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论析现代企业代理成本的控制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来源: www.lunww.com    发布者:论文网
浏览244次 时间:2011年1月11日 10:23

 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由此出现了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合约不完全,代理间题开始产生,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代理成本。现实世界中,信息不对称和合约不完全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因此现代企业中的代理成本也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但是通过一些制度安排,完善经理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在一定程度内降低代理成本却是可行的。
  一、代理成木理论概述
    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有机组合。契约理论之先河是由科斯开辟的,科斯依据交易和交易费用来阐释企业的性质,认为企业是生产要素的交易,确切地说是劳动与资本的长期权威性的契约关系。契约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较大的发展。逐渐衍生出代理理论。现代企业以规模生产、技术创新和层级制管理为基础,两极分离已成为基本特征,更好地实现了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结合,随之就出现了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所产生的分工效果和规模经济是以代理人忠实服务于委托人为前提的。但是,由于代理人是一个具有独立利益和行为目标的经济人,其行为目标与委托人的目标不可能完全一致,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契约的不完全性,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一假定前提很难满足,公司委托代理关系中就会存在代理人向题,它包括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为解决代理人问题,委托人就必须设立一套有效的制衡机制来规范和约束代理人偏离委托人的行为,这就产生了监督成本。在有些情况下,委托人要求代理人支持一定的保证费用,以确保代理人不采取有损委托人利益的行动,或者若代理人采取有损委托人利益的行动,保证委托人能得到补偿。由此大多数委托代理关系都会产生监督成本和保证成本。尽管如此,代理人的决策与使委托人福利最大化的决策并不会完全一致,二者的偏差会给委托人造成一定的损失,委托人的这部分福利损失也是一种代理成本,称之为剩余损失。因此,由于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代理成本由三部分构成:(1)委托人交付的监督成本;(2)代理人支付的保证成本;(3)剩余损失。
    二、现代企业中代理成木的表现形式
    代理成本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它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归纳起来,代理成本在企业中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偷徽行为
    按照经济学中边际分析的学说,工作是一种负效用,但有收人作为补偿,闲暇是一种正效用,但会损失收人。代理人会在闲暇所带来的效用与丧失收人所带来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对闲暇的偏好直到闲暇所带来的边际利益与丧失收人所带来的边际成本相等为止。按照这一理论,股东在公司中所占的股权比例越小,经理偷懒的动机也就越强。因为这种情况下,经理只承担偷懒成本的很小部分,而却能享受偷懒带来的全部好处,因而当经理勤奋的边际收益小于闲暇的边际收益时,他的理性选择就会是更多地偷懒,此时公司的损失就越大。
  2.风险偏好问题
    股东对企业的要求权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对企业未来价值的期权,所以为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人员投资于一定风险项目时,股东的利益并不会受到损害。然而,经营者倾向于较低的风险项目或较低的净现值项目,相对于股东偏好而言,经营者可能采用更小的负债融资,更多地进行内部融资,为避免较大投资风险而放弃了有较大收益的投资项目。因此,风险偏好的不同使代理人与股东在企业政策方面产生分歧,从而产生代理成本。
  3.股利支付问题
    从理论上讲,股东关心的是企业无限期间的现金流量,而经营者在有限任职期间的要求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期的现金流量,所以管理人员关心他们任期内的现金流量。经营者任期的有限性与股东持股期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所带来的代理问题会随着经营者离任期的临近而变得更加严重。
    4.在职消费问题
    代理理论认为,代理人都是机会主义者,谋求私利的动机促使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把与企业有关的其他权益持有者的财富转移到自己的手中。由于契约条款的不完善,或无法限制不良行为,代理人往往要求进行更多的在职消费。例如,紊华的办公设施,昂贵的轿车等等。
    三、现代企业降低代理成本的途径
    降低代理成本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使代理人的利益目标与委托人的利益目标一致。有两种基本的途径一是激励,二是约束。
    1.通过漱励机制的改进来降低代理成本
    通过激励机制的改进来降低代理成本核心是通过让经营者参与剩余索取权的分配,赋予经营者以物质资本所有者的身份,增强经营者的所有者意识。经营者不仅要从代理人角度重视企业经营业绩,还要以所有者身份致力于企业利润最大化,促使经营者以双方共同利益为目标来进行经营管理。这里主要介绍两种主要的激励方式:股票期权与管理层收购。
    (1)股票期权计划。在以基薪和奖金为基础的传统经营者报酬制度下,经营者的报酬与企业当期或上期的业绩挂钩,而与企业的未来业绩没有联系,从而削弱了长期激励效果。股票期权是一种员典型的激励经营者行为长期化的报酬制度。股票期权允许经营者以某一基期的价格购买未来某一年份的同等面额的股票,经营者所得到的报酬是股票的基期市场价格和未来市场交割价格的差额,旨在激励经理人员的行为长期化,将经营者收人与企业价值之间的一次性或有限次数的博弈转变为可以重复不断进行的博弈过程。在经理人员能力既定的情况下,他的努力程度越高,对公司的贡献越大,公司的业绩越好,公司的股价升幅也就越大。股票期权是一种基于企业市场价值的报酬计划它既能提供有效的长期激励,又能避免盈余操纵。股价不受所采用的会计政策的影响,市场会对代理人按委托人的利益行事所作的激励和不按委托人的利益行事所作的惩罚做出完全的反应。股票期权制度以期权形式让经理获得了企业剩余索取权,是对其人力资本的认可和肯定。而且,因为期权收益最大化要求公司股价最大化,这使得经理的目标与股东的目标达到了内在一致,使经营者建立起长远预期,减少了经理的机会主义行为和股东对其进行监督的成本。

  (2)管理层收购。管理层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通过融资方式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者结构、资产结构和控制权结构的一种收购行为。管理层可以使所有者真正到位,形成对企业财富增长和长期发展的深层次激励与最终约束;有助于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通过资产重组和业务重组,使公司清理和摆脱历史包袱,充实现金规模,企业获得持续成长的业务支持和财务支持;管理者拥有企业的股权,企业的长期成长与短期业绩都与管理者的报酬直接相关,可最大限度地激发管理者的积极性和潜能,提供债务融资的金融机构,参与企业的监督使监督更有效。
  2.约束机制 期刊论文发表
    仅仅依靠激励机制降低代理成本远远不够,还必须加强约束机制。经理人市场、股权结构、融资结构是企业降低代理成本可以利用的主要的约束机制。  (1)替代约束机制—经理人市场。代理权的替代约束作为一种治理机制,被认为是股东鞭策和罢免那些未能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不称职的经营者的基本工具和标准做法;而作为企业经理人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企业在他们的控制下能有效率地支配大量资源。这使得经理人员市场也成为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有效组成部分。经理人市场的存在,会使企业经营者面对来自内外经理人的竞争,作为“在位者”感到一种潜在的替代威胁。经理人员为了拥有良好的声誉,以便将来申请更好的经理职位时能获得成功,必将产生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力。如果经营不善,公司股票下跌,企业将面临被吞并接管的风险,经营者的市场价值就会急剧下跌,经营者将会失去原来的地位。这种约束力的存在就会降低管理层的代理成本。
    但是在中国,情况有些不同。因为国有企业的政府主管部门拥有在西方由股东任命经理的权力,但却不是真正的股东,并不能称为真正的委托人。这是渊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基础上的委托一代理理论在中国国有企业运用时所面临的最大、也是最为本质的问题(严格地说,政府主管部门更应该属于国有企业的一级代理人,而企业经营者则属于二级代理人的范畴)。政府主管部门作为国有资产的委托人并不真正关心企业的货币收益,从而并没有积极性选择具有企业家素质的人当经理,在公有制下的委托人比私有制下的委托人较少得到利益和承担成本,由此委托人缺少选择合格代理人的动力。并且在公有所有权下,任何决策或选择的成本对选择者的压力完全要比私人财产条件下要小。政府主管部门具有选择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权力激励不必受到替代性约束的限制,这种不对等权利与利益的相配,注定是缺乏效率的。在实践中,在缺少替代约束机制的条件下,因企业家能力的浪费和控制不力而导致企业经营低效率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可以认为,缺少这种替代机制的安排,真正的市场体制中的企业就不可能存在。
  (2)融资结构的约束。企业通过融资结构的安排也可以降低代理成本。现代企业的融资结构主要有负债融资和股权融资,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代理成本。
    企业通过负债融资降低代理成本的原因主要是,引人了银行这一高效率的监督实体。一般来讲,银行作为监督者,由于熟悉企业业务,同时利用贷款和企业在银行开设的账户.能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拥有监控上的信息优势和便利条件,法码(FaMa,1985)认为银行是现代企业最有效的监督主体。另外,负债的增加也提高了企业的破产风险,使得企业的管理层能够更加努力工作,来避免公司经营不善导致破产而使得自己的“优越地位”丧失,这就是说高负债约束了经理自由行动的空间,使得经理惟有勤勉工作才能避免风险,结果企业的代理成本得以控制和降低。
  股权融资降低企业代理成本的主要原因也是企业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加强。如果企业需要通过金融市场筹集资金,那么必须经过金融市场各种监督机构的认可,这些结构的监督行为对企业管理层是非常有效的约束机制。长期保持公司与金融市场接触的最主要意义就在于资本市场是对管理者最好的监督者,因此经常通过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的公司比较可能按照投资者利益进行决策。另外,企业如果通过股权融资,那么通常情况下应该进行股利分配。而股利分配政策也能约束经理的行为,因为高额的股利派发减少了公司的自由现金流,使得经理的可控资产减少,从而使经理不能过分侵蚀股东的利益。但对高速成长的公司来说,高额股利的派发意味着公司只有通过增发债券和股票的形式来筹集进一步发展所需资金,而任何一种方式均会加大来自债权人和股东的监督,从而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
    但是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降低代理成本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互斥性,因此通过融资结构降低代理成本时,必须根据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对负债融资与股权融资比例进行权衡,才可能确定最有效地通过融资结构降低代理成本的结构。
    (3)股权结构的约束。股东监控企业要付出成本,股东监控企业的动力源自于其监控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就监控成本而言,大股东与小股东实施有效监控的成本基本是一致的。但他们获取的收益却相差很大,大股东取得的收益远远大于小股东的收益,小股东的理性选择便是放弃对企业的监督权而搭便车,如果股权过于分散,就会造成监控者的缺位。所以,股权集中度越高。内部控制越有效.代理成本中的剩余损失也就越低。
    股权的集中往往形成大股东,例如投资基金、养老保险基金等专业人士,他们比一般小股东更具备评价公司经营和价值的知识与信息。因而,大股东的存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经理置股东的利益不顾而“为所欲为”,从而降低代理成本。再有,由于大股东往往持有一个公司中较大份额的股份,所以不可能在不引起股价下跌的情况出售股份。所以.大股东并不是消极地把绩效差的公司的股份在市场上一买了之,而是更为积极地对经理进行监督和指导,强化公司内部治理。 期刊论文发表
    股权的相对集中对于企业降低代理成本是有利的,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企业的大股东必须有监督的积极性和能力。如果大股东本身就没有监督的积极性,企业经营的好坏对大股东没有意义,那么企业的代理成本是不会因为股权的相对集中而降低的。例如,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股东会一般不具有实际上的意义,蓝事、监事和经营者通常都是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并分别对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相互之间形不成有效的制衡关系,这样的大股东对于管理层形不成监督约束作用,也就不可能降低代理成本。因此,对于我国国有企业,如果要通过股权结构来降低代理成本,必须变革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也就是将单一的国有股或以国有股为主体的产权结构通过股份转让等方式转变为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建立股东之间的利益制衡机制,降低代理成本。
    综上所述,代理成本虽然在现代企业中是不可能完全被消除的,但是企业可以进行一些制度安排,例如通过对激励机制的完善,对股权结构和融资结构的调整等措施,来控制和降低企业中的代理成本,最大程度地使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保持一致,最终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

TAG: 代理人 经济人 所有权 委托人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