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曾熙与李瑞清书法之比较研究(上)   

浏览179次 时间:2022年4月07日 09:53
  (西南民族大学 艺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200)
        摘 要:曾熙与李瑞清二者皆是清末民初时期的书法家、教育家 , 所处的社会环境背景大致相同,并且二者还是相交多年的好友,感情深厚,交往密切,所以二者的书法书论在相互影响下,定然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关键词:曾熙;李瑞清;南曾北李;书法理论
  曾熙和李瑞清作为清末民初时期的著名书法大家,在民国时期的书法界可谓是享有声誉,与吴昌硕、沈曾植并称为“民国四大家”,与吴昌硕、黄宾虹并称“海上四妖”,随着二人去世之后,时过境迁,名声渐落,现今唯有吴昌硕、沈曾植、黄宾虹享誉中外,为世人所推崇,而曾李二人则寂寥无名,知者寥寥无几。故而至许多书家和书法研究者对曾熙和李瑞清其人其书及书论等皆不甚了解,所以本文通过把曾熙和李瑞清二人的书法书论作个对比研究,通过梳理其书论,对比两者之间书法书论的异同,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曾熙和李瑞清的书法书论,对二者有个客观的评价。
  一、曾熙和李瑞清的书源脉络比较
  曾熙乃是湖南衡阳人,李瑞清虽祖籍为江西临川人,但因其父在湖南为官,故其也是从小在湖南长大,因此曾李二人年轻时便在湖南相识,二人也从此便为莫逆之交,寝共食衣,出同车马,共同学习书法。二者虽为至交好友,但他们之间的书法表现却也不尽是相同,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也有相互侵染的相同之处,但却是各具特色,自成一家。
  曾熙与李瑞清二者对于篆、隶、真、行、草五种字体都比较精通,但曾熙擅长隶书,李瑞清擅长金文大篆,此为二者一个区别。曾熙少年之时学书对隶书下功最多,对隶书有比较深的领悟,并且深受何绍基、蔡邕的影响。曾熙年少时就因擅隶而名传三湘,被号称为“三湘名士”,赵恒锡都曾向其学习。 ① 李瑞清早期学书受其家学的影响,学习书法从篆开始入门。其高祖李宗瀚 , 是一位非常出名的书法家和收藏家,家中古人名书名画、拓片等收藏甚多。这些丰富的资源也是李瑞清学习的基础。其曾言:“余书幼学鼎彝,学《散氏盘》
  最久,后学齐候罍之属,遍临诸铜器。弱冠学汉分,年廿六始用力今隶,六朝诸碑,靡不备究,尔后始稍学唐以来书。
  然从碑入简札沉膇不入格,始参以帖学,然帖非宋拓初本,无从得其笔法,故不如碑之易得也。” ② 从此话来看,很明了地把其书源脉络给展现出来,也让我们清晰地了解到李瑞清之所以是最擅长篆书的原因所在,盖为其自幼钻研篆书也。
  1915 年曾熙至上海鬻书之时,清道人曾在报纸为其发声,写下《衡阳曾子缉鬻书真例引》一文言 :“衡阳曾季予,名熙,湘学士,所称子缉先生者也,美须髯,长于余 6 岁。昔年同官京师同学书,余喜学鼎彝,汉中石门渚刻,刘平国、裴岑、张迁、礼器、郑道昭、爨龙颜之属,自号北宗。季子则学石鼓文,夏承、华山、史晨、太傅、右军、大令,尤好鹤铭、般若,自号南宗。” ③ 李瑞清的这一文道出了曾李二者不同的书源传承,而且师法范围比较广,五体兼备,不拘于一家一脉。
  曾熙是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都比较精通的书法家,其隶书得益于夏承碑、华山碑,并深受何绍基影响;篆书以《石鼓》入,推及两周文字,遍及金分;楷书师法广泛,对《张黑女》
  用功最深,大字参以瘗鹤铭、金刚经、郑文公碑、石门铭等,小字则师法《黄庭经》等;行草则师法王羲之、何绍基、翁同和等人,对《兰亭序》推崇备至。李瑞清同样也是五体兼备的书法家,最擅篆体。其受家学师脉影响,自幼专研钟鼎,以散氏盘、齐候等入手,对金文大篆致力最深。因在湖南成长,其隶书也曾受何绍基影响,师法张迁、史晨、礼器等;楷书则取法张猛龙、张黑女、郑文公碑、金刚经、瘗鹤铭等诸碑;行草则师法黄山谷,并纳碑入帖,以碑体用笔与帖法用笔相融,夸张地颤笔来表达碑刻的侵浊而苍茫浑厚的线感。
  整体而言,曾熙与李瑞清的书法在书源脉络上虽然都属于碑学一派,但曾熙侧重于师法南朝碑刻,李瑞清则临习北碑众多,故其二人称“南曾北李”、“南宗与北宗”盖因如此吧。
  二、曾熙和李瑞清书法之笔法比较
  关于曾李二人书法用笔,李渔叔在其《鱼千里斋随笔》
  中提到 :“农髯书宗黑女而微变其体势,专用圆笔,与梅庵学北书方圆并用者不同,皆擅美艺林者也。” ④ 曾熙师法《张黑女》,深得其精髓。除此外曾熙主要师法碑派之中俊逸的一类,用笔圆融畅达,线条圆劲温婉,和李瑞清取法北魏书以方为主辅以圆笔或全部用方笔的用笔方法形成对比。在《中国书法史》七卷本中的《清代卷》里,刘恒对曾熙和李瑞清也作了分析,以下为原文摘录 :“曾熙的书法虽主要取法碑派一路,但由于他偏重于南朝碑刻中圆厚的笔画和字形,又对钟繇的书法颇为喜好,多有领悟化用,因而其下笔圆多于方,转多于折,字形书展凝重而笔致圆融畅达,落落自然,举重若轻。其技巧、面貌与好友李瑞清纯师北碑以方硬峭折的风格明显不同,故自称为‘南崇’。” ⑤ 刘恒对曾熙的圆浑厚重、通畅自然的线条笔法给予高度评价、肯定。
  曾熙为何喜用圆笔呢?其源由应是在对于魏碑的临习中,对于魏碑的线条的刀刻感,曾熙认为不能一味地追求以笔追刀,他反对刻意地去用笔模仿刀刻感,而是去除表面去领悟隐含在刻刀之下的笔势,他觉得魏碑的精髓不是学到了它的形状,而是要领悟书写魏碑的用笔,用笔做到遗貌取神,圆融畅达,笔意苍茫浑厚,力透纸背。这也正是曾熙的“气涵神充”的审美观点,也是关于临摹要遗貌取神的书学观。
  曾熙与李瑞清在笔法的表现上,除了曾熙多为圆笔,李瑞清多用方折这个不同之外,他们在笔法的表现上还有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比较喜欢用“颤笔”。也正是他们的这种颤笔的表现,后人对两者的书法评价褒奖不一。如祝嘉曾批评李瑞清说:“惜其波折太露,若挥颤笔,浅学效颦,遂流丑怪,盖无心而流毒后世者也。” ⑥ 祝嘉批评李瑞清的颤笔是“流毒后世”,可见有一部分学者对于李瑞清的颤笔的表现是不喜欢的,认为李瑞清的颤笔过于做作。也有的学者不是这么认为,如其好友曾熙则认为李瑞清的颤笔是他所学的金文大篆的用笔加入了顿挫提从转而形成的,是篆籀的笔法。
  对于两者的颤笔表现,一直是众议纷云。而他们为什么会用颤笔来表现呢?这里面大致分为两个原因。其一,他们都是师法碑学,在学碑的过程中,为追求碑学书法中的碑刻剥蚀感,以及线条的苍茫效果,在书写运笔过程中就加入了顿挫掣颤的动作,就形成了这种颤笔表现。其二,二者者曾在上海鬻书为生,一是为了打开市场从众多鬻书者中脱影而出;二是为了迎合市场的猎奇心理,故尔在书写时故意夸张变形颤掣动作,使作品能“奇”能“怪”,符合市场追求。
  这个我们可以对比两者鬻书前后时期的作品,就可以看到鬻书时期其作品其用笔之夸张的掣颤。
  总的来说,关于曾熙和李瑞清的比较研究,以上通过把曾熙与李瑞清其书源脉络及笔法作了个对比研究,通过比较和分析,我们能够看出曾熙和李瑞清他们在书源、笔法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着不同之处,也正因两者的不同他们被称为“南宗”和“北宗”,各自有着自家风貌。
  注释:
  ①闻起:《赵资政传》,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77年,第211页。
  ②李瑞清:《玉梅花盦书断》,崔尔平选编 :《明清书论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年,第 1540 页。
  ③李瑞清:《清道人遗集》,北京:中华书局,1939年,第268页。
  ④李渔叔:鱼千里斋随笔,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总第830种[C].
  台北:文海出版社。
  ⑤刘恒:《中国书法史·清代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年,第 274 页。
  ⑥祝嘉:《书学史》,上海:上海教育书店,1947 年。
  标注: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 2019 年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项目名称《曾熙与李瑞清书法之比较研究》,项目编号:
  CX2019SP336)。
  作者简介:杨振宇(1994 年—)广西桂平人,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18 级硕士研究生,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美术理论。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