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娟 柳兴国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职业教育研究专项课题“新形势下适应人才回炉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改革与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2013-ZJ-081)摘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关乎其未来的发展,而人才“回炉”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又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人才“回炉”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为适应人才“回炉”,高职专业设置应采取的对策,对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人才“回炉”;专业设置;高职院校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类型属于“技术专业”。“技术专业”强调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如何优化调整高职院校的技术专业设置,以满足引人热议的“回炉”现象提出的新要求,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本文所述的人才“回炉”是指已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或已有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员回到学校再学习、再培训的现象。它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度大,通过“回炉”掌握一项实用专业技术;第二类是,在岗老员工,为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而进行短期学习和培训,通过“回炉”提高职业技术能力;第三类是,由公司委托高职院校对新入职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回炉”完成员工岗位培训。
一、新形势下人才“回炉”的现状
(一)高校大学毕业生“回炉”现状
10 年前,大学生毕业后,选择高职院校“回炉”再造,目的是学习掌握实用专业技术,找到更满意的工作。然而目前,大学毕业生“回炉”已不多见。导致这种情况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高等教育逐渐与市场接轨,为了解决就业问题,高等教育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部分高校甚至设置了应用型本科专业。从深层次看,高等教育包含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将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定位及设置产生冲击。
新形势下就业市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0 年前,就业市场需要的是受过普通高等教育或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然而现在,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也可以在就业市场找到工作。随着市场多元化发展,部分初中或高中生放弃继续学习的机会,直接进入社会就业。从这个角度讲,近几年生源的减少也是大学毕业生“回炉”现象消退的原因之一。
(二)新入职员工的“回炉”现状
企业在招收新员工之后,从企业发展和员工培训角度出发,安排他们到职业学校学习,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企业之所以选择高职院校进行新职员工的“回炉”再造,一是新员工大多是本科院校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技能,二是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设置符合企业发展和需求,熟知企业工作岗位和工作流程,对企业文化理念有较高认识。
然而,我国高职院校仍然没有很好地与区域企业合作起来。高职院校出发点基本是为学生能找到合适工作岗位,却忽视了企业员工到高职院校“回炉”的可能。高职院校没有主动服务区域社会经济,更没有切实有效地体现区域社会的需求,造成当企业需要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希望将其“回炉”时,却发现没有合适的高职院校可以合作。
(三)在岗老员工的“回炉”现状
部分在岗老员工为提高技能,或今后发展转型,选择“回炉”方式,参加短期技能培训,考取相应的国家职业技能证书。由于没有对接渠道,老员工难以找到“回炉”的去处。一是很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陈旧,二是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没有设置短期培训课程。
二、新形势下人才“回炉”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具体要求根据现状分析,新形势下人才“回炉”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具体要求是:对于大学生,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可选专业,有完善的实习实训条件,直接的就业渠道;对于企业,设置紧密相关的对口专业,专业能反映企业工作岗位的特性,体现企业文化理念;对于老员工,设置与时俱进、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将职业资格培训课程纳入正规教学过程,并具备考试资格。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
(一)设置新兴特色高职专业
分析可知,造成大学生“回炉”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高等教育中融入高等职业教育,导致大学生在高等教育中就完成“回炉”的课程。在新形势下为与大学毕业生“回炉”接轨,高职院校必须设置体现高职特点的专业,建成一大批办学质量高、影响力大、社会评价好的专业,以特色证明人才培养质量,将特色专业与高等院校的高职专业区分开来。学校可以依托行业优势,工学结合,建设品牌特色专业或专业群。如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微电子专业和专业群的建设(该专业为国家示范专业),就是依托了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微电园的行业特征。
(二)设置与区域企业紧密联系的对口专业对口专业不仅是指专业技能,而且要求课程设置与岗位对应。岗位需要用到哪些知识就开设相应课程,完全满足企业新员工的“回炉”要求。例如,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的汽车工程学院开设了与重庆市长安福特发动机有限公司发动机相关专业,在2013 年完成了该公司第六期员工发动机知识普及培训。
(三)设置职业资格考试相关专业
老员工“回炉”是为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目标明确。可以设置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关专业,将职业资格培训课程纳入正规教学过程,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培训课程的纳入,增强了课程的针对性,更好地实现教学与就业的对接。
参考文献:
[1]张海峰.论高职专业开发的目标、原则与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7).
[2]王喜磊.新形势下民办高校的发展方向[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8):66-68.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廖细春.论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专业设置[J].当代教育论坛,2011(4):60-61.
作者简介:
吴娟,女,1981年出生,重庆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应用电子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与智能信息处理。柳兴国,男,1981年出生,甘肃金昌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信工学院,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与通信技术。
> 才智 /79
创新教育Innovation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