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133次
时间:2019年7月29日 16:30
一、在自主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和习惯
小学教育是开展智能教学和人文教育的黄金时期,发展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我相信,坚持以下几个方面不仅有利于实施“双本”阅读理念,而且有利于学生的阅读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发展:(1)让学生自主阅读,即,老师擅长从内容中提取相应的线索,有效激发和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理解、想象、感受和体验;(2)学生的自我提问是,教师善于提供阅读平台和空间,有效激励和引导学生“随机性和集中性提问”;(3)让学生自主发言,即教师善于创造一个开放的阅读环境,有效地鼓励和引导学生敢说、想说、能说和会说。
二、在鱼渔教学中传授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1. 善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创新力
创新是催人进取和促进发展的活力源泉。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激励并引导他们通过独特视野去触摸并体悟文本,在情感阅读中不断释放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半截蜡烛》
教学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我首先提取文中故事情节,并提问学生:“如果遇到这些问题,你究竟会如何表现呢?”有学生说:
“假装肚子疼去厕所端走蜡烛”,有学生说:“干脆跟敌人拼了”,有学生否认这种想法却一时想不出好办法。接着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深刻体会伯诺德夫人与两个孩子的机智勇敢力量和衷心爱国精神。
又如,在《哪吒闹海》这篇课文中,讲的是哪吒凭借自己的本事把称霸一方的东海龙王好好地教训了一顿,为百姓出了一口恶气的故事。这是这篇课文所要传达的思想,让学生们学习哪吒那种不畏强暴、智勇双全的高贵品质。但是教师在不影响学生对哪吒的感情的前提下,为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对哪吒的做法提出一些疑问。比如,哪吒打死夜叉这件事,虽然课文是把夜叉当成反面角色进行描写的,但是这种随便把一个生物杀死的做法是不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现代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爱护生命、爱护自然的教育,哪吒的做法显然是和现代教育相悖的。哪吒那么小,就习惯于伤害生灵,伤害了别人还不当回事,这怎么能行?教师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会在赞赏哪吒的同时,保留一点自己的认识,使得对课文阅读的理解立体且全面,而不是过于单一。如此而为,不仅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独特创意,而且有利于在相互对比和资源共享中不断地丰富并深化个性化阅读感悟。
2. 善于激发学生独立阅读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
学生所获得的语文知识,归根结底是要反映在语文阅读上的。只有通过有效阅读,小学生才能获取人文知识,感受人类情感。文学作品具有丰富多元的情感艺术性特点,作者有意无意地在作品中“留下”或多或少的“空白”知识点,为读者提供自主想象的空间。以《白杨》教学为例。文中结尾如下:“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我针对此处提出问题:“文中爸爸可能在想些什么呢?他的嘴角为什么会浮起微笑?”以此让小学生结合文本情景和实际感悟来进行想象。从这一想象的过程和结果看来,我提出了这一问题,不仅进一步活跃课堂思维和学习氛围,而且在实际体验中更加深化小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感悟。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来说,大有裨益和促进之效。
3.善于引导学生敢于质疑的思维力
质疑问题是教与学活动中的常见现象和“常规武器”。我认为,主要“抓手”在于如下几个方面:(1)应从课题处入手。如:
《草船借箭》,从实际情况看来,明明是诸葛亮计骗取曹箭,为什么课题中是用“借”而不是“骗”呢?(2)应从文本矛盾处入手。比如: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文中的“焦急”与“耐心”不是前后矛盾吗?这一矛盾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3)应从优劣比较处入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
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这一句,为什么是“抽”而不是“生(或“长”)”呢?(4)应从文本中整体处或“留白”处入手。如:《大自然的启示》,除了文本现象外,我们还知道大自然给予哪些方面的其它启示吗?这就是说,我们应把“阅读贵有疑,疑能得教益”作为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座右铭。
三、通过阅读和写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来说,这是一个多元化厚积薄发式的发展性过程。其中“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读写互动”活动,是培养并加强学生阅读能力与素养最直接有效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手段。就小学语文来说,加强读写互动的渠道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对教材文本阅读可采用“仿、补、续、改等缩写”和“读后感”形式。比如:《小英雄雨来》,篇幅较长且故事性较强,可让学生在缩写中深化阅读提炼效果。而《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则适宜写读后感形式;二是在“内学外用”中开展读写活动。比如:补充阅读、延伸阅读和自由阅读等,把一些妙词佳句、精彩文段摘抄或收集起来,以便于反复阅读、写作借用、欣赏体会和写读后感;三是善于在校园、家庭、社会和自然等生活中开展读写结合。如:大自然是一部“绿色的课本”,我们只要经常“读”努力“破”,即可获得异常丰富的阅读素材和写作灵感。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读写品质和人文素养的优质资源。
总之,小学教育是人生旅程的基石。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和方法,我们只需要坚持“以生为本、以读为本”的“双本”实践理念,与时俱进,善于反思,就可以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潘继云. 走进快乐语文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6).
[2]吴忠豪.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7).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光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