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弹性学习制度的施行为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搭建了平台。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深入教材领域,编写多样化的教材,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弹性化;必须改变教与学的模式,采用丰富多彩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必须改变评价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障语文学习成效。
论文关键词:弹性学习制度;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教材;教学模式;评价方式
南通市中等专业学校于2000年在全国中等专业学校首创学分制改革的管理模式。近年来,又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弹性学习制度下办学模式研究的实践。弹性学习制度是相对于传统的刚性学习制度提出的,它最本质的特征便是可选择性。
一、语文教学内容必须弹性化
(一)现行教材内客不适应实际需要
目前,职教的语文教材内容虽然改变了全国大一统的以题材为体例的编写模式,但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以江苏省省编教材为例,首先体例欠科学。这套教材完全放弃了基本语文知识的学习,似乎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没有语文知识作为基础而迁移的阅读能力,就是空中楼阁。因此这一套教材本身就缺少足够的科学性。其次。缺乏专业的适应性。不管学生的语文基础、专业学习的需要,全省各类职教的各专业都采用上述这种沿袭普教模式的教材,无法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再次,选文陈旧,教材内容滞后。
(二)结合各专业需要,整编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教材
实践表明,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是多样的,这种多样化来自生源素质的多样化。有不少接近酱高分数线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财会文秘专业、服装艺术专业、计算机专业。这些相对高分段的学生,语文学习往往也是不一样的。
选择财会文秘专业、服装艺术专业的往往是重文轻理的,多是女生,语文基础相对厚实一些;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往往是重理轻文的,语文基础相对薄弱一些;还有不少提前录取的无中考分数或中考分数相对低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未来的就业方向选择了机电专业,这一类学生以男生居多,他们的语文学习基础十分薄弱。
针对复杂多样的语文学习状况,不考虑学生的基础,也不考虑男女生学习语文的心理差别,更不考虑他们专业学习的需要,全校采用一本教材,是难以激起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因此,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专业的需要、男女生的不同心理。编写和选择不同的语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弹性化取决于语文教材的可选择性。应当编写适应各专业需要的不同读本,供不同语文学习实际的学生选择。
第一种读本的编写原则:在原教材上拓宽内容、提高要求。女生集中的文秘专业、日语专业、服装艺术专业,完全可以采用新编高中教材。然后加以整合,编写一套以主题为单元,充满人文性、艺术性的读本来满足学生。这些选文内容要尽量与专业相关,能够促进其专业的学习。男女生混合的计算机专业,可采用现行省编教材,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模式渗透与专业的联系。
第二种读本的编写原则:在内容上贴近生活。学习要求有所降低。男生集中的机电专业、数控专业,可到生活、社会、媒体中广泛采集素材,收集成册,整编一套既能够提高他们基本的昕、说、读、写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基本人文素养的教材。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曾经作过尝试:从一些立志类青少年杂志中找一些故事类文章读给学生听。显然比课文对他们的吸引力强,他们没有理解上的障碍,会找到自信。从一些报刊、电视节目中找一些关于蓝领工人创业之路的内容,最能打动他们的心,因为他们最关心的是自己将来能否融入主流社会。
二、语文教与学的模式必须弹性化
(一)改革教学模式、唤醒学生语文学习意识
首先。语文教师要重新认识学生语文学习的含义,确立语文教学的作用。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属性。仔细分析这一理论,不难看出它与新课标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不谋而合。因此,原先那种“我讲什么、你听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观念必须摒弃,教师要放弃讲台的霸主地位,到学生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职校生往往看不到语文学习的实用性,不像普高生有高考的功利目的,因此“语文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养成教育”应当成为职校语文教师的最高追求。此外,教师要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其次,从过去教语文知识改变为教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既然学生已从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和建构者,教师就要从过去教学生语文知识改变为教学生语文学习方法,从备教学内容转变为备教学方法。
目前可借用建构主义的学习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比如,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所读课文的意义;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收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加以分析;要把当前课文学习内容、主题单元内容与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把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联系”与“思考”的能力培养是职校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二)尝试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这种模式适应职校生的个性,让他们成为主动学习、协作探索的知识主体,必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种教学模式下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大致有3种: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
支架式教学:搭脚手架——进入环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抛锚式教学:创设环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效果评价。
随机进入教学: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
支架式教学方法特别适应以主题为单元的改革后的教材,一个单元主题就是一个支架,以此作为学习主题,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在网络空间中让学生查阅与学习主题有关的信息资料,加以整合,自己分析探索,教师只是适时提示、引导,教师的这种帮助将随着学生搜寻、加工信息资料技能的增强逐渐减少,甚至最后放手。然后组成语文学习小组,互相交流独立探索的个人学习结果,最后进行效果评价,这种评价不仅包括教师的评价,而且包括个人自评、小组互评,这样形成立体交叉的多元评价体系。
笔者曾多次尝试支架式教学法,以一些名家名篇为支架主题来改革课堂教学,先后进行过《鸿门宴》、《六国论》、《阿房宫赋》、《病梅馆记》、《拿来主义》等以课文为主题支架式教学探索。这种探索的收获是:以前总是有30%一40%的学生排斥语文学习,现在即使语文学习兴趣完全丧失的个别学生也在小组协作中有所收获。例如,《拿来主义》的课例在全校展示,笔者把确定主题、独立探索、小组协作写学案都放在展示课之前,展示课上分享各小组学习成果,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又轮大范围的协作、讨论。各小组派代表提出未能探索的问题来求教于全体同学,引起全班讨论。
抛锚式教学、随机式教学可成为支架式教学的补充。语文不仅是课本语文,而且是生活语文。
利用抛锚式教学可以将课本语文向生活语文延伸,这种教学方法必须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和真实问题基础上。笔者曾利用本校开展的为2002级两位身患绝症的学生募捐为锚,创设了“爱心延长生命”情境,确立“生命的长度与质量”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几篇生命哲理课文,如《自我二重奏》、《走出地平线》等,以真实、感人的事件为契机,使原来晦涩难懂的文章变成深沉可感的文章,唤醒了学生的生命意识。
随机式教学要求学习者从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学习,掌握学习意义,应当伴随每一篇课文的学习。它的核心是联系与思考。教学者引导学习者学会联系,指导联系的思考方法。比如笔者教毕淑敏的《离太阳最近的树》时,给学生呈现沙尘暴、非典肆虐的情境,让学生随机进入学习——联系思考当前的环境来明确本课作者的悲悯意识。小组协作讨论可围绕不同污染与红椤P树联系。最后加以评价。如果在新教本的环境主题单元运用这种随机式教学,会使学生学习的课文落实到生活中,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三、语文学习评价方式必须多样化
(一)课程学习评价
课程学习评价在学生整个课业学习评价中所占权重为0.6。采用五级分层制,每一项具体的指标用“好”、“较好”、“一般”、“较差”和“差”来区分。各部分权重及测评标准见表1。
根据语文课程的学习特点,又具体分为学习态度、作业完成、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4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其中学习态度具体分为重视程度、课堂纪律、参与程度3个细项,实践能力则从听、说、读、写4个方面着手。
(二)课程考核评价
指学生参加年级统一的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成绩直接折合成相应比例进入最后总表,两次考核评价在整个学生课业学习评价中各占权重0.2。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统计。汇总后结合考核评价表给每个学习者一份相对完备的学习过程评价报告单。指标多元、方式多样的过程性评价,使最后核定的成绩更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学生学习语文的成效,而不仅仅只反映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比单纯一两次考试得出的结果更令人信服。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自评和互评引入的竞争机制,不再是只盯一个考试结果,而重在平时的表现,包括尊重他人、互相合作、积极思维、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