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萍
摘要:在新形势下,伴随中专学校招生的困境,中专学生生源质量普遍下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陷入两难境地。本文旨在通过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探讨在语文课堂上如何通过加强爱的教育,让学生懂得爱、学会爱,并把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中专语文教学 现状 中专生 爱的教育
随着高校扩招、中职改革,中专学校面临着生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且在校中专生教育、管理难度加大等严峻形势,如何应对是中专职业学校今后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现状
在1998年前,中专生生源的综合素质相对较好,其主要来源是没有考上高中和大学及因家庭生活困难,经济能力较差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由于有分数的限制,经过分数的筛选,进入中专的学生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但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劳动力就业市场形势的严峻,“普高热”日益升温,“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尤其是九十年代后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负增长。1999年,据统计,各类中职学校比上年减少招生52万多人(其中普通中专减少3.55万人)。”[1]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滑坡。2000年起至今,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锐减,形式越来越严峻,为维持生存,中专学校招生基本没有门槛限制,只要具备初中毕业证就可以入学,这就直接导致中专学生生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整体下降。
二、为何要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加强爱的教育
如今的中专生,良莠不齐,大多数都是因无心向学,中、高考失利,被迫进入中专学校学习,内心充满失落和无奈,自卑感强,对前途缺乏信心;或者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本身就是没有达到合格初中生应具备的文化和思想素养,自我约束力差。进入中专后,有着严重的厌学情绪,不是整日上课昏睡就是逃课,沉迷于游戏机、手机、漫画、网络等不能自拔,学习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说,也变成打发时间的无聊消遣。资料显示,“有20%左右的中专生表现出情绪和行为紊乱,有时还表现出冷漠、孤独、抑郁、偏执、容易冲动甚至有暴力倾向。近年来不断上升的中专生犯罪率可以证明这一点,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2],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我们的教学如果再像过去一样,依然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创新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那就会更加加重那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这部分学生存在的关键问题是心里的爱偏移了,只注重去爱物质或者身体的感知,而对精神意义上的爱却逐渐遗忘、丧失了。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关键是要先纠正他们的思想,要加大对他们情感教育的力度,唤醒他们全方位爱的意识,对他们进行情感的综合塑造、深度挖掘,让他们先懂得爱,理解爱,才会自觉地去爱上学习。而我们的语文课相比较其它学科,属于一门人文性的学科,除了教授知识外,更容易利用所学课文,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开导、教育,更突出了“育人”的作用。现在很多中专语文教学所使用的教材都是由倪文锦、于黔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的《语文》(基础模块)上下册,这套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就是:“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促进学生发展;二、淡化‘学科本位’,彰显职教特色;三、务实求真,遵循语文教学规律”[3]。所选的课文能紧密联系时代,能捕捉当代学生的思想动态,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能受到爱的教育和启发。心中有爱,世间的一切才会变得更有意义。所以,现今教师在中专语文课教学中,要结合所学课文对学生加强爱的教育,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懂得何谓爱,如何爱,以此塑造一个拥有健康人格的学生,在此基础上,才能让学生由被动的学变成主动去学,在学习中看到希望,感到快乐。
三、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爱的教育
“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4]我国著名教育家黄克剑也曾说过,“教育须承诺知识的授受和智慧的开启,教育也须承诺身心训育和人生境界的润泽与点拨。”[5]“情感教育,指的是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凭借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性情感的一种教育。”[6]爱的教育属于情感教育的一种,爱,意为“①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②喜欢”,“③爱惜;爱护”,“④常常发生某种行为”[7]。四个解释都告诉我们,爱就是很真挚深沉的喜欢。加强爱的教育能帮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情感,净化自己的心灵,从而实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语文教学中如何把学生偏移了的这种真挚深沉的喜欢纠正过来、如何加强学生爱的意识呢?作为中专语文教师,应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爱的教育,包括对人的爱、对生活的爱和对国家的爱,让学生用爱的触觉去感知这个世界。
(一)对人的爱
1、爱自己
对人的爱中,为何要把爱自己放在首位呢?第一,自己都不会珍爱的人是不会去用心爱他人的;第二,还因为现在的中专学生很大一部分因为之前说的各种原因进入中专,所以进来后觉得前途渺茫,看不到希望,于是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不懂得去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在中专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介绍自己,相互交流在中专学习的原因和感受以及对语文课的看法,教师进行总体的评价。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第一,中专学生将来面对的最主要就是就业问题,面对用人单位,首先需要通过自己口头表达能力的良好展示,方可获得成功,才有机会进一步展示自己的才能;第二,让学生明白,无论过去是成功或者失败,是好是坏,他们必须面对的只是现在和将来,老师和社会看到的只是现在和将来的他,让他们学会爱自己,了解自己,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发掘自己最大的潜能,展现一个最完美的自己。例如,在讲授课文中选录的歌词——
“有双隐形的翅膀”,满怀希望,自强不息,去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因为自己都放弃自己、不爱自己,你还能爱谁呢?谁还会来爱你呢?爱是一种源动力,珍爱自己,才会去努力学习。
2、爱父母
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没有保留,没有索取,有的只是默默给予、默默承受。本人曾做过调查,现在的很多中专学生,很少主动给父母电话,觉得父母的关怀很烦,说多了就嫌唠叨,甚至觉得离开家乡出来读书、远离父母是一种解脱,平时和父母联系最多的就是要生活费。亲情浓于水,可渐渐被中专生忽视的就是这种爱。目前所用的语文教材里,就选用了很多有关父母之爱的文章,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来加强中专生日愈淡忘的父母的爱,让学生学会去爱自己的父母,懂得去感恩。比如上册开篇第一课就是选录了老舍的《我的母亲》,第二课选录的是莫言的《卖白菜》,两篇文章虽然选取的时代背景不同、采用的写作方法不同、截取的生活场景也不同,但刻画的都是一个主题——可亲可敬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浸透了浓浓的亲情。下册开篇第一课选录的也是关于母爱的文章——史铁生的《合欢树》,第四课选录的奥尔罕•帕慕克的《父亲的手提箱》,歌颂的则是父爱。这几篇课文,无论是写母亲还是写父亲,都是要告诉中专学生去感受父母对自己的那种无可替代的爱,去珍惜,去感恩并学会去爱父母,只有懂得爱父母,感恩父母,才会珍惜在中专学习的每一天。
3、爱他人
他人包括亲人、老师、同学、感动你的、让你倾心的以及所有给予你关心和帮助过的人等。懂得博爱,会让你的心胸更开阔,会让你在他人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如《好雪片片》中拥有“明净的善意”的流浪老人;《
(二)对生活的爱
著名的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现今的中专学生,由于中考的失利、父母的失望、社会的目光、就业的压力等等,让他们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他们中的很多人把自己禁锢在自己假想的一个充满悲观失望为主格调的假想世界里。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讲授课文,很自然的打开他们的心扉,让他们睁开眼睛去感知生活的美好和精彩,明白美就在我们身边,它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爱生活,才会对一切充满热情和信心,也才会热爱学习。比如在讲毕淑敏的文章时,补充一篇《提醒幸福》,让学生明白,避去苦难就是幸福,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幸福的生活是美好,爱生活才会去感悟生活、享受生活,也才会明白父母的不易,才会更加珍惜中专的这段无忧无虑的求学生涯。
(三)对国家的爱
最后讲的是——对国家的爱。一个青年学生如果不爱自己的国家,他又怎么会有远大的理想?又怎么可能去认真学习实现抱负呢?你都不爱你自己的国家了,你还能要求谁来热爱它,建设它呢?课本中选录的诗歌——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借助一只鸟对土地表达至死不渝的感情,表达了对祖国的一份赤子之爱;歌词——叶佳修的《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则告诉学生,我们都是中国人,国家只有一个,无论遇到多大的风雨,都要牢牢记住同甘共苦,守护好我们亲爱的祖国。
综上所述,面对新形势,中专生的语文教学应该抓住时代跳动的脉搏,把握好中专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因势利导的进行爱的教育,让学生感受爱、理解爱、认真爱,懂得去爱人、爱生活、爱国家。有了正确的爱,中专学习不再枯燥无趣,中专生活也不再单调无味,用爱的教育来指引中专学生奔向未来!
参考文献:
[1] 孔祥娣.《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滑坡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02).
[2][6] 王永兵.《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成功》(教育),2010(05).
[3] 倪文锦、于黔勋主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
[4] 胡妍妍.《立足课堂,以情感人——浅谈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职业》,2010(02).
[5] 杜时忠.《教育人文意义的失落与追寻》 [J].《教育研究》,1999(9).
[7]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1992.
[8] 徐传德主编.《向着太阳歌唱——青少年美德天地(修订版)》.曾宏燕著《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商务印书馆出版,2003.
作者单位:云南省贸易经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