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文学论文 >> 历史学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中国诗词体裁流行音乐的价值研究

浏览502次 时间:2017年11月29日 08:47

【摘要】诗词体裁的流行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其。首先从“古词新曲”的审美意义介入。其次介绍“古体新词”的文化内涵。最后阐述“诗词体裁”流行音乐文化传承的价值。观点浅薄,有待指正。

【关键词】诗词体裁;流行音乐;价值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诗词歌赋”经过千百年的日积月累,发展为我国传统文学的精髓及大成。其韵律、对仗等体式表现出古代文学特有的属性及美感。诗歌之美包罗万象,寓情于景,意味悠长。在西周至战国时期的《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乐府诗集》总括了汉代乐府歌辞总集。当代许多优秀的流行音乐也采用了《诗经》《乐府诗集》等体裁的形式来制作歌曲,使其音乐美感与文学价值合二为

一,形成了独特的流行音乐风格。

一、“古词新曲”的审美价值

“古词新曲”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如影视剧《甄传》中插曲《菩萨蛮》,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刘欢谱曲,辞藻华丽、言辞韵律规整,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唐代仕女图的景象。编曲古朴清丽,自然流畅与词浑然天成,渲染出音乐作品的清幽、典雅及神韵。再如歌曲《清平调》是唐代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原文,曹俊洪谱曲,全词构思精巧,描绘出花与人交相辉映若隐若现的景象,旋律平静深邃、空灵飘渺如行云流水般勾勒出诗词的意境,极大的衬托出清新脱俗的曲风,使人“过耳不忘”流连忘返。音乐美是一种音响结构的听觉体验,诗词语言简约凝练,音韵优美,通过文字的递进、铺垫、搭配、描写诗文意境之美。古诗词与流行音乐的结合,充分表现出音乐的内涵,突出音乐风格及特色。在体现“以美育人”的同时培养人们文化修养并培养其审美价值,迸发出新的活力。

二、“古体新词”流行音乐的艺术价值

诗词歌赋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与流行音乐融合,能够形成独特的“中国风”音乐形式。“中国风”指的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蕴含大量中国元素并适应全球流行趋势的艺术形式或生活方式。如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并演唱的歌曲《青花瓷》,运用中国古诗词创作手法,借助元青花为主线创作的“古体新词”的形式,运用中国特有的“民族五升调式”加之中国民族器乐琵琶、鼓、竹笛、筝、响板等创作出极富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引领了“中国风”音乐作品的时代浪潮。歌曲《卷珠帘》是由霍尊演唱并谱曲,由李姝、LUNA作词的音乐作品。歌曲名称《卷珠帘》是词牌名,由《滕王阁序》中:“画栋朝飞云,珠帘幕卷西风雨”有感而来。《卷珠帘》的歌词也体现出“古体新词”的韵律及对仗的特点,配器上采用了埙、竹笛、箜篌等乐器,旋律静谧、悠远、寒声细碎、孤寂凄凉,歌曲表现出对意中人思念,缠绵悱恻之情。“古体新词”的“中国风”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艺术价值要高于其他“流行音乐作品”。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内涵,更具中国特色,带动了流行音乐的理性发展,提升流行音乐的整体品味。对于大众而言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文化修养。同时也可以展现我国文化软实力,还能促进世界音乐多元化的融合与发展。

三、“诗词体裁”流行音乐文化的传承价值

从《诗经》开始,诗词歌赋便是藕断丝连相辅相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经验在不断进步,意识形态及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人类对于艺术的需求往往也日益增长。诗词体裁的流行音乐作品正符合这一价值取向,在音乐的传播带动下,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的价值取向,培养人们的精神文明素质,把流行音乐从一种只能消遣娱乐的音乐形式转变为鉴赏传统文化与音乐艺术的结合的审美享受。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离我们的生活似乎有些渐行渐远。现代生活中以白话文为主,社会对于古诗词题材的文学作品并没有太多的关注,但古诗词文学作品是我国文化特有的瑰宝,应该得到保护传承,这种传承不仅是书面上的传承,更应是全方位的立体传播。流行音乐的传播对于青少年的思想、价值及生活方式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如今流行歌曲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了,如;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歌词改编于苏轼的《水调歌头》。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对于青少年以学习歌曲的形式来背诵该词是有着极大的辅助作用的,这种记忆方式是心理学中的形象记忆,比单纯的死记硬背要有效的多。流行音乐的传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中国风”形式具有更深远的意义,从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古诗词拥有独特的民族特性与文化特性。好的音乐可以流传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流行音乐与诗词歌赋的结合促使文学作品的流通与传承,以立体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音乐无国界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强大,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人们也将重视流行音乐对于诗词歌赋传播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02).

[2]常若松.教育心理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05).

[3]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09).

[4]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5]王志辉.“中国风”流行音乐的价值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9(05).

[6]文芳.当代流行歌词对古诗词的传承[D].南昌:东华理工大学,2013(04).

[7]吴军.试析古诗词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J].音论乐坊,2013.作者简介:金帅(1988—),男,东北师范大学2016级教育硕士。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