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文
(武汉市洪山区华农附中,湖北 武汉 430070)
摘 要:以“回归生活”为出发点,深入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深刻体验中描绘和感悟生活,在广泛阅读中感知和触摸生活,在讨论交流中探究和表现生活,在自由习作中真实的抒写生活。
关键词:写作兴趣;回归生活;感悟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作文教学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写作教学的规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获得体验,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实际情况传授写作知识和技巧。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激发灵感,妙笔生辉呢?
一、在深刻体验中描绘和感悟生活
(一)做到校内外结合
注重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感受、思考生活,继而自由表达。如组织学生春、秋游,参观雷锋纪念馆、毛泽东故居,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调查检测南湖的水质情况,安排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等,让学生把自己见所闻感悟记录下来.自然拓展习作空间,丰富写作素材。
(二)做到学科间结合
大语文观告诉我们:处处是语文,时时是语文,事事是语文。我们要重视学科间的互动,把作文教学渗透到各学科之中。如思品课中关于诚信的讨论,历史课中关于林则徐禁烟的思考,生物课上对植物细胞结构的观察都是作文的好题材。语
二、在广泛阅读中感知和触摸生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我们走进作者的生活世界,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在作者智慧文字引导下触摸到陌生的生活,领会到生活的真、善、美,进而唤起自己经验图式,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写作动机。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熟悉的方式、熟悉的语言解读课文,将课文中陌生的生活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草丛中蹲着的石羊、石马”(《社戏》)与学生旅游中所看到的景物拉近,将“那眼珠的间或一轮表示她是个活物”(《祝福》)与学生平时对人的神态的观察拉近,将朱自清对“绿”的超凡脱俗的空灵描写与学生平时对自然界中的色彩认知拉近。
其次,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生活感知的直观性。如《再别康桥》,为了使学生能够把诗中的图画、意境与现实生活的图景重合,可播放《用心灵歌唱地诗人——徐志摩》的影碟,课文中的“青荇”“金柳”“夕阳”变成了视觉体验,增强了直观性,同时,再加上播音员配合画面那深情的诵读,学生便很容易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进一步引导学生完成由生活画面到再创造的飞跃,我又选取了几幅美丽的风景画面,用幻灯放出,然后请学生根据画面口头作文,他们兴趣高涨,课堂氛围异常活跃,佳作频出。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从中外名著的阅读,报刊杂志的剪贴,人群交谈的收集,影视欣赏的采撷,新闻信息的聆听,专题报告的吮吸,哲理散文的札记等诸多方法中,去广泛积累储存写作素材。
三、在讨论交流中探究和表现生活
交流是一种分享。通过交流,学生的信息量加大了,美丑善恶明辨了,喜怒哀乐蕴涵了,无米下炊的问题迎刃而解了。
(一)习作时参与说写
“说”能促进构思深入。我们要鼓励学生学会说话,说精彩的话。在课内外、校内外、家内外、社内外主动积极,想方设法的多说话,让自己在问题探究,群体辩论、活动演讲、课间演说、师生对话、双亲交流、外人接触上,都能展示出言之有物、物之有情、情之有理的个人口才。
我们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启发诱导学生“说”。一是说构思。根据作文要求,把写作前获得的信息资料,通过“说”完成初步构思。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自由漫说、交流信息、发布新闻等形式,让他们畅所欲言。二是说片段。引导学生找到全文重点,利用多种媒体,如实物、图画、投影、录音等,展示要记叙的事物或场面,启发他们仔细观察,合理想象、准确地说。三是说感受。尽情地谈对人和事的看法,对景和物的感受,大胆地倾吐心声,然后带着这种饱满的激情行文完成草稿。正如叶圣陶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学生“说”得大胆,说得生动,说得趣味盎然。时间长了,就学会打“腹稿”,文章自然生动、活泼。
(二)习作后参与评改
修改后誊清作文,教师要提供机会,展示给更多人阅读、评价、欣赏。其做法有全班宣读、园地张贴、设擂竞争、张榜发奖、鼓励投稿等。
四、在自由习作中真实的抒写生活
学生思想相对单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看到什么,就写什么。老师不要去苛求深刻,要让他们用自由的形式表达自由的内容,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在给学生布置作文练习时我们应做到两点,一是规定范围拓宽选材面。不用题目来框定学生的思路,给学生较宽的选材自由,减少心理压力,写出真情实感。二是放宽限制增多灵活性。现在的学生接触到许多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外界事物,他们天性活泼,摹仿力强,对事物有着独特的理解。因此,要大胆放手,积极引导,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的美、真、趣,从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灵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