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数学问题解决及其教学

浏览89次 时间:2014年1月02日 16:43

                        

蔡侠红

(西北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要:随着人们社会实践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人类对于数学问题方面的研究从未止步,其独特魅力就在于它的有机性与规律性。而针对数学问题提出的“问题解决”学说便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剂良药。数学问题解决应用广泛,本篇文章,笔者将深入探寻,主要研究数学问题解决在教学方面的独特贡献与真正价值。

关键词:数学问题;问题解决;课程;现实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数学问题不仅存在于日常生活与科学研究领域,而且存在于人们的数学教学课程当中。它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并高于普通社会细节,以其特殊的魅力与潜在的规律性引导着更多的人深入探索。而针对数学问题形成的“问题解决”学说也在不断发展,逐渐影响着数学问题的解决,并以逐渐以一整套详尽具体的理论阐述着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关于数学问题以及“问题解决”这一学说,不仅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科学研究,更是以一种内在的张力影响着数学教学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数学问题解决已经成为国内外数学教学方面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数学问题与问题解决

数学问题,产生于人们的日常现实实践生活当中,受客观因素启发,但是数学问题的产生,也受到人们主观思想的而影响,在主客观因素相结合的前提下,数学问题便产生了。从古代数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数学问题不仅是数学研究的标志,而且是数学研究的继续与发展,可以说,数学问题的提出时时刻刻都在推动数学研究的发展。当然,在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的研究并不是解决未知的数学问题,而是带领学生通过已知的课本基础知识创建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研究出一些前人已经解出的数学难题。在这一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对知识的积累与巩固,锻炼判断思维与认知思维,从而提高数学逻辑思考能力。

“问题解决”是一种产生于现实问题之上的,为解决问题而努力寻求方法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在当今国际社会中,“问题解决”这一概念受到广泛关注,在现实生活中,甚至在平常人的活动中,“问题解决”也相伴而至。此外,在学术界,在课堂上,“问题解决”也以其特有的魅力为中学老师所应用。它被当做解决数学难题,设计数学精品课程的一种方法广泛使用。“问题解决”在数学教育方面的意义,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针对现实课堂中所遇到的新问题,解决者可能没有新对策,这就需要通过逐步分析环节题目,认真排查旧方法,结合已有经验,从而创造新方法,以获得“问题解决”的新途径。另一方面,笔者认为解决问题者需要有一定的积极心理暗示,并且在寻求解决之道时应当有别于数学科学研究的创造性工作,将它更多的当做一种学习上的新方法来看,只有定义清楚两者界限,才能拥有实用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将“问题解决”真正融合于数学教育事业。

二、数学问题解决在教学领域的一般步骤

(一)分析问题产生背景,建立数学模型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授一个数学问题时,应当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数学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背景,对题干进行每一句话的必要分析,引导学生对数学已知条件与潜在问题建立合理正确的联系。在这一分析的过程中,老师应当注重运用不同的暗示方法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对数学问题有兴趣,产生丰富的逻辑性思维。从而产生强烈的自主做题意识与自我认同感,对数学学习也产生相应的兴趣。同时,在充分分析问题之后,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已经推断出的数学逻辑联系,运用基础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符号,公式,图像等必要解题工具,建立数学模型,使得问题形象化,明朗化。

(二)对数学问题进行求解与检验

在数学模型建立之后,老师所需要做的便是适当引导,鼓励学生在自主建立数学模型之后,利用各个模型之间充分必要的逻辑规律与数据联系,逐步分析。这个步骤中,可以利用必要的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对数学模型进行自主求解。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已经完成了前面最难得数学逻辑分析步骤,只要利用必要的数学基础,计算过程不出错误,就能轻松计算出数学问题结果。求解之后便是必要的检验成果,即将已经求得的数据代入原题进行二次检验,看求得的数据是否符合原题已知条件。

(三)评论与推广数学问题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解决完数学实际问题之后,还应当对数学问题进行评论,即利用各种组织形式评判解题方法已经思维模式的正确程度,以改进解题过程。此外,还应当对题目进行巩固,进行方法上的推广,使得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充分学习。

三、数学问题解决与教学发展

   数学问题解决与教学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近年来,数学问题解决在教学发展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数学问题解决通过老师专业的课程设计,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课程问题,引导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思索,举一反三。它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能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奋斗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在解题过程中,应用“问题解决”之道,老师在引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不断引入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使学生不至于机械的学习应试知识,而是关注生活,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做到“学”与“用”有机结合。

此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老师与学生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老师与学生合理分工,默契配合来提高学生学习,老师讲课的效率。在课堂上,要注意学生是课堂生活的主体,而老师的角色是指导者,通过利用“问题解决”等方式的有机引导,使学生深入学习前沿,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戴再平.中学数学问题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钱珮玲,邵光华.数学思想方法与中学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TAG: 教学 数学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