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奇
物理新课程实施中,十分强调科学探究在物理课程中的作用,而科学探究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只关注处于表层知识的科学探究,无异于对学生智力进行徒有形式的机械训练,为此我们更应该分析和把握科学探究背后深层的价值取向。
一、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案例分析
必修2第五章第六节《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新教材的思路是:以科学探究为思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理解科学本质。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
(2)由纸带和打点计时器分别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1、v2、v3…
(3)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纵坐标,小车获得的速度为横坐标,作出两者的关系曲线;
猜想与假设:如果曲线W―v是一条直线,表明W ∝v;如果不是直线,可考虑是否存在下列关系: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探究过程中,并没有测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到底是多少焦耳,只是测出以后各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功是第一次实验时的多少倍,这对本实验已经足够了,这样做可以大大简化操作。
交流与合作、评估:实验时可以用到6根橡皮筋,打出6条纸带,分析每条纸带可以得到一个速度值,在描绘曲线时,连同0点可以有7个点,这样比较容易判断曲线的性质。用6根橡皮筋打出的纸带可以有足够的点数计算小车的速度。
通过上述的研究,学生掌握了力所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把未知变为已知,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避免了由知识到知识,以科学知识为最重要的单一目标的教学目标。
二、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的价值取向
其实,这只是科学探究过程显性的一步。实际上在这一过程中,更重要的是隐形部分:这就是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的价值取向问题。科学探究是一类教学活动,科学探究也是一种精神。通过科学探究,要达到这样的五种价值取向。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物理新教材根据《课标》的要求,将以往教材中较多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改为物理问题的科学探究,这些改变的目的是什么?从目前实施的课堂教学来看,答案很明确:科学探究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的物理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科学的教与学组织形式,已经明显关注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大大提高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
2、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
探究教学,我们要在可能的程度上按它本来的面目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看到,这是人类三百多年来创造的一个有代表性的学科,它满足了人类的求知欲,它为人类奠定了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它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对世界的看法。我们不能不负责任地给学生造成一种假象,好像科学是一些支离破碎、经不起推敲的知识堆砌。让学生真正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
3、培养求实的科学态度
人的科学素质表现之一是“说话要有根据,说话要合乎逻辑”。通过科学探究,他们“看到”了应该看到的东西,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得到提高,探究活动不会是机械的、缺少意义的,而是具有活力和动感的真正的科学探究。
4、提高探究的实践能力
物理教学科学探究本质特征是:“让学生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了解物理学科过程的特征和本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或理论的开放态度、创新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实证精神,才是探究式科学教学的本质特征”。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分析、动口、动手、动脑,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争辩,提出产生有关现象的原因、概念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通过实验和思考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已有的知识与研究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抽象、概括,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的启发,得出科学的结论。
5、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学探究不仅涉及逻辑推理与实验论证,同时也是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新问题或发现新现象时,他们既立足于已有知识,又不囿于传统的理论框架,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大胆地提出新思想或假设。
当然,这样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设定,可能要求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都要做相应的补充和调整,科学探究正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只要我们加强学习和研究、努力实践、认真总结,让科学探究贯穿于物理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就能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了解物理研究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