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172次
时间:2019年7月26日 15:03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读写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即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将引导学生掌握书写读书笔记为主要任务,通过读与写的综合练习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应用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形象思维向创造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的过渡。
一、加强学生语文读写训练的积极作用
读写训练的主要特点在于“短、平、快”,“短小、平常、高效”,因而在实践中被视作是点燃情感的爆发点,激发想象的腾飞点,以及加深理解的内化点。随着时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读写结合”理念的重视程度愈来愈高,读写训练这种糅合“读”与“写”训练合为一体,一次练习实现对两项学习能力的训练,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不仅能够减轻学生负担,还能提高教师效率,因而广受学界欢迎。从整体上看读写训练与语文阅读教学进程是相辅相成的,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并掌握利用阅读内容进行同步写作训练的方法。同时实践中很多教师都会选择优秀的语文课文作为读写训练范本,让学生在深度阅读这些优秀范文的基础上来进行文章的仿写或创作,或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或以读后感的形式,相较过去枯燥、单一的课文背诵训练模式,这种形式的训练更能够吸引学生参与,且这些优秀范文所具备的多方面优势不仅能够使得语文写作训练更具有效性,还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对优秀范文内容进行再次巩固,既节约了时间又收获了技能,高质亦高效。
二、提高初中生语文读写能力的教学思路
(一)扎根于初中语文教材的经典文本
很多教育专家认为“语文教材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科的规律特点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内容符合和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心理变化”。因此初中语文读写训练也应遵循这一特性,始终立足于语文学科的特点与规律,将语文课文内容作为基础点来进行各项拓展训练。即在设计读写练习时,教师应当首先认清每一篇课文内容背后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设计具体练习的内容和重点。例如对于纪实题材的课文,就要以抽象思维、空间思维等作为读写训练的目标来设计;而对于以人物心理活动细节描写为主的课文,就要以场景描述、心理语言、环境细节、动作神态等作为读写训练的设计重点。需要注意的是,读写训练不同于大作文写作,其设计的内容必须建构在学生对课文的深度阅读基础上,借着对课文的全方位理解来进行更多发乎于内心的文字创作。于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抓住引导时机,利用课文中的经典段落、典型句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的表达技巧。
所谓“经典段落”,通常是指在遣词造句、词句表达等方面具有一定独创性的段落。例如鲁迅先生所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其中对于“雪后捕鸟”的段落描写;又譬如《社戏》一文,其中对于“月夜行船”段落的描写……这些经典段落对于各个场景、人物的描写都选用了大量动词、叠词、形容词,准确、生动、传神地描述了雪后捕鸟和小伙伴们驾船的情景。对于这些极佳的语言描述,教师可在学生阅读后,组织读写训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模仿上述段落的场景或人物的创作。通过这种训练引导,能够让学生在掌握课文知识的同时,还能通过仿写角色体会换位思考的重要性,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的深厚内涵。
(二)结合不同类型文本展开综合训练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课文,文中人物形象丰满多变,情节曲折动人,且语言真挚感人令人回味。因此在进行读写训练时,教师应当挑选其中不同题材,有侧重地进行练习设计。据教学经验总结,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最常见的读写训练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写作技巧类的训练,第二种是语言内涵类的训练。不同类型的训练,应当结合不同类型的文本。具体地说,教师应当在先明确本节课时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后,再进行类型选择,若是情感类的课文,就要从阅读情感层面入手,采用“巧补留白”“想象续写”等形式,围绕理解深入处、情感共鸣处、主题升华处设计训练内容,着重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若是写实类的课文,就要从写作技法层面入手,围绕课文中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进行训练设计,引导学生仿写迁移;又或是创设一种情境,指引学生逐层代入情境,展开联想,将自己视作主人公,写下“主人公会怎么想、怎么做,故事会如何发展”等等,例如在学生阅读完课文《最后一课》后,可以安排对这一段进行训练:“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作者至此止笔,留下了无尽想象空间。教师可对这一留白进行如下练习设计:首先让学生想象在这种情境下的“韩麦尔先生心里是怎么想的?”班级中有学生这样写到:“晃眼就过去了,三四十年我一直都在这里,来来往往的学生,被衣袖磨得发亮的课桌,窗外的小院子,长高了的胡桃树,还有那我亲手种下的紫藤花,一切恍如昨日,一切那么熟悉,如今我要与它们永远的分手了,这怎的不教人伤心。”再譬如教师可选用课文《孔乙己》让学生自由发挥,为孔乙己安排“最后的结局”;或是选用课文《变色龙》,让学生围绕“奥楚蔑洛夫遇到了将军的哥哥”这样的情境进行练笔,设想一下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精彩的故事。通过这种不同类型文章的拓展和延伸等语言训练,让学生能够更贴近课文中的人物,触摸人物灵魂,体会文字语言背后的真挚情感。同时在这样的情景铺垫下,在经意与不经意间,都能够深深地触动学生的真情实感,再加上对这些“言虽尽而意无穷”的留白所进行的读写练习,将作者无法尽述的画面、事物进行填补,不仅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够真正做到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情境画面来抒发感情落笔有神。如此一来,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教师教得实在、深刻,学生才会学得扎实、灵活;只有将教材既作为“读”的范本,又作为“写”的规矩,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真正有所领悟有所得益。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应当灵活把握和调整教学方式,积极利用课文内容的多样性来编排和设计更多类型的读写训练,创设不同仿写情境,推荐不同类型的文章阅读,或以短篇仿写,或是拓展创作,籍此从不同角度切入来综合训练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以切实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跃.2017《巧妙选取教学方法渗透阅读与写作指导——初中语文“读写结合”创新设计浅探》,《中学教学参考》第6 期。
[2]王丽春.2017《浅谈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学苑教育》第2期。
[3]费红亚.2017《基于素读的初中语文读写融合教学初探》,《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第5期。
[4]王丽霞.2017《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作文成功之路》(上)第3期。
(作者单位:纳雍县维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