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经济论文 >> 发展战略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基于切克兰德方法论的高校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以某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调研数据…

浏览330次 时间:2018年1月19日 14:42

刚毕业的大学生知识储备是有的,但大多数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这往往是他们在就职时的劣势或障碍。如何把书本理论知识顺利转化成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是高等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

切克兰德方法论介绍

切克兰德方法论是系统工程非常重要的方法论之一。上世纪40 60 年代期间,系统工程主要用来寻求各种“战术”问题的最优策略,或用来组织管理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最适合应用霍尔方法论。但进入70 年代后,系统工程越来越多地用于研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组织管理问题,涉及的人、信息和社会等因素相当复杂,且其中许多因素难以量化。因此从70 年代中期开始,许多学者在霍尔方法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各种软系统工程方法论。80 年代中前期由P切克兰德(P.Checkland)提出的方法论比较系统且具有代表性。切克兰德方法论的核心不是“最优化”,而是进行“比较”,强调找出可行满意的结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认清问题实质。就是在研究现实系统情况的前提下,分析影响因素及其关系,明确利益主体。第二步,明确根底定义。是指明确系统问题的核心要素,为系统的构建确立基本看法及选择出最合适的基本观念,根底定义所确立的观点必须要和实际问题相印证。第三步,构建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是对系统中各种要素及其关系所提出的定性分析模型,其结构及要素必须符合根底定义的要求。

第四步,进行概念模型与现实状况的比较。将问题实质和概念模型进行对比并找出差距。第五步,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合理化设计,形成可操作的方案。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系统分析高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的实质。据了解企业对于物流人才的要求,不仅需要应聘者具备物流各业务岗位的操作能力、管理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等,还要具备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维护客户关系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继续学习深造能力。因此,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设过程中,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对企业物流服务于管理岗位人才需求的问卷调研,依据调研所得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得出企业单位对物流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是根据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线,以及物流专业教师的多年经验总结构建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框架,从而提出适合我国现阶段高校物流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是人才培养。人才的培养目标既需要保证学生掌握较全面的理论知识体系,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其较顺利的步入社会。本文以某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状况为例,分析高校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较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管理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体系。高校物理管理专业实践能力概念模型的建立。基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同时结合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建立培养体系(见图1)。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基础实践能力又细分为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基本管理问题分析能力、基本经济问题分析能力、物流管理基本能力和物流法规的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细分为物流业务日常管理能力、物流业务运作能力、物流业务综合管理能力、物流系统规划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国际物流业务处理能力和物流案例分析能力。综合实践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细分为企业综合运营能力和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细分为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成果。对于各项小的实践能力考核指标,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尽量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朝着宽基础、厚专业的培养思路去发展。最后是培养学生的跨界思维,让物流专业的学生具备广阔的视野。

本文以某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刚刚毕业的学生为调研对象进行问卷调研,发放问卷120 份,回收115 份,有效问卷109 份,有效率为90.8%。问卷从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四方面进行问题设置,以了解学生各层次的能力水平。

基础实践能力

1)计算机应用能力。根据调查问卷

得知,所有的学生表示自己的计算机能力一般。70.59% 的学生通过了计算机一级考试,而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的很少,仅有29.41%。此外,没有人通过其他跟计算机相关的证书考试。

2)语言应用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可

以反映出一个人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可以给自己的职场表现加分。调研显示,68.57% 的学生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持一般的态度,仅有14.29% 的同学满意自己的表达能力。17.14% 的学生不满意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现在企业不仅要求学生的中文能力要好,而且对于外语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超过一半的学生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少数学生通过六级考试,还有少数学生没有通过任何英语证书的考试。由此可见,学生的外语水平一般,运用外语交流的次数也是极少。

3)基本经济问题分析。经济问题是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问题,有关经济的话题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议。超过80% 的学生的基本经济问题分析能力一般,仅有19.35% 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基本经济问题分析能力很好。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在校相关经济课程的学习,已经对经济的动态和局势有一定的了解及判断能力。

4)物流管理基本能力。问卷分析显示,

70.59% 的学生感觉自己的物流管理基本能力一般,此外,有29.41% 的学生表示自己的物流管理基本能力不是很好。这反映了相当大部分学生对物流企业的管理内容及基本职能有一定的了解,但胜任的信息不足,反映出学生实践方面的薄弱。专业实践能力

1)物流业务日常管理能力。想要具

备物流业务日常管理能力,必须对物流业务的构成及操作流程有所了解。调研显示,有71.43% 的学生对物流业务的构成以及操作流程基本了解,有28.57% 的学生不是很了解。没有很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学生。

2)物流业务综合管理能力。物流业

务的综合性要求管理者具备物流管理的综合能力,没有这种综合的管理能力,就难以对整个物流业务系统进行宏观的判断和把控。此外,企业的综合运营管理离不开ERP管理软件系统的参与。问卷分析显示,有64.29% 的学生对ERP 基本了解,表明具备运用ERP 系统的能力。但也有35.71% 的学生不完全了解,对于这部分学生就更谈不上熟练使用ERP 软件系统了。当然,有部分学生通过助理物流师证书的考试,这部分学生也相应的具备一定的物流业务综合管理能力。

3)供应链管理能力。基于日益激烈

的竞争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思想及能力对物流企业越来越重要,因此物流企业也比较重视学生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体现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它涉及的知识面广,要求组织协调能力强,同时在生活学习过程中要有供应链的意识和观念。据调研,超过50% 的学生对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知识是基本了解,45.45% 的学生仅了解部分。由此显示大部分学生是具备了供应链管理的一些基本能力。

4)国际物流业务处理能力。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及跨境电商时代的大背景下,国际物流越来越重要,具备国际物流业务处理能力的毕业生将会有较好的就业空间。调研分析发现,62.50% 的学生对国际物流的相关知识了解部分,有超过30% 的学生基本了解。通过国际物流相关证书的学生为数不多,仅有14.65% 的学生有跟单员资格证,外销员证书的占12.20%综合实践能力

1)企业综合运营能力。企业的综合

运营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综合物流管理能力,而且还要具备企业管理的相关能力。调研学生发现,有60% 的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有25% 的学生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证考试,这可以反映出学生们具备了一些企业管理的相关能力。

2)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能力。

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相结合,更多指的是冷链物流。在城镇化和新农业两大宏观政策的刺激下,冷链物流的发展逐渐火热起来。学生们通过课堂或课下的学习,对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物流、食品贮运原理、冷链保鲜技术等跟冷链物流相关的知识均有所了解,有助于提升毕业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

1)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创新是高

级的脑力活动,不是任何人都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可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而40% 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好,这就需要学校设置相关课程、实践活动和竞赛项目,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锻炼。

2)实践活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离不开多种实践活动的共同参与,如观察力、记忆力、表达能力、专业能力、发现机会以及把握机会能力、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等等都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平时没有这些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创新能力就无从谈起。有些学生参加过有关创新挑战能力的活动或者比赛,如参与院系导师的科研项目(12.20%)、学生申请课题研究(29.27%)、发明设计(14.63%)等活动。但43.90% 的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类似的实践活动,这并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意识不强,从而导致这方面能力无法得到培养。由于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起步较晚,传统教学偏重理论部分,而实践教学内容偏少,因此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欠缺,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来解决问题,最终导致高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可以看出,对于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问题主要集中在实践教学和实践能力方面。重理论,轻实践。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的充分结合。当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重视理论知识讲授,轻实践教学环节。物流实训和实践环节通常都安排在毕业实习阶段,这段时间毕业生要忙于找工作,而不能安心实习,往往使实验室实训和毕业实习都流于形式,降低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加上大多物流专业教师都是理论型的,几乎没有物流企业实践经验,所以在整个教学环节都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校外实践环节效果不佳。校外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这个环节需要事先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其中,认知实习是带学生去基地参观、听企业人员讲解。在认识实习阶段反映出的问题是学生认知模糊,学习态度消极被动,结果就成了走马观花,学生得不到亲身体验和感受,根本没有对参观企业产生足够的认识,教学效果不好。而毕业实习中的实习单位选择,现在主要是学生自主寻找,而学生可用资源有限,很多情况是要么无法找到合适的行业内企业,要么是实习岗位专业不对口,结果是好不容易找到实习单位,却无法实现既定的实践教学环球市场信息导报064人力资源管理日标,无法实现综合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实践活动,提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层次性与社会需求脱节。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具有前瞻性,却并不意味着培养方案的仓促出台。高校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完成,同时做好充分严谨细致的专业论证。但是许多高校在制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市场调研不充分,甚至根本没有进行市场调研,许多数据的收集分析不全面,人才目标导向不明确,课程设置不科学等,同时部分学校师资能力有限,而专业却匆匆上马,这就造成我们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监督和有效指导,按照这样的方案培养出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根本无法适应现代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校内物流实验室重复建设,实践教学方法和内容较传统。某些高校并没有专业的物流实验室,且与相近专业的实验室资源没有进行整合,如工业工程与管理专业与物流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有些交叉,某些实验室资源应该能够共享,但事实上却各自为政,甚至重复建设。

另外,多数实践教学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动手少;以学生参观为主,学生体验少;以群体学习为主,一对一辅导少;教学内容上也没有与实践很好的结合。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对策建议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实施,需要多方面力量的综合作用。国家政府层面应出台规范的政策加以引导;各高校管理部门应创造好的教学环境与氛围,支持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实施;教师应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入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及社会的实践活动;学生应明确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活动。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以引导与扶持。各级政府通过健全各种政策、法规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学校或学生个人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和奖励,做好学校和社会上企业与组织合作的桥梁工作,积极促进与提倡大学生的实践活动的展开。高等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经济建设和社会的繁荣发展,大学生思想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今后我国在国际社会上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只有培养出大学生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较扎实的管理理论功底,才能保障大学生顺利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问题。

建立教学实验室、定点实训基地,保证实践环节的实施。完善校内的物流实验室,同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和企业达成学生实习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改变常规的物流知识灌输的模式。物流教学实验室按照实际物流流程进行设计,便于学生操作、观摩。同时利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虚拟仿真实验,这是在学校可控条件下给学生提供接近实战的训练软件,进行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模式。定点实训基地即“校企合作”模式,较好的解决了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的过渡期。京东等自营物流的电商企业,在“双11”“双12”等销售旺季需要大量的一线操作人员,校企合作即可以解决电商企业人员不足的问题,又可以使在校大学生得到充实的锻炼,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创新教学方法,加强物流师资的培养。物流专业师资的培养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请进来”是高校聘请行业专家做学术报告、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做专场讲座等;“走出去”是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行业会议,开阔眼界、把握前沿、及时更新知识。同时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调研或到企业兼职,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针对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企业中具体事例解释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同时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方面,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比重,平衡基础课程、必修课程与实践能力培养之间的学时矛盾,可以尝试让企业高级物流管理人员参与学校教学计划制定与评估,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的不足,从而使教学计划更加适应企业对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的需要。明确学生学习目的,通过各种竞赛调动其学习兴趣。国家教育部门、各高校是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实施的监管者、保障者;一线教师是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实施者,学生才是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实施的对象,才是实践能力培养方案成功实施的关键环节。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入手,想方设法阐明所学知识与他们未来的生活、未来发展的利益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以推动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可通过各种实践形式、竞赛形式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如建立校内物流实验中心,模拟物流企业运营过程;学生参与科研或参加各种竞赛,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及学术能力;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为学生就业增加砝码;支持学生自治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带领学生假期进行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等。构建全面、合理的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是对于实践能力考核指标的具体评价方式以及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是根据培养方案和物流企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的具体要求而制定的。这里主要采用的是模糊评价法。模糊评价法是利用模糊集理论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即运用模糊数学的基本方法把模糊的评价对象定量化。首先,根据培养方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程度对能力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权重,同样,对各能力项目下的分项目指标也给予一定的权重。这样,每个考核指标都具备了一定的权重,在具体考核操作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衡量标准。在具体操作时,评价方式主要有证书考试、应用写作、知识考试、分析判断、理论理解、实践操作、实验测评、案例分析、问题讨论和成果评判。每个考核指标的特性不一样,因此所采用的评价方式也会不一样。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互联网+’时代下农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Z16022)。(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