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而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能训练孩子的思维方式,让他们接受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也就成为家长和学校关注的重点。目前,教学课程和教学模式面临新的改革,教学提倡“以人为本”。教师也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学细节,营造精彩课堂,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在课堂上注重细节,营造出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教学细节 精彩课堂
语文课堂是有许多个细节串联而成的,每个细节的成败都影响着一堂课的成效,同时也反映出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能力。教学细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教学风格的表达,是教学理念的体现。这也正是新的教学理念所要求的。但是,由于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对课程改革后新要求的把握程度不尽相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经常出现某些重要教学细节被忽略的现象。我们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达到调节课堂上的气氛,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
一、注重阅读细节,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阅读是学生在学习新课文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但是往往会出现的情况是只为了阅读而阅读,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意境美的课
就拿语文课本中《桂林山水》中的片段来说,我们知道这是一篇语言和意境都很美的一篇文章。老师可以这样和学生展开对话:
师:大家认真阅读一下课文,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山的特点的?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
师:下面请同学们告诉我在这些特点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生:我喜欢“桂林的山真奇啊!”
师: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句呢?
生: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桂林的山比作老人,比作骆驼,很形象。写出了山多并且形状各不相同的特点。
师:那你觉得这个句子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生:应该用新奇的,充满感情的声音读出来
师:那请喜欢这句的同学用充满感情的声音把这句话读一遍
师:喜欢山秀和山险的同学也分别说一下为什么,然后读一读
师:文中说山像骆驼,像新生的竹笋,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师:有什么作用
生:形象生动,引发想象,容易理解
我们可以看到,在指导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阅读时,老师的辅导作用做的很好。读的很深入细致。特别是在读对桂林的山的描写的一段,阅读的同时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因此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同时,又给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老师再趁机让学生分析句子的特点和手法,既达到了阅读的效果又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知识点,可谓一举两得。
二、注意倾听细节,使师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表演需要观众,朗读和表达也需要听众来倾听,学生也不例外。现在很多老师都在抱怨学生的个人意识很强,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老师无法控制住课堂气氛,倾听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不可忽视的。但这些仅仅是孩子的原因吗?通过观察和反思,我们发现了一些老师需要注意和改正的问题。
在对新课文进行熟悉的阶段,老师往往会选择点名请学生朗读或者由学生主动举手朗读的方式。老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准字音。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老师有可能在翻看教案,准备着接下来的环节。没有逐字逐句认真倾听。导致学生在字词发音上有错误也没有发现。这个细节给学生的感觉是老师没有给他足够的倾听和关注。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因为小学生有个心理特点就是希望得到关注、鼓励和认同,这样他们才会表现出学习的热情和参与的兴趣。当他们觉得没有得到认可的时候心里会有挫败感。不利于对学生健康的心理培养。同时,老师的习惯会影响学生,不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曾经有教育家说过,教育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倾听和应答的过程。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相互沟通的过程。语言和心灵的沟通顺畅了,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加入辅助工具和情境,优化细节
在如今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教育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的情况下,学校也配备了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作为工具进行辅助教学。而怎样恰当而又充分的运用这些工具提高授课质量,提升课堂效率是一个关键问题。
许多教师为了营造课堂气氛,会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片段或者是播放优美的音乐。学生很快的融入到情境并且沉浸在其中。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某一个环节的需要而播放,环节结束就迅速停止就会将学生立刻拉回现实,之前特意营造的情境就会立刻消失,适得其反。老师应该学会循序渐进,逐步退出场景,将学生的思维转换到其他地方而不是硬拉回来。
在制造情境,营造气氛的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不同角色进行演绎达到吸引学生注意(下转第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