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论儒家乐教美育思想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启发

浏览509次 时间:2017年12月13日 09:46

【摘要】谈到“美育”这个概念,人们往往会认为这是德国哲学家席勒在他的《审美教育书简》中所首次提出的。的确,西方正是将“美育”作为一门系统的理论和独立的学科,是源于18世纪席勒的所提出的这个概念和理论。其后,经过近代以来著名学者王国维和蔡元培等人将此概念对国内学界的引介,“美育”逐渐在中国完善了理论体系,并且开始成为中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很多人看来,中国的“美育”思想到底还是根植于西方的,然而,本文就是要说明中国有着自己悠久的“美育”传统,并对今天的教育依然有着颇多启发意义。

【关键词】儒家;美育;乐教;礼教;当代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孔子在《论语·泰伯》中有云:“兴与诗,立于礼,成于乐。”说的是他对学生审美教育过程的感悟。从中也可以看出,乐教是其中最关键,也是决定成败的最后一步,审美教育是否成功,看能不能在乐教上产生成果,培养出完善的才智与人格。当一个人的情操与德行在音乐教育中得以提升,在孔子看来,对此人的教育就是成功的,也就是培养出了孔子心目中完善的人格代表:君子。

一、乐教美育思想在中国的起源

谈到“美育”这个概念,人们往往会认为这是德国哲学家席勒在他的《审美教育书简》中所首次提出的。的确,西方正是将“美育”作为一门系统的理论和独立的学科,是源于18世纪席勒的所提出的这个概念和理论。其后,经过近代以来著名学者王国维和蔡元培等人将此概念对国内学界的引介,“美育”逐渐在中国完善了理论体系,并且开始成为中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很多人看来,中国的“美育”思想到底还是根植于西方的,然而,中国有着自己悠久的“美育”传统,并对今天的教育依然有着颇多启发意义。在《尚书·尧典》中就有相关记载:“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水,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也就是说,中国的美育思想在上古帝尧的时代已经诞生了,但对此文献的真伪性,学界至今没有定论,认为这并不是上古文献,而仅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撰述。可至少证明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育思想,这也和《论语》中孔子的言论若合符契,说明了中国美育思想的起源。综合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先秦时期以儒家代表的美育思想,其核心内容是音乐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音乐的规范和教育,使社会秩序得以和谐,改善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这也就是中国“乐教”的起源和意义所在“乐教”在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拥有非常重要地位,甚至被列入到了经典行列,《周礼》明确将“乐教”作为经典教育之一,也就是儒家六艺“礼、乐、御、射、书、数”中的“乐”。先秦的儒家经典有“六经”,也就是《易经》、《诗经》、《尚书》、《周礼》、《春秋》和《乐经》,直到秦汉时期编订古籍目录时,如《汉书·艺文志》中将与儒家经典有关的书籍统一编入《六艺略》中,这其中有多部先秦音乐著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乐记》二十三篇,经过秦始皇时期对儒家学派的打击,先秦儒家经典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破坏,而其中之一的经典《乐经》尤

其损毁严重,到编订《汉书·艺文志》的西汉时期,《乐经》原貌已基本无法恢复,其中重要的理论,则记载在《乐记》中,可惜《乐记》到了西汉时期也已是残本,并且在其后历朝历代的更迭中继续遭到破坏,以至于今天的人们已经基本无法窥见先秦时期儒家经典《乐经》的内容了。因此,后世便只好将“六经”缩减成“五经”,这样,先秦儒家经典中的“乐教”思想便漫漫模糊起来,以至于到了近代以来,人们大多认为音乐美育起源于西

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二、“乐教”与“礼教”的融合及其意义

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在中国古代教育理念来看,特别是儒家美育思想来看,礼乐是不能分开的,乐作用于人的心性,培养人完善的情操和道德,而礼则是当情操和道德到达一定水平之后,在言行举止上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式;或者说,乐是用来规范人思想情感的,而礼则是用来规范人行为举止的。这两者必须互相配合,才能达到中国古代儒家美育思想的目标。这里的美有两重含义,在乐的角度来讲,是一种和谐的音律美,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审美品位,塑造完美的人格。而在礼的角度来讲,这个美就是个人言行举止的温文尔雅和社会秩序的稳定祥和。礼乐的联合教育,是达到中国古代人格和社会理想的最佳途径。有着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以礼乐教育为核心的中国古代儒家美育思想相信礼和乐的结合,可以培养和塑造出最完美的理想人格,如徐干在《中论》一书中说:“礼以考敬,乐以敦爱。”这就是对人格教育一内一外的双重规范,而其落实点就在于对人道德的培育,正如祁海文先生在其《礼乐教化——先秦美育思想研究》一书中所言:“六艺以礼乐为主,而礼乐又以德为根本。”徐干也认为“艺者,德之枝叶也;德者,人之根干也”,礼乐是达到理想道德的途径,道德的建立和完善是礼乐美育的最终目的。那么,在共同培养道德的同时,“礼教”和“乐教”的关系究竟是如何的呢?笔者认为,正如前文所述,礼教和乐教是作用于塑造理想人格的一外一内,乐教的作用范围在于使人的情感得到升华,从而影响到这个人的道德品性;在道德品性不断完善的同时,其表现出来的外在形式必然是对礼制的遵守,愿意用礼的规范来约束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与修养,所以,乐教在一定程度上是礼教的前提,没有一种健康的情感和道德,是无法做到遵守礼制的,同时,乐教可以直接引发对道德的习得和对

审美的共鸣,而道德和审美的塑造,正是儒家礼乐美育思想的最终目的,因此乐教正是先秦儒家美育思想的核心,礼乐融合,以乐为先导,内因决定着外因,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在这一点上来看,乐教的重要性不言而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