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培养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群众、增长才干的重要路径。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管理和研究工作,整合社会资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创新与完善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 现状 路径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的重要课堂,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同中国农大师生座谈时就提到:“新一代的青年作为民族复兴伟业的接班人和时代成果的继任者,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希望同学们都能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全球化的影响和国际竞争的纵深化已使越来越多的高校脱离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把开展社会实践与课堂教育相结合,真正践行起培育英才良才实才的素质教育。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生也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开始慢慢走出象牙塔,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地接触感受现实社会,参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现阶段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从社会、从高校抑或从学生自身角度来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仍存在诸多问题:
1、思想认识程度不够和实践氛围不浓厚的问题。当前,无论是高校还是大学生自身都存在认识层面的误区。一方面,部分高校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对此不够重视,错误地认为只要考出好成绩就是优秀的学生,忽视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得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和整体氛围不够浓厚。
2、形式和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的问题。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形式单一,停留在政策宣传、参观访问等形式下的初级阶段。二是内容空泛,缺乏针对性,往往与大学生专业和社会热点结合不够紧密。三是注重表面缺乏实效,许多社会实践活动往往宣传的多,实际做的少。
3、活动组织安排不合理和经费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一是部分高校没有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中,也没有进行统一组织。二是社会实践没有学科化,只停留在“业余”层面上。另外部分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经费管理无章可循,存在浪费和低效。这样,就使社会实践没有健全的制度保证,处于不科学、不规范的状况。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路径
1、加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力度、管理力度和研究力度
首先,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努力扩大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在宣传方式上,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建立“梯度型”网络平台,通过这个平台逐级宣传,并加强高校内部宣传力度。在宣传内容上,活动主题要紧抓学生心理,向学生的“兴趣点”靠拢,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活动宣传还要根据不同的群体接受信息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模式。
其次,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活动能否规范有序开展的前提。所以,要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建立科学的组织、考核、奖励等制度,保证活动规范有序地开展。
最后,要在组织开展好活动的基础上加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研究力度。
2、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加大社会实践活动针对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取得实效、要得到社会的认同、要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就必须针对社会上突出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工作。2005年,为响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中央组建各类大学生志愿者实践服务团队两万多支,其中,百支大学生和谐社会建设宣传服务团、百支大学生形式政策宣讲团
3、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健全活动保障体系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自觉投身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需要有更多的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来保护大学生的正当权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因此,高校应该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沟通交流,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为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搭建一个安全、顺畅的平台。这样,高校在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时,就可以通过政府、企
业等渠道为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做好沟通和解释工作,避免因社会不良风气而产生的劳务纠纷等,为学生做好法律援助,做他们的坚强后盾。
4、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稳定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是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有力推手。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要在树立大社会实践观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夯实基础,着力完善社会实践保障体系。制定优惠政策,在企业、部队、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长期坚持,使学生受锻炼,当地见效益。
5、实行课程化管理,提高活动积极性
当前大学生普遍对因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影响自身学习成绩的问题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忧虑。如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就会从根本上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群众基础,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一种命令式的任务。因此,我们应当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建立适合实际、真正对大学生有激励作用的活动考核评价机制,制定详细科学的考评办法,分级分等考评,每学年进行一次。采取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方法,形成学分,进入学生学分档案。这样,既消除了大学生的后顾之忧,也提高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