质的人民群众。人的概念明确了,“本”又是什么呢?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本”是指根本、本源,是指评判一切工作得失的最终标准。
  “以人为本”是建立在对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普遍规律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是伴随着人类的认识能力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向前发展的,在一定意义上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各种发展观演变的历史。从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到阿奎那的“上帝推动论”,到康德的“人是目的”,再到尼采的“上帝死了”,人们经过了原始图腾崇拜时期的“以物为本”的发展观,中世纪经院神学时期的“以神为本”的发展观,金钱拜物教时期的“以钱为本”的发展观,最终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物为本”、“以神为本”的。在人类诞生伊始,对于刚刚从古代类人猿经长期劳动形成的人类来说,每一个个体的生存能力相比较于强大的自然力则非常弱小,但是人之为人,在于人要创造一个意义的世界,要创造一个价值的世界。因此,人类是不甘于像动物那样本能地生存于自然界之中而沦为自然的奴隶,而是力图创造一个属人的生活世界从而成为万物之灵长,但是人类的这种从奴隶到主人的转变历程却是相当的漫长。在狮身人面像那里,人类已经认识到自己是来源于动物界的,但人却是力图挣脱动物性的束缚而以人的面目出现,体现了人类开始对自己“从那里来”的反思,体现了人对自己的肉体与精神统一的原始认识。然而这种人类对自身清楚的原始认识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日渐模糊,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上帝形象,高高在上地悬浮在空中,而人只能仆伏在地虔诚地对上帝进行礼拜,以期待在自己生命终结之后能进入天堂,这表达了人类对自己“到那里去”的关注,说明了人以神圣的名义将自己的肉体与精神断然裂开。然而神圣的上帝由于其高高在上而远离了人的世界,上帝的光辉由于对其需要帮助的人无能为力和对其必须惩戒的人放任自流的结果而日渐消退,上帝的破灭让尘世的人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开始重新确立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这也充分表达了人类对“现在在世”的思考,说明了人正努力重新将肉体和精神统一起来。因此,“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建立在整个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人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   权威论文发表网
  以人民群众作为评判一切工作的最终标准的形成也是建立在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特殊规律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在夺取政权过程中,由于与敌对阶级和反动势力之间的阶级斗争具有“你死我活”的残酷性,我党在阶级斗争中逐渐认识到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革命斗争获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并且人民群众也的确发挥了主体性的作用,从而确保了革命的成功。建国以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但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口号的指引下,我们仍然强调“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着重对思想领域的改造而忽视了对物质领域的建设。随着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加深,我们懂得了“阶级斗争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激化的可能的道理,也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开始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毕竟“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两个凡是”的终结,我们进入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哲学的春天,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春天。然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由于认识论和价值观上的各种原因,我们在发展观上的偏差和误区导致走上了一条主要以“经济增长”为特征的发展之路,忽视甚至漠视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使社会的发展走上了一条完全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道路,结果导致了不惜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而追求产值的片面发展观,这种片面的发展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日渐显现,并且业已成为制约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为了克服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消极因素,重新赋予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谐发展就成为时代的主题。和谐发展强调一切发展是为了人的发展,是依靠人的发展,强调发展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强调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阶级斗争”到“经济增长”再到“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对人民群众主体性历史地位的认识经历了—个由“重视”到“忽视”再到“重视”的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是符合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观的逻辑演进,又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结果,凸现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特别是在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是马克思历史辩证法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
  二、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客观规律在马克思历史辩证法中整体互动的特征
  “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这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是对客观规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整体性的总结,强调了社会发展规律的非线性的因果关系律的特征,是马克思历史辩证法中对客观规律的尊重的具体表现,是马克思历史辩证法在新的时期的丰富和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运动过程,是由其内部固有矛盾所推动的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运动过程。所谓的规律,就是事物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描述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确定秩序并体现和贯穿于事物存在的始终。规律,对于自然事物而言表现为一个个具体事物简单的重复性、客观性、可预测性;对于社会历史而言要则相对复杂,社会历史规律所揭示的是众多个别历史事件所呈现的纷繁复杂现象背后隐藏的一般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性把握,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方向的总体性认识。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科学规律的认识日渐趋同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一致,但对社会历史规律的认识由于各自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各异导致了彼此间相差甚远甚至截然相反。以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为基石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本质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全面正确地把握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从而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们改造现存世界的理论武器。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相对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发展更为复杂的过程,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规律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往往又是相互渗透彼此交叉地在整体上促进或阻碍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因此,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应当是一个全面的把握,而不能满足于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方面的把握,否则,不但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反而会走向其反面,对于这一点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是有过深刻的教训。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生的国家政权在刚刚获得解放的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持下得以建立并巩固下来,人们在胜利的氛围中还想把革命继续向前推进,结果导致了只注重主观革命而忽视了客观革命,只注重上层建筑的跨越而忽视了经济基础的发展。另外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为了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实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心转移,然而在尊重经济规律的过程中由于主观的和客观原因导致了社会的发展简单地变成了经济的发展,甚至演化为“唯经济论”和“经济至上论”,将经济的规律视为社会发展的绝对规律,将经济的发展视为医治一切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从而忽视社会的整体发展甚至漠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绝非仅仅是政治领域或经济领域的发展,而应该是人类社会所有领域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各种规律相互作用下的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
  “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既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在一定规律支配下的人类自身活动的结果,是人在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和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人类历史正是在能动的人类主体和客观的历史规律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中不断发展和前进的。然而在马克思之后其历史辩证法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两种较为突出的倾向:一种是夸大历史活动中人的自由意志的作用,力图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来解除经济必然性对人的束缚从而实现现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自由性,这种倾向看不到历史活动的规律性以及规律的客观性,故其最终必然滑向唯心主义的深渊;另一种是仅仅侧重于历史规律的表述,力求把历史规律当作一种能够以严整的科学方法加以规定和把握的永恒不变的客观规律,这种倾向看不到历史发展规律能且只能在相互联系的人们有意识的活动中产生并得以体现出来,故其带有浓厚的机械决定论的色彩。这两种倾向在第二国际时期经济决定论、进化论以及自发革命论等理论思潮的盛行便是明证。
为了克服这两种各执一端而忽略甚至漠视另一端的倾向,我们就必须将历史的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努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本来就是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应有之义。充分认识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各种规律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可以避免单纯的“唯意志论”或“唯经济论”线性因果关系律的消极影响,全面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多元性和多维性,正确对待马克思历史辩证法对规律的理论要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前进。
  三、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历史规律的客观实在性的辩证统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有机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体现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既抓住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又兼顾了其他矛盾,既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又体现了对社会规律客观性的高度重视,是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历史规律的客观实在性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高度统一,是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发展内容,从而使生活于其中的人们面对不同的时代主题拥有了不同的历史使命。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的实践者。但与此同时,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表明了我国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实践必然带有我国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具体体现为在我党领导下的以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新的世纪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凭借“一役之力”、“一日之功”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我们举全国之力“一心一意搞建设”、“同心同德谋发展”,需要我们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从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双重的社会转型时期,即从前近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从近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这更加突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矛盾和问题的复杂性和艰难性:“从具体社会体制转型来看,它既要处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矛盾,也要处理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所引发的矛盾;既要面临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问题,也要面临着批判市场经济的问题。从文化形态的转型来看,既面临着近代理性主义发展得不够批判封建主义的文化问题,但同时也面临着对近代理性主义文化的批判问题。”种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清楚认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在阶级斗争、经济增长、和谐发展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中逐步完善的。  权威论文发表网
  在以“阶级斗争”为特点的阶段,由于当时的国内反动势力和国际反共集团的纠合,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就成为我党切工作的重中之中,我党就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在“一穷二自”中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国家,从而形成了“阶级斗争”理论。历史已经证明这种理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有其存在的必要,但是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之时仍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那就必然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消极的影响。这说明社会的主要矛盾会随着社会的进程而不断发展变化,当阶级矛盾成为社会的次要矛盾时我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期,具体表现为以“经济增长”为特点的阶段。在探索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我国的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和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在经济增长的阶段,物质财富增加了,但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等方面产生了新的不均衡。为了克服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消极影响,我国进入了以“和谐发展”为特点的阶段。阶级斗争、经济增长这两个阶段里,我们或者强调对主观世界的改造而忽略对客观世界的建设,或突出对经济规律的尊崇而消隐对人的价值的诉求,在一定时期在一定领域取得了一些巨大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最终显现了它们的局限性,产生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合理的解决,必将在根本上制约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为了解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就必须改变线性的因果律的思维方式,将社会看作为一个由诸多要素所组成的有机系统,其发展的水平不能仅仅以某一两项指标的高低来代表,而要通过社会全面发展的所有指标的共同说明。因此,对社会的发展要有一个全局的观念,一个系统的观念,一个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观念。其次,我们就必须正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放在一定的高度才可能找到解决它们的方案。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也是建设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问题出现了,我们只能正视它才能解决它,问题是绕不开的。再次,我们必须实施确有实效的现实举措,光有好的想法没有实干的努力那只会流于空想,光有拼命的苦干而没有科学的理论那只会陷入蛮干,而空想和蛮干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来说都是相当有害的。   权威论文发表网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践,表明了我们的社会发展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发展,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发展,是提出问题的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了人民群众的核心性,强调了社会规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性,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里解决新问题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理论,是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标志着马克思历史辩证法发展的最新阶段。

TAG: 科学发展观 历史 马克思 辩证法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