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逐渐进入信息时代,社会各个工作领域中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得到了充分应用。为了确保档案编研工作能够与时代同步,能够确保档案编研工作质量的提升,在文中主要就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的开展进行探讨, 以期可以让为档案编研工作的与时俱进提供借鉴。
人类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不断拓展获取信息的方式与渠道,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档案编研工作两者关系密切,档案编研工作在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之下发生了变化,也随之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呈现新的发展特征。档案编研工作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其工作观念发生转变,工作模式不断完善,档案编研的环境、空间拓展,编研资源不断丰富,促进了档案编研工作效率的提升,确保了档案编研工作的与时俱进。
一、转变思想,积极创新档案编研观念
首先,应就档案编研服务观念进行创新,推动档案编研社会化发展趋势的形成。档案编研社会化是指档案编研、成果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能为社会提供更好地服务。档案编研的社会化应从社会实际需求、知情权出发,这也是由档案资源的社会属性决定的,档案资源整理的目标是为了确保档案资源的合理有效使用。档案编研的目标是为了满足整个社会对档案信息的使用需求,其社会属性十分突出,因此可见, 在其社会属性的影响下,档案编研工作的开展与社会化发展趋势相适应。其次,不断创新档案编研开发思想,以联合编研作为发展方向。由具有代表性部门引导,档案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整合、组织编研力量, 不断拓宽渠道,以全方位、多层次与现代社会高度融合的编研方式作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展的主要形式,不断拓展档案编研主体的范畴,促进社会化编研发展与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的实现,有效突破档案编研的局限性,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确保档案编研成果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为社会服务。
二、创新模式,不断拓展档案编研服务性
信息时代下,档案编研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相结合,不断开拓档案编研工作的新途径,创新工作新模式、新体制,确保综合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能够满足社会公众的利用需求。但是鉴于档案的原始记录属性、内容唯一性以及载体的典型性等特点,因而无法被电子载体、电子文件等形式所取代。新旧模式、两种体制下所形成的档案编研工作成果其作用、特点有所区别,但又各有优势,相互互补,总之传统编研、网络编研的共存、互动,这是促进档案编研工作强化的必然选择。随着档案服务社会化程度的提升,档案的社会功能也得到逐渐拓展,档案编研作为档案服务的一种形式,无论是其本身还是编研成果的功能,两者都存在不断拓展的趋势。传统档案编研工作暴扣档案原文编纂、档案目录编制、组织沿革、大事记、全宗指南等,其目的在于为档案原件提供保护,查找利用便利,再者是受政府机关之托不便于对外公布或是很少对成果进行大范围传播的编研。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档案资源开发思想的普及,档案利用大众化、平民化程度的加深,档案编研从储存功能向传播的转变,为社会尽可能提供档案编研信息。而档案编研成果功能的拓展是档案编研深化的重点,档案网站为编研成果提供了多种展示途径,实现了视频、音频及图像等的综合运用,不仅吸引了众多档案用户的光顾,更为档案编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2]。因此,在对传统编研内容进行开发时,应重点针对文化遗产保护、民生等方面的开发并形成编研成果,为新时期档案编研工作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三、提高素质,强化档案编研队伍建设
档案编研工作得以强化前提,即要切实加强档案编研队伍的建设。信息时代对档案编研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档案编研人员各方面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档案编研工作顺利开展、档案编研质量的提高,对此应准确把握信息时代给档案编研工作带来的机遇,致力于档案编研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档案编研工作人员应具有正确理解、合理合理采撷、综合分析、科学筛选和系统整理档案资料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较强,能充分借助现代网络技术进行编辑的能力;档案编研工作人员应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熟悉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切实提升自身素质,同时不断就档案编研工作思路、方法进行拓展创新,努力将自身打造为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确保做好档案编研工作,从而为国家、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好地服务。创新对档案编研工作而言不可获取,信息时代下简单的信息编排无法满足社会需要,针对这种情况,档案编研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信息是应着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信息从多种角度进行在加工,在确保信息数据真实性的基础之上不断进行整合,不断就档案编研进行创新,创造新的档案编研成果,充分将档案资源的信息发挥出来。档案编研工作具有长期性、系统性,而档案编研工作人员应确保工作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就是纠偏,打破档案重藏轻用的传统,积极开展档案信息资源的加工利用,积极转化成果、推广应用,切实提升档案工作的科技含量,同时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开展宣传教育,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作者单位: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