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娟
【摘 要】本文分析了英语教学中学生对英语畏惧的原因和表现,提出了一些比较好的方法来克服学生焦躁畏惧情绪,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成为成功的学习者并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英语教学 畏惧 原因 兴趣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实践,学生只有持之以恒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才能熟练地运用英语。但生活中缺少使用英语的环境,很多学生又不愿意在英语上多花时间和精力,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内容的深入,他们越来越觉得英语高不可攀,从而产生畏惧心理。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帮助学生克服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枯燥感以及焦虑和畏惧心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课堂是师生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场所,课堂的紧张节奏和氛围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虑的情绪,学生带着紧张恐慌的心理上课,其思维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注意力分散,害怕上课听不懂,害怕作业不会做,害怕考试分数低,害怕老师课堂提问等等。作为外语教师, 应关注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学习困难,分析学生产生焦虑的原因, 探索应对策略以帮助学生克服外语学习畏惧心理, 提高学习效率。
一、万事开头难,精心准备第一堂课
开学第一堂课对
二、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学习兴趣跟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喜欢老师,也往往喜欢听他的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这就叫“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句赏识的话语或是一个赞许的表情无疑能促进学生积极上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受益匪浅。
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定义, 叫做“贴标签效应”。一个人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时,他就会慢慢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一致。如果老师总说某学生笨,他就会真的变笨,所以老师应该强化学生的优点,弱化缺点,正确引导,克服学生畏惧情绪, 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如果学生出现一点小错误教师就生纠正,动辄批评指责,长久下去会使学生形成一种畏惧感,在学生给出的答案欠妥时,教师应首先给予他们一定的肯定和鼓励,然后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做出更好的表现,使他们成为成功的学习者并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开展游戏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理想的英语教学应向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外语学习环境,激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英语课堂游戏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小游戏,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给英语课堂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把学过的知识点通过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加深记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英语课堂游戏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游戏服务于教学,与教学内容有关联。游戏要有一定的创意,能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课堂小游戏。
( 一) 分拆单词链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之间开展竞赛。教师给出一个单词,根据该单词中的字母,组成新单词。例如:cart 可以拆分为5 个单词a, car, cat, art, at 等。下列单词可供参考,括号中的数字是可组成的最低单词数: team(5), table(10), mountain(20)。
(二)悄悄话要悄悄地说
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老师分别发给每一组最后一排的学生一张卡片,上面写一句英语。在老师说“开始” 后,最后一排的学生即用耳语把卡片上的话告诉前面的学生,这位学生再把听到的话告诉前面的学生……这样依次进行下去,最后第一排的学生把所传的话写到黑板上。传得最快,最准确的组获胜。
(三)卡片问答
老师在课前准备若干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问题和一个答案,但是每一张卡片上问题的答案却在另外一张卡片上。上课时,老师把已准备好的卡片分发给每一位学生,然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要在很长时间内用心灵来认识你的学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面,他想些什么,高兴什么和担忧什么。这是我们教育事业中的一种最细腻的东西。如果你牢固地掌握了它,你就会成为真正的能手。”让每一个学生成功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怎样热爱学习,为他们播下终生学习的种子,从而找到人生的方向。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教师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和终极性价值。
参考文献:
[1] 梁斌明大学生厌学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 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14)
[2] 王清海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焦虑的思考 [ J]. 内江科技 2008( 04)
作者简介:
刘秀娟(1974- )女. 湖北黄冈人.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208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