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批评”充满人性魅力——抓住儿童心理,进行有效批评
浏览221次
时间:2010年9月25日 16:26
[摘要]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一是利用评价增减效应。对学生进行批评的时候,先贬后褒效果更佳。二是利用无声批评。我们可以一声不响的扫视全班,让孩子感受到你批评的信号。三是采用幽默批评。让孩子在幽默的氛围中,产生更深的教育体会。四是看准时机,开展批评。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批评氛围,可以缓解学生因犯错误而导致的抵触心理,有利于学生克服缺点。
[关键词]增减原则 无声教育 幽默批评 宽松和谐
有人说,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小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自然的人。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意志和个性特征。但小学生自律能力差,自控能力差,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犯错是难免的,因而我们必须运用批评的方法,帮助学生改变错误的行为、认识和态度。所以批评是老师教育孩子的一个强有力的武器。批评教育对于学生教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正确的批评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从心理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但是,我们在教育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批评是工作“艺术”而不是情绪“发泄”。
一、利用评价增减效应
美国教育学家阿伦森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请了许多试验者,把他们分成4组,请研究者的助手分别对四组人进行测试。在每次的休息时间,助手就会到研究者的办公室汇报对其他被试者的的印象和评价。助手假装压低声音不让被试者听见,其实他们每次都能清楚地听到助手对自己的评价。
助手对被试者的评价分为四类:(1)肯定。让第一组被试者始终得到好的评价;(2)否定。对于第二组的被试者,助手自始至终都对他们持否定态度;(3)提高。对第三组的评价,前几次是否定的,后几次则由否定逐渐转向肯定;(4)降低。对第四组的评价,前几次是肯定的,后几次则从肯定逐渐转向否定。
然后,研究者分析所有被试者对助手的喜欢程度,并让他们在—10到+10的量表上表示出来。结果发现,对这名助手喜欢程度的平均分:第一组为+6.42,第二组为+2.52,第三组为+7.76,第四组为+0.87。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评价增减效应”实验。
这一实验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增减原则”:人们对原来否定自己而最终变得肯定自己的对象喜欢程度最高,明显高于一直肯定自己的交往对象;而对于从肯定到否定的交往对象喜欢程度最低,大大低于一直否定自己的交往对象。
阿伦森给我们的启示是:对学生进行批评的时候,先贬后褒效果更佳,对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比单纯的批评学生更容易让人接受。在教育教学中细心观察,努力发现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不断的提出肯定和表扬。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我们就可以用“否定—肯定”的模式,来满足学生期望的发展曲线。尤其对于那些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通过说教的方式去辅导,解决问题的效果甚微,乃至完全不能解决问题。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奖励递减”的方法,既可以避免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又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解决问题。
二、利用无声批评
当孩子在课堂上不断讲话;当孩子在老师不在时乱成一团;当孩子在教学过程中做自己的事而不能专心听讲时,你是否会对那个孩子大发雷霆,万分生气呢?当我们不能抑制心中那股怒气的时候,是否考虑到孩子内心的感受。如果你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斥责他时,就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自尊心特别强的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让你的教育适得其反。很多研究表明,当今的孩子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环境的影响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让有的孩子不断发出危险信号,我们不恰当的批评会让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当你不得不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我们可以对孩子进行无声教育。在课堂中,我们可以突然停止讲课,保持沉默;在教室里乱糟糟时,我们可以一声不响的扫视全班,让孩子感受到你批评的信号,教室里会安静下来,犯错的孩子会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三、采用幽默批评
目前教师面临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几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围绕着他们转,因此学生们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他们天真活泼但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要使批评达到一定的效果,有时我们可以采用幽默的方式。让孩子在幽默的氛围中,产生更深的教育体会。这样学生既易于接受,又对老师的风趣产生一种好感,从而有利于不断鞭策自己,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如当我们一脚跨进教室的时候,发现教室里并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样安静,大家都沉浸在聊天中。这时我们肯定会大发雷霆,开始批评学生。但是如果这时我们走进教室,然后对讲话最热烈,最响亮的同学说:“你有没有在卖小菜呀?小菜多少钱一斤呀?”大家听了,先是一笑,然后立刻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有默默懊悔的,也有低头深思的。我想这个时候,你已经不在需要任何语言了。
四、看准时机,开展批评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性格和习惯都还没有形成。我们在教育的时候要注意让孩子感觉出你在批评他,但要把这种批评的痕迹淡化。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批评氛围,可以缓解学生因犯错误而导致的抵触心理,有利于学生克服缺点。比如在上课时,老师正在进行生字词的教学,有一个孩子正在专心把玩今天新买的铅笔。正好教学到“专心”的“专”字,于是老师走轻轻地走过去,拿起他手中的笔,对大家说,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专心听讲,不能因为有了新鲜好玩的玩具而耽误了学习。这种解释,既让孩子明白了专心的意思,还伺机对那个孩子进行了批评。那个孩子在和谐的气氛中回到了课堂教学中。这样的批评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而且还屡试不爽,经过这样的提示,学生都能逐渐克服自己的缺点。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更是屡收奇效。因此,对这些学生,在批评时既要讲原则,不迁就其错误的思想行为,又要讲感情,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总之,批评有法,但无定法。有一点是我们教育者必须恪守的——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体现无尽的人性关怀。尽管我们的批评未必会有切肤之痛的深刻,但能从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出发,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学生最终会领悟老师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