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对语文新课改的启示

浏览174次 时间:2016年8月13日 10:31

包立波

【摘 要】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中蕴含的讲解观、教材观、讨论观、语感观,对我国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启示:第一,讲解策略的点拨性;第二,超越例子 的创造性;第三,对话中的平等者中的首席;第四, 要注重对学生语感训练。这些启示,对我国正在深入进行语文新课程改革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叶圣陶 阅读教学思想 语文新课改 启示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深入之时,我们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在回顾与反思中,常常使我们想起叶圣陶。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最富于中国汉语言民族教学特色,也最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一直在影响着中国的语文教育,尤其他的阅读教学思想,有令人信服的理论建构和实践经验,至今还显示出深刻的创新性和持久的生命力。因此,在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深入学习、研究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思想,探析他关于阅读教学的真知灼见和教育实践,对于我们贯彻和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叶圣陶语文阅读教学思想蕴含以下阅读观

(一)语文课怎么:叶圣陶的讲解观

传统的教师行为是把学堂变讲堂,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大讲特讲。叶圣陶在阅读教学中回答了语文课怎么讲的问题,他说:“‘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和怎么。说到如何看待, 我有个朦胧的想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 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换个说法,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怎么叫用不着用不着? 学生入门了,上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岂不就是用不着给 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

(二)语文课本是例子:叶圣陶的教材观

语文课本是什么?叶圣陶的观点是:语文课本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的见解和认识全部来自真实状态的一线语文教学实践,高屋建瓴,发人深思,影响巨大,让我们来进一步听听他的相关论述:语文课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是说你能够了解语文课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所以语文课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课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

(三)课堂上的活动:叶圣陶的讨论观

课堂上的活动比较多,讨论是课堂活动的其中之一。叶圣陶阅读教学的一个中心环节就是讨论。讨论是他阅读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把讨论看成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那么,如何运用这种形式进行讨论,叶圣陶对此有精辟的论述:课堂上的活动,教学上的用语称为讨论,预习的对不对,充不充分, 由学生与学生讨论,学生与教师讨论,求得解决。应当讨论都讨论到,须待解决的都得到解决……

(四)语感教学:叶圣陶的语感观

叶圣陶非常重视语感教学,也特别强调语感训练。他曾经指出:语言文字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那么,何谓语感?他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查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

二、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对语文新课改的启示

启示之一:讲解策略的点拨性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语文课怎么是目前一线语文教师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一种语文教学理念问题。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强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怎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这种新的阅读理念正符合叶圣陶的讲解观。从叶圣陶的讲解观中,我们还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吕叔湘、张志公老前辈语文教育家的启示。吕叔湘说:讲的要击重要害,学生哪个地方不懂,不太理解,就给他讲一下,点一下, 学生懂了呢?就不讲,要是学生懂了,你还老在那逐字逐句的讲解,学生就不爱听, 只会引起学生的厌恶,在我看来,现在的问题,至少以白话课文而论,不是讲的太少,而是讲的太多。所以他大声疾呼:老是先生讲,学生听,还了得吗?那么, 就一定不好吗?对此,他也做了明确的回答:这里面仍然有个分寸的问题,要讲的不多不少,要讲的切合实际。张志公对此也特别强调:讲什么,讲的多或少,详或略,深或浅,都要恰到好处。怎样讲才能恰到好处呢?他说:在文章关键的地方,点一下,这种地方,老师不点一点,学生可能不懂,或者忽略过去了;只要一点,也就是用上三几个字至多一两句话提醒一下, 学生立即就会领悟过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位语文教育家对讲解的观点是一致的。先辈们给我们留下宝贵的启示,我们应该结合语文教学特点,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去讲。不能不管学生会不会就满堂讲,学生会的就不讲,不会的要与文本展开对话,在对话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学会独立钻研、探究,在探究中指导点拨讲。要讲究 的方法,讲究分寸、火候,讲究实效,严防不及,课堂上要把握住讲的

启示之二:超越例子的创造性

教材的例子是课程的载体,是课程标准的物化,它承载着一种教学理念,能给教师以新的启示。在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不仅把语文课本当作例子 206 207

作文教学研究

2015 年第6

去教,而且还应超越例子创造性用教材教。因为例子是课程的一个基本凭借,而非唯一的凭借。这种凭借仅仅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而不是全部,因为教材中提供的例子是有限的。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必须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超越例子才能最终完成。超越例子创造性用教材教,正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强调的,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创造性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超越教材中的例子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要突破教材中例子的限制,让语文学习展开、延伸到现实生活之中,确立生活语文的观念;二是教师要根据自身的实践与研究,自主地探讨语文学科课程与教材,以课程、内容的自主创造为前提,把教材中的例子 作为教学资源之一加以利用。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钻研教学方法,还包括对教材以外的其它例子的开发和学科课程与教材创造。这种创造,可以对教材里的例子 进行适当的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它教学例子,从而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学情境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超越例子的创造性,就是按照这种需求从教材这个例子出发,引出内容上的多元性——听说读写方面的知识,用不同的体式去点化这些知识。这种点化是以例子为依托,基于例子又超越例子例子不是外在于教师的,教师对例子 重构二次开发,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创造新例子的过程。显然,教师的创造意识对于这一过程具有重大意义。

启示之三:对话中的平等者中的首席

叶圣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讨论来求得对问题的解决。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效率。这种讨论教学方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沟通对话。因为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说: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对话方法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真正意义上的思维,而不是仅仅靠复述书本答案或教师讲解内容可以完成任务。在对话中,后现代主义课程论者多尔认为,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这和叶圣陶所说的在讨论中教师犹如集会中的主席基本是一致的。正如首先提出平等者中的首席 这一概念的多尔所指出的:作为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从外在于学生情境转化为与这一情景共存。权威也转入情景之中。 他还认为:教师是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无论多么仁慈)。这正是对教师犹如集会中的主席内涵的最准确阐释。在讨论中,对话的首席职责是:

TAG: 教学 叶圣陶 语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