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益林管理已经进入由传统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转变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本文以保山市公益林信息管理系统为例,解析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有点和存在问题,并为进一步系统提升提供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够优化公益林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公益林管理规划的可靠性,对公益林建设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益林;信息管理;现状;对策
1.1 保山市地理位置及公益林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保山市地处云南省西部,位于东经 98°25′~100°02′和北纬 24°08′~25°51′之间。与大理白族自治州、临沧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毗邻,同时与缅甸接壤,拥有 167.78 千米国境线,面积 1.96 万平方千米。在林业资源中,保山市有林业用地 1.27 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 65%;公益林面积 3214.8
平方公里,占林业用地面积的 25%。公益林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实施单位是市、县、乡镇级林业部门。保山市于 2013年启动公益林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系列工作,在经过了用户需求分析、确立系统开发目标、架构系统、建立数据库、系统功能与实现五个阶段。现覆盖全市公益林 3214.8 平方公里,实现了全覆盖。其中:国家级公益林 2375.2 平方公里,省级公益林
740.1 平方公里,市级公益林 32.7 平方公里,县级公益林 66.8 平方公里,涉及 5 县(市、区)的 64 个乡镇、12 个国有林场、8 个国社合作林场和 1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 个水库管理处。
1.2 保山市公益林信息化管理系统管理与维护
保山市公益林信息化管理系统涉及到空间数据的浏览、查询、更新、制图、打印等功能,依托 ArcGIS 平台采用 C++和 HTML 作为二次开发组件以实现对生态公益林数据的管理与维护,在公益林数据中心设服务器、数据库、安全认证系统,通过本地局域网、互联网连接省、市、县各单位。各个林业站的工作人员负责基础数据的调查落实并上报县区林业局,各县区公益林办公室工作人员负责修改、删除和录入相关数据,并定期进行数据上传更新。系统管理员负责对整个系统进行初始化、维护、监控工作。包括数据维护、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林分模型管理、元数据管理、代码表维护、逻辑规则库管理等。
1.3 保山市公益林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使用
用户可以通过 http://220.163.43.216/baoshan/网站进入保山市公益林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用户登录进入界面进行相关信息查询与录入。用户分为市级管理员和县级管理员,市级管理员可以管理县级管理员和市级数据查询用户;县级管理员可以管理县级查询用户及编辑用户。
1.4 公益林信息化管理的优点
与传统的管理模式:专人专机操作,外出作业需提前将资料整理打印,不便携带,且纸质材料容易损坏易受天气影响,使用成本较高,耗材量大,查询不方便,上下级数据交互不便,不利于数据更新等缺点不同。实现信息化管理后,数据资利用具有高效性和集中性,数据更新具有时效性,数据信息保存具有永久性,网络化数据信息具有互动性,数据服务器管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外出作业只需携带带有网络的通讯设备,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
2.1 系统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公益林信息化管理系统仅针对公益林,无法满足森林资源管理、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造林规划和林业行政审批等功能。虽然国家林业局和各省市林业部分相继开发了一些林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没有一个系统能够整合所有林业信息,这使得高层管理和决策者无法及时、掌握全面准确的信息,无法提供决策支持。仅针对公益林的系统远不能满足林业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建设多系统集成平台迫在眉睫。
2.2 空间数据安全存在隐患
随着公益林信息化管理不断普及,数据安全日趋重要。目前公益林数据安全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隐患。保山市公益林信息管理系统的地形图(包括矢量地图、影响地图和地形图)属于空间数据,其中地理实体的空间分布涉及国家机密与国防安全大局息息相关;而信息管理系统通常由公益林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使用,使用人员对数据资料保密意识还需加强。
2.3 版权保护意识有待增强
公益林信息管理系统制作和信息更新成本高,其版权保护问题应该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如何在保护版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相关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2.4 动态管理机制不健全
对于保山市公益林信息化管理,虽然林业部门高度重视,受传统公益林管理模式的影响,出现了动态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现阶段公益林小班数据的输入和更新主要是由县区林业局来完成,而基础数据来源于乡镇林业站,未实现数据更新基层化,同时由于林业站人员有限,还需完成其他工作,出现了信息更新不及时的现象。
3.1 整合林业信息化管理数据库
以林业管理为中心,以“小班”为对象,通过“全局设计,统一标准,局部实施,本地管理,共享信息”的模式,依托互联网和局域网构建综合林业应用平台。充分利用 ArcGIS 整合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构建可共享的林业数据云平台,全面实现林业管理信息化,真正为林业决策、生产和管理服务
3.2 加强空间数据安全管理
继续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建立技术检测手段鼓励电信、网络安监等相关部门进行林业数据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风险评估。支持第三方机构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提供云计算、数据共享服务的平台进行安全资质信用评级,从源头上减小安全隐患。其次,应加强使用人员对计算机、互联网及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普及;再次,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保密意识,防止敏感数据泄露,危害国家安全。
3.3 提高相关信息版权保护意识
大力宣传林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版权,提高使用者版权意识;进行管理系统使用和相关数据引用培训,保护版权的同时使广大用户更便捷的使用林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解决版权保护与数据利用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从根源上杜绝版权纠纷发生的可能。
3.4 建立健全动态管理机制
首先,很多护林员没有很好地掌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录入与更新操作,因此应对护林员开展护相关培训迫在眉睫;其次公益林小班数据时间、空间、属性信息的变化都较频繁,为保证数据的实时性、有效性,制定日常数据更新周期,及时更新公益林小班数据。
保山市公益林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对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但由于数据源的限制使得系统的使用有一定局限性。系统有待进一步与林业其他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建立实时、准确、完善、统一的“数字林业”平台,推动森林资源管理、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造林规划和林业行政审批等工作的信息化进程,提升公益林管理规划的可靠性,对公益林建设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R]国家林业局.2009 年.
[2]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指南[R]国家林业局.200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