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心
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是这个学校的命根子,关系到它的生死存亡。无论是考研率还是就业率,都直接与教育质量有关,试想如果一个学校培养的学生没有人要,这个学校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也该寿终正寝了吧。诚然,教育质量的好坏与很多因素有关,而教师―—教育的主体,对教育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
一、师德是影响教育质量的潜在因素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称为教师职业道德。学生看教师,既看才,也看德。无才无德,学生厌恶你;有才无德,学生敬畏你;有德无才,学生同情你;德才兼备,学生才会真心拥戴你。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马克思说:“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教师在帮助学生认识周围世界时,他自己也作为周围世界的极重要组成部分出现在学生的智慧和心灵面前。学生在认识世界的时候,也一定在认识教师。教师的思想言行、感情意志、道德品质和威信影响力都以教育者真实内在的自我面貌呈现给学生。我们说教师不是教学机器,而是有血有肉、具有个性特点的道德主体。教育者可以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只管教学,但事实上教育者完整的个性却暴露在学生面前,虽然这种影响处在教育意识之外,却对受教育者产生着无形的、潜在的因而也是持久的、深刻的德育影响。而且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不够成熟,需要有人来指导,而教师是最恰当的人选。由于学生对老师的充分信任,因而在融合的过程中,达到了知识向信念的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学生把新的观点和新的思想纳入到自己的价值体系之中,成为自己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逐渐形成了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俗话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人格影响力是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比言语教育具有更强的心灵渗透力,它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也是更持久,更深远。
二、师智是影响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
师智,即教师的智慧力量。主要是指教师的聪明才智。教学是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主要渠道。教学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与低,而教学效果的好坏又取决于讲授质量,学习质量和管理质量。但在影响教学效果的各因素中,讲授质量与学习质量决定了教学效果的总体趋势。这里必须指出的是:讲授质量起主要作用,这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认识过程的主体,但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利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借助一定的环境,选择有效的讲授方法,向学生传授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发展学生智能;学生则在教师正确积极的引导下,利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借助一定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认识能力。可见,教师教的水平制约着学生学的水平。而从学习质量的角度来看,它影响着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也必须注重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是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不过,学生能否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关键在教师。首先,学生应有正确科学的学习观,这一学习观来自教师的引导。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认识主体之一,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管理者,特别是学习质量的管理者。其次,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有乐观的估计。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关键看他是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在千方百计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这已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教是为了不教,真正的学习是学生自我学习,这话是很有道理的,而且也符合时代的要求。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教师职能的相应变化,教师要“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唤醒未被知晓或沉睡中的能力,使得每个人都分享到人们完全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幸福。”可见教师是智力的开发者和学习的指导者以及未来的设计者。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向学生传递着他的知识量,展示着获取信息的快捷方法,同时也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探索问题的精神,指导学生观察问题的角度,对待事物的态度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也不仅仅是前人积累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思维的方法、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教师职能的变化,预示着教师内涵的丰富性,这也将对教育质量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师情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师情,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教育活动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进行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没有思想与情感的物。教育活动的开展涉及到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健康良好、融洽深厚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首先,教学相长。尽管在教学中教师担
由此可知,教师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人类社会进步的希望在教育,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经济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