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环境因素及法律意识等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详细阐述护理人员潜在的职业危险性,并提出严格护理操作,积极体能锻炼及加强理论学习等方面提高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合理实施对策,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大大降低感染几率,更好地服务患者。
【关键词】 护理人员;职业危害;自我防护;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职业安全已成为医务工作者日益关注的话题。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护士因接触较多危险因素而易患与工作有关的疾病,因此,如果护士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在危害自身健康的同时,还可能成为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给患者带来院内感染的潜在危险。所以,加强护士的自我防护尤为重要。
1 职业危害
1.1 生物因素 护理人员工作量的2/3为注射操作,针刺伤为职业危害的首位。据调查研究,针刺伤时,只需4×10-6ml带有HBV(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1]。据有关资料研究,含病毒浓度较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为:血液、血液成分、伤口分泌物、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脑脊液、滑膜液、含血液的唾液[2]。护理工作需要直接、频繁地接触大量患者及其以上体液,所以,护士的感染机会极大。尤其是近代HIV/AIDS的出现,至今在全球扩散及蔓延,感染者不断增多。
1.2 化学因素 护士每天在工作中接触大量的化学消毒剂,常见的有“金星消毒液、双氧水、甲醛、高锰酸钾、戊二醛”等,用于各种物品的消毒,这些消毒剂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是缓慢的,不会迅速表露出一些自觉症状,往往容易被护士所忽略,但这些药物可以释放、挥发到空气中,有些药物可以通过皮肤、黏膜被人体直接吸收,对呼吸道及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例如:甲醛1.0ppm浓度,可刺激眼、鼻、咽喉,刺激黏膜引起职业哮喘。还有化疗药物,护士在配制和接触这些药物的过程中经呼吸道、皮肤直接吸收,剂量虽小,但因蓄积的作用,便会造成白细胞减少、流产率高,甚至致癌、致畸等危害。据资料显示,长期接触细胞抑制制剂的护士,淋巴细胞染色体断裂,DNA损害明显增多[2]。
1.3 环境因素 “三班倒”扰乱了护士的生物钟,可引起失眠、饮食代谢紊乱、慢性疲劳[3]。同时,长期的睡眠不足,对人的认知能力和神经性行为的影响也是严重的。主要表现:一为注意力下降,警觉性降低;二为认知能力下降,必将导致工作效率低;三为记忆力下降;四为经常感疲乏,即使睡眠充足,亦感觉疲劳、无力;患者的痛苦表情、患者及家属的无理刁难均可使护士产生不良心境。另外,护理专业在社会中的各种评论及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也给护士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及消极情绪。
1.4 法律意识淡薄易引起医疗纠纷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认为护理工作从属于医疗工作,护士是医生的助手。二是片面地认为护理工作是服务性的工作,只要“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满足患者的需求,就可天下太平。三是当班人员少,遇到急救或新入患者多,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只顾着实施治疗及护理,不太注意患者或家属之间交流的方法。四是“体贴医生”,尤其是大夜班的当班护士,在向医生报告病情变化时,往往会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
2 防护对策
2.1 防止和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护理部及科室应组织学习,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将各种针头使用后收纳在锐器盒内。一旦发生针刺伤后应积极处理,用健侧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排出部分血液,减少受污染的程度,用流动水洗手,碘酒消毒局部,并进行各种检查如乙肝两对半、HIV、HCV等,做好传染性疾病预防工作。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尽量戴乳胶手套或一次性手套,若接触怀疑或已证实被污染的血液、体液时,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防护眼罩,套一次性鞋套。在日常工作中要爱惜自己,勤剪指甲,勤洗手,懂得保护自己皮肤的完整性,在接触患者前后要认真洗手。
2.2 严格按常规执行操作制度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护理部及科室应组织学习,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配制化疗药物时(孕期及哺乳期停止接触这类药物),按照消毒隔离制度着装整齐,配药工作开始后,不能接触其他物品。开启化疗药的药瓶时,注意针剂药液将开口偏向对侧,并用酒精纱布裹住掰安瓿。稀释粉针剂,沿瓶壁缓慢注入,以免粉剂扩散到空气中。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慎皮肤直接接触化疗药,就立即以自来水冲洗15min以上,然后以2.6%硫代硫酸钠局部清洗。如果化学消毒剂不慎侵及眼睛,应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15min;侵及皮肤,则立即脱去衣服,清水冲洗30min以上。总之,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应严格遵守常规操作规程,尽量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或将损害程度减少到最小。
2.3 预防职业疲劳综合征 护理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生活起居,劳逸结合,以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并加强营养,加强体质锻炼,增强肌肉、韧带等组织的韧性和抗疲劳能力[4]。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如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增强腰背肌的力量,有利于缓解腰骶部疼痛及减少腰肌劳损的发生。使自己以最好的健康状态投入到工作中。生理、心理性疲劳的自我调节:一是平时应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二合理制定排班,利于体力的调整恢复。三注意膳食的营养与均衡,多食鱼类、豆制品,新鲜蔬菜及水果。四感觉心情郁闷时,应及时排解,最有效的是交谈,与那些也承受着相同或相近精神折磨的“朋友”倾诉。五奖励自己:完成每一项工作,可以选择各种方式奖励自己,以达到自我放松的目的。
2.4 增强法律意识以及护士自身素质的自我完善是现代护士必须具备的 在日常治疗及护理工作中,应认真、严格、科学的执行医嘱,但不可盲目执行。只有在抢救过程中,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护理人员应复述一遍,确认无误方可执行,并要记录在案[5]。在非特殊的情况下护士可以拒绝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现代护理模式要求护士要用文明、礼貌的语言与患者和家属沟通,要体现人性化服务、微笑服务,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带个人情绪上班,否则容易引起患者的误解。利用业余时间了解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护士要不断接受在职训练和继续教育,以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
3 小结
现代的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士作为现代医学模式的实施者之一,同样需要身心健康和广大社会的关注。由于职业的特殊性,面临各种危害在所难免,因此,提高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知能力,加强自身的防护意识,将防护措施落到实处,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 戴青梅,王立英,刘素美,等. 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532.
2 谢淑莲,林建玲. 护理人员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自我防护. 职业与健康,2005,21(4):526-527.
3 黄春梅,施婉明,黄艺梅. 浅谈护士的自我防护.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546.
4 唐銮玲,张琳. 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自我防护.当代护士,2004,(03):72-74.
5 向英. 如何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医疗装备,2005,(04):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