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00
2.四川省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逐年增加,老年期痴呆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晚年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我国人口老龄化趋问题更为突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健康报道估计,痴呆已是全球继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之后的第4位致死原因。老年期痴呆症可分为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血管性痴呆(VD)和混合型痴呆等,其中约70%为阿尔茨海默病。AD每年直接和间接消耗的卫生资源以及对家庭负担也是相当巨大的,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对于AD的研究进展,目的在于指导临床工作及提供最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中医认识;预防与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837(2015)25-0158-01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变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和记忆力减退。AD按起病年龄分为早老性痴呆(<65岁)(early-onest AD,EOAD)和老年性痴呆(latest-onest AD,LOAD)。2007年7月《柳叶刀.神经病学》发表题为“中国老年人面对的定时炸弹”的文章[1],预测2040年中国的痴呆患者人数将等于世界发达国家痴呆人数的总和,这将是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家庭生活质量的巨大挑战。
1 发病机制
关于Alzheimer病的病因及病理现仍不清楚,被广大医者及专家所接受的有以下三种假说:
(1)β-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这也是现最为流行的假说。主要依据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尸检,脑内可见淀粉样斑块,而β-淀粉样蛋白对神经细胞具有直接毒性及破坏神经递质传递。大多学者认为淀粉样蛋白的作用与遗传基因关系密切,β-淀粉样蛋白的表达与APP基因、ε4基因及ApoE基因的编码相关系。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PP基因,其他基因为编码与γ分泌酶相互作用蛋白的PSEN1,PSEN2。但是Aβ与脑萎缩无明显性关系,且类早发阿尔茨海默病样神经退行性变患者中不易发现Aβ。[5]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最常见的基因为ε4等位基因ApoE,ApoE是一种与胆固醇类物质运输相关的血浆蛋白。最主要的合成和分泌场所为肝脏,其次为大脑。
(2)第二种假说被认为与神经元丢失及认知功能损坏的相关性比β-淀粉样蛋白更为密切——神经原纤维缠结,电镜发现神经元纤维缠结由占据神经元细胞质的成对螺旋状神经丝组成,而神经丝由初丝组成。[5]神经细胞内以高度磷酸化的tau蛋白为核心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与临床痴呆症呈正相关。
2 临床诊断
1985年,美国国立神经病学,语言障碍和卒中研究院——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疾病协会(NINCDS——ADRDA)[17]发表了“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准”,也是现临床上也较为通用的标准。
3 中医认识
阿尔茨海默病在中医里没有相对应的病名,属于“呆病”、“痴呆”、“癫病”等范畴。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可见对其病因、病机的相关描述。《素问.调经纶》:“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素问。四时刺立从论》:“秋刺经脉,气血上逆,令人善忘。”均指出指出气血不调导致健忘,而健忘也是AD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清代陈士铎《辨证录。卷之四》立有“呆病门”,并提出痴呆从“痰”治,“治呆无奇法,治痰即治呆”。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精不足则髓海亏虚,脑力减退,迷惑善忘。AD有遗传倾向,故提示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人过中年之后,心之气血渐亏,一则心主神明之机渐渐不利,二则气血亏不能充养脑髓,故易患痴呆之症。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脾胃素虚者,气血生化不足,脑失所养,脾胃运化失健,滋生痰浊,上蒙清窍,均至痴呆。肝主疏泄,喜条达,若肝郁不舒,久郁不解,易化火伤阴,使脑失所养,又易至气滞血瘀,淤血阻窍,均可致本病。人生渐长,重大生活事件如丧偶、失业、子女问题、生活保障等较多,研究发现老年痴呆发病与之有关,该学说认为皆因肝失疏泄之故。
4 结语
阿尔茨海默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我国的形势更为严峻。我们应该按照国际普遍接受的观点,对有主观记忆功能障碍并经客观评价有认知损害的老年人(尤其是有AD家族史),进行脑脊液常规检查和Aβ42、tau等检测,以便及早发现、诊断和治疗AD,早期靶向治疗研究对AD防治有较大积极意义。传统古老的中医学是祖辈们为我们留下的巨大财富,结合中医整体观、慎起居、畅情志,辨证施治的个体化疗法。中西并重共同对抗阿尔茨海默病。
参考文献
[1]Qin J.Tickking time bomb faced by China’s ageing population.Lancet Neurol,2007,6(7):582-583.
[2]刘焯霖,梁秀龄,张成.神经遗传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29-533.
[3]Scott J.Apolipoprotein E and Alzheimer’s disease[J].Lancet,1993,342(8 373):696.
[4]Muller HW,Rothe T.Putative Role of Apolipoprotein E and Lipoprotien in Peripheral Nerve Repair[J].Post-Lesion Neural Plasticity,1986,83:125-129.
[5]Spinney L.Alzheimer’s disease:The forgetting 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