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娟
(漳县第三中学甘肃定西748300)
摘要:当前,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大纲其突出特征就是开放性。“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认为“实验是学生学习化
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和辩论等也是积极的学习方式。”笔者就此结合“学生动手实验”所创建
的开放式学习环境,从几个方面浅谈如何提高化学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化学;实验;开放性;实效性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较之旧的化学教学大纲其突出特
征就是它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诸多领域的开放
性。在学习方式方面,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认为“科学
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
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
和辩论等也是积极的学习方式。”笔者就此结合“学生动手实
验”所创建的开放式学习环境,从几个方面浅谈如何提高化学
教学实效性。
一、联系学生经验构建问题情境
以往教学的问题,往往是课本或教师直接提出的。但在实
验过程中,就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教师遵循紧密联系学
生个人的经验构建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自然
产生于学生的内心深处的原则,力求把问题情境创设的真实
生动。在这样的问题环境里,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
力逐步增强。比如,学过二氧化碳之后,有同学提出:“万分之
三体积的二氧化碳的微小变化为什么会造成地球气候的灾难
性后果?”学过燃烧的条件后有同学问:“在太空无重力环境
下,燃烧的条件与地球上一样吗?”有时,教师也会用问题进一
步启发学生,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比如,学过质量守恒
定律后,问学生:“如果质量有变化,天平因其精度的原因测不
出来怎么办?如果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不变的假设有错误怎
么办?”
二、启动思维,自由猜想与假设
在不少课堂,笔者发现,教师常常用现成的猜想和假设取
代了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的过程。那么,在研究和探索开放性
教学所带来的实效性中,教师摒弃以往做法先让学生自由的
“猜”、“设”,若受阻,则以现成的猜想为引子让学生说出赞同
或反对的理由。这种有层次的开放,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库存,
促进了直觉、想象、逻辑推理等多种科学素养的形成。同时造
成了每个学生巴不得立即实验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的
那种摇摇欲试的探究欲望。
三、灵活开放,引导学生独立制定计划
不得不承认,有些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对每一个环节
“精打细算”,提前设计好实验方案,让学生成为复制操作者和
被动接受者,按部就班完成试验,这一做法实则令学生主动性
受阻,思维受限。制定计划(设计方案)是由猜想走向实验的关
键步骤,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很重要的环节。根据学生的能力
现状,教师应该灵活开放。起初,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困难
较大,可以在学生一筹莫展的时候提供一些现成的方案让其
模仿,或对已有的装置、路线让其改进。比如提供多种测量空
气中氧气体积的装置让学生比较对照,体悟其中的设计思想;
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开放度会逐渐加大,比如让学生独立设
计“如何测定石灰石的纯度”“如何测定一瓶盐酸的溶质质量
分数”的实验方案等。
四、大胆放手,学生自主进行实验
当学生对实验要解决的问题和假设已了然在胸,方法步
骤也做了反复的设计,并且具有了扎实的实验基本功,教师就
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这一举措不仅能够提高学
生的实验热情,还能培养学生的专注度。学生对发生在个人手
里的化学变化,呈现在自己眼前的现象,充满了激动和好奇,
比如当学生做酒精和水混合的实验时,对体积的缩小发出惊
诧的“啊”声,对混合时出现的很多细小的气泡大惑不解,在随
后的交流讨论中对这一现象与体积减小的关系争论了很久,
这在以往只做演示实验的时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动手的
实验造成的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让课堂重现了勃勃生机。
五、尊重异议,深刻理性思维
让学生动手实验,收集证据,遵循了感性在先、实践第一
的化学教学的正确认识路线。而与此同时,动手实验的深刻意
义更体现在“解释与结论”阶段的理性思维上,思维的深刻与
否决定着课堂的实效性高低。例如,学生用燃烧红磷的方法完
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后,教师提出两个问题让
大家思考:1“. 为什么要等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
夹?”全班42 人只有9 人回答正确,正确率仅为21%,像“防止
玻璃瓶由于温度突然下降而爆炸”;“没有冷却,氧气没有消耗
干净”;“要等红磷放热的过程结束等”均表明学生还没有真正
理解这个操作的意义。2“. 是否可以用硫、木炭、蜡烛代替红磷
进行此项实验?”该问题10 人答对,正确率为24%,有的认为,
“可以的:都可以跟氧气结合,只要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完
即可”;有的认为,“不可以:其他反应不能生成五氧化二磷;因
为磷在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因为木炭、蜡烛需要燃烧的时
间较长,不能实际操作;因为硫、蜡烛会烧没,而红磷不会烧
没”等,也表明对选用红磷做燃烧物的原因也还没有真正理
解。教师一一接纳、理解每一个学生的观点,不对学生说“不”;
同时给学生留足时间和空间,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保有心
理的自由和安全,去静心思考;三是组织讨论,让各种观点进
行交锋。碰撞越是激烈,思维越是深刻,学生收获才能越大。
六、交流评价,升华情感体验
实验结束,让学生在自由交流畅谈的环境中,敞开心扉,
检测自己所行所思的每一个环节。“反思与评价”是学生把自
己的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作为思维对象的活动,是学生对探
究活动的一种意义追问,价值体验和情感升华。
总之,学生只有成为实践者,才从真正意义上成为自我发
展的主体,素质的养成才是最具现实性和实效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