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更为最终解决民族地区平衡发展创造条件。发展经济、改善各民族人民群众生活是解决民族发展问题的物质基础;同样,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对民族区域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曼鲤波(曼鲤波,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综论,思想战线,2007,33(3))强调文化传承是一个动态过程,发展民族经济的同时也传承和发展了民族文化;范婷婷(范婷婷,多元文化背景先家庭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6))探寻了在以民族文化为载体的多元化背景下文化传承问题;而李亚玲、汪戎(李亚玲,汪戎,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文化可继承性研究,思想战线,2006,32(6 ))指出要加快东西部的平衡发展。
而对于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热依汗(热依汗,少数民族生育观念与经济发展,中国集体经济,2008,(16))提出了发展区域经济稳定协调方面的若干建议;崔桓(崔桓,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探析,现代经济信息,2014 年23 期)阐述了社会转型期发展少数民族区域经济的重要性;张宇和李忠林(张宇,李钟林,以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改革与战略,2009 年第12 期第35 卷)则提出了少数民族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些建议。文章以四川省民族地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了促进民族区域经济与文化传承的平衡发展。
数据获取
初始问卷数据分析
首先,我们编制了《关于民族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调查问卷》,其中初始问卷一共27 道单选题。其次,我们对乐山市峨边县部分地区对初始问卷进行了初测,共发放问卷97 份,回收97 份,回收率100%。最后,利用SPSS 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科隆巴赫系数值为0.445。由于不具有良好的信度,因此我们对初始问卷进行了修改。通过相关性和信度分析,将相关性系数值过低的12 个题项删除,形成正式问卷。
正式问卷的有效数据的获取
我们进行正式问卷调查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乐山市峨边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阿坝州阿坝县等地。本次问卷调查5000 份,有效回收4935 份,回收率达到98.7%。利用SPSS 统计软件对所调查的数据进行了信度、相关性和显著检验、T 检验、方差分析等,其中主要过程如下:首先进行信度检验,删除区分度小于0.2 的题目,保留Cronbach's Alpha 值大于0.8的题项;其次对数据进相关性检验,测出KMO(检验统计量)的值;最后对问卷进行同质性检验,删去一般共同值小于40%的题项。
基于数据分析下的区域对比性研究
我们选取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和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这两个区域的调查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以此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发对比性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对比从调查的数据来看,普格县和峨边县的经济得到了明显改善。从表1 中的数据显示,70% 左右的数据同胞明显感觉到了当地经济比以前改善很多。调查组在走访峨边县的时候,接受访谈的少数同胞告诉我们:峨边县的旅游产业和特色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随着旅游业、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同胞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年收入在不断增长。数据分析表明,接近50% 两地少数民族同胞年收入大于支出,30% 左右的家庭则呈现出收支相抵的情况。从“收入还倒贴钱”和“较多收入”中数据来看,峨边县的经济发展次于普格县的经济发展,这可能与普格县为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受到的国家政策支持有关。具体数据见表2:
传统文化传承的对比
峨边县和普格县都是以彝族同胞为主的民族地区。从以下两个图可以看出:峨边县的彝族人民所占比例较大,有97% 的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仅有3% 的人从不讲,而这些人主要在外地上学或者工作;普格县也是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但同时也有着回族、汉族等21 个民族人民,也有一半的少数民族同胞会经常讲民族语言,偶尔与不怎么讲本民族语言的分别为30% 和19%(如图1)。从这些数据显示,尽管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发展,但是大多数少数民族同胞仍然用母语进行交流,对自己的民族文化的传承也非常重视,加强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作用。随着民族区域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衣着也在悄然地发生着改变,但是大多数少数民族同胞仍然钟情于民族服装。在峨边县,高达83% 的少数民族同胞愿意穿他们的传统服装,有9%的人持无所谓的态度。普格县也有四分之三多的人们愿意穿戴自己的民族传统服装。(如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