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142次
时间:2022年7月08日 11:05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一 、诞生于纯文学通俗文学对立期的《苍蝇》
《苍蝇》是由新感觉派的旗手横光利一发表在 1923 年 5月的《文艺春秋》上。1924 年 5 月收入横光利一的第一部创作集《御身》,有金星堂出版。横光认为私小说最大的缺陷既是抛却了偶然性,私小说作家们机械地认为记录日常的琐事既是写实主义,把个人生活的日常性(必然性或者普遍性)当作文学的真谛,普遍的真理。而这种纯文学,忽视甚至反对偶然性,认为作品中出现偶然性的事件的话就直接可以将该作品打入通俗小说的行列。而这种抛却了偶然性的纯文学,只是选择给予生活以怀疑,倦怠,疲劳和无力。脱胎于自然主义未解决无理想的心境小说,私小说作家们将这种文学打上 realism 的标签。横光利一认为有必要跨过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界限,提倡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司汤达的《巴黎圣母院》,《红与黑》等经得住一般理想批判的兼具思想性与写实性的作品。
二 、《苍蝇》- 横光新感觉文学的雏形
《苍蝇》的写作在横光利一发表《纯粹小说论》以前,但是诸如第四视角,小说中的偶然性等等《纯粹小说论》中的提法,在《苍蝇》中能够找到痕迹。例如《苍蝇》中的苍蝇视角下的欲坠入悬崖的马车,其实就是第四人称的看自我的眼的体现。在《苍蝇》第十节中,当载有 6 名乘客的马车由于车夫打盹,来到了悬崖边上。此时马车内部的“主角们”
还不知道自己已身如险境。如果将乘客,车夫的眼比作第一人称的话,那么此时,第一人称失灵了,无论拥有它们的主人公们是多么至高无上的万物灵长 - 人类,也比不上一只小小的苍蝇的眼。这种强烈的对比下,可以看出横光利一对于看自我的眼的重视。至于横光利一之后发表的新心理主义大作《机械》中出现的大段主人公游离于自身之外观察自己的大段心理描写的出现(即四人称),考虑到《苍蝇》中作家已经有意识的运用这种技法的雏形,也不足为奇了。
那么在《苍蝇》里,这种偶然性事件的设定,主要集中在文末的第十节,即马车夫在吃饱豆包后,在驾驶马车的途中打起了盹,进而导致马车坠崖的惨剧。马车坠崖的惨剧的直接原因是马车夫打盹,而按常识考量,这种事件是充满这巧合与偶然性的。马车夫打盹是一偶然性,而马车碰巧来到了悬崖边又是一偶然性,而马车上的乘客都没有发现这场危机的到来又是一偶然性。所以说《苍蝇》中历来被人们所称道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发人深省的结局的设置是偶然性叠加的结果。但是历来读者读完文末,都不会有不真实感,反而觉得在不负责任的马车夫的手上,发生这种惨剧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三 、《苍蝇》中新感觉派的独特表现
横光利一在《新感觉论》中的《感觉与新感觉》小节里,相对与继承文学的感觉的触发对象是纯客观形式的,新感觉的触发对象一言以敝之,即剥去自然的外表,切入物内部的主观直觉的促发物。“新感覚派の感覚的特徴とは、一言でいうと自然の外相を剥奪し、物自体に躍り込む主観の直感的触発物を云う”。新感觉是由主体性与客观所出发而产生,它不是一种官能表征,而是含有悟性因素的一种内在直感的象征性 ( 靳明全 2008)。
我们看一下《苍蝇》开头的场景描写。盛夏的空荡的昏暗马厩,里面是一匹咀嚼枯草的马和盯在马背上的苍蝇。整个场景读来给人一种压抑沉闷的感觉,并定下了全文的基调。
可以看出横光在小说开端的场景描写并不是闲来之笔,随手写就的。而是浸透着作家主观的情感,所以读来才会有如临其境之感。
小柏裕俊 (2015) 提到用蒙太奇的观点来分析小说时需要关注情节切换的瞬间“カットの瞬間”。《苍蝇》的冒头部分的场景描写是一组客观拍摄手法进行的描写,接下来视角转到车夫所在的馒头店里,车夫正在边下将棋边等着豆包的出笼。这种场面的转换即是蒙太奇手法的表现。蒙太奇学派大师爱森斯坦执导的电影《战舰波将金号》的开头也是如此:
电影的开头是波涛汹涌的海面,象征着当时风起云涌的俄国国内斗争形势。接下来镜头转到战舰波将金号内部,沙俄高级军官正在欺负底层士兵的场面。这种镜头的切换处理,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苍蝇》的第四节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手法。“野末の陽炎の中から、種蓮華を叩く音が聞こえて来る。若者と娘は宿場の方へ急いで行った。”盛夏中拍打紫云英种子的场景,一下子转到向驿站奔来的年轻男女的镜头。这种场景的转换,后面还出现过多次。可以看出作者对蒙太奇技术运用的熟稔程度。
《苍蝇》中的语言运用也是一大亮点。就新感觉派语言特征,评论家千叶龟雄
1
曾经说:新感觉派的一大特征,就
是试图从“行文的词汇、诗和旋律”中寻求触发新感觉派的对象。
例如《苍蝇》第八节关于车夫割马草时的情景描写:
ザクザク、ザク。猫背の馭者は馬草を切った。馬は猫背の横で、水を十分飲み溜めた。
宿久高(2004)分析说ザク、ザク、ザク三个拟声词构成一句话,直截了当,简洁明快。如散文诗一样含蓄洗练,巧妙天成,“旋律”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而郝道合(2010)认为这三个拟声词构成一句完整的话,比纯粹的客观叙述的更具有艺术效果。强调时间,伴随拟声,强调马夫的身体特征“猫背”,和前一段车夫因头屉的豆包而获得的代偿满足相呼应,马也喝足了一肚子水。
四 、结语
本文虽然只是通过苍蝇这篇小说来分析横光利一新感觉派的手法。多少有些以偏概全之嫌。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通过以上分析,至少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苍蝇作为横光利一文学思想的早期产物,在创新表现方式上已经有所雏形,包括小说情节的设置,蒙太奇技术的有意识的应用,善用比喻拟人等表现手法,来创作出一个与平面交叉的立体感极强的主客观交融的世界。并且这样的表现技巧的革新,随着横光利一创作的推进,在之后的作品里会愈加成熟,更臻完善。
注释:
1 引自 千叶龟雄 《新感觉派的诞生》
参考文献:
[1] 横光利一 .《新感觉论》[A]. 昭和文学全集 5[C]. 日本:小学馆,1986
[2] 横光利一 .《纯粹小说论》[A]. 昭和文学全集 5[C]. 日本:
小学馆,1986
[3] 宿久高 . 《苍蝇》与横光利一的“新感觉”[J]. 日语学习与研究 , 2004(3):65-67.
[4] 小柏裕俊 . モンタージュの観点から小説を読む - カテブ·ヤシン『ネジュマ』の場合 -. 関西フランス語とフランス文学、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