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了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并领导解放区军民和全国人民,为建立和平、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而斗争。为此,力图通过和平斗争,实现国家的民主改造,改变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
边区第三次群众普选的开展
年12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二次大会决定:鉴于抗战日益临近最后的胜利,决议适时对边区各级政权机关普遍实行民主改选,然后在此基础上民主选举产生第三届参议会和民主联合政府,进一步巩固边区抗日民主政权。
这次民主普选活动分为准备阶段、试选阶段和全面展开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
年2月28日,边区政府决定:组成边区选举委员会,负责指导第三次民主普选活动。8月4日,会议决定本年秋后开始普选的准备工作。8月27日,边府正式颁布《陕甘宁边区各级选举委员会组织规程》,对各级选举委员会的领导、组织、职务、会议与任期等方面作出规定。9月3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常驻会、政府发出通知,本边区出席大会的代表务须于十月底以前选出,对各分区代表名额、当选代表的资格及选举办法、日期等作出规定。
月6日,边府发出《关于今年选举工作的训令》,决定从10月日起至12月底全面进行乡、县、边区三级政权的改选工作。要求各级政府立即成立选举委员会,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开展宣传政策、研究试选经验、调查研究、登记选民等各种准备工作。
试选阶段
乡选是三级选举的基础。根据训令要求,先进行试点试选,以取得经验。
边区首先选派边府秘书长罗迈带领四个工作组,进行了为期近天的试点试选工作。9月18日,边区选举委员会开会总结延安市、县四个试点乡的选举经验,着重对如何贯彻放手民主的方针、如何发动群众起来积极检查工作、如何整顿乡市干部工作作风、如何选举举好人及如何进行议行合一的代表制等主要问题逐一讨论。到月中旬,各地先后召开了试选工作会议,总结有关经验。
根据试点乡的试选经验, 10月5日,边区政府选举委员会发出《关于今年乡选工作致各专员县市长的信》,就关于“如何贯彻刘俊红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陕西西安 710061)
摘 要: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了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力图通过和平斗争,实现国家的民主改造。为此,陕甘宁边区进行了第三次民主普选活动,积极把解放区建设成为全国的民主自治模范区。
关键词:和平;民主;普选
选举工作方针”,“如何放手发动群众检查政府工作和工作人员”,“如何选举代表”,“如何开好代表会”,“如何改乡议会为乡人民代表制”等问题作了具体指示。10月14日,边区参议会常驻委员会和边区政府发出《联合通知》,对边区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选举条例》作出三项重大修正:改乡参议会为乡人民代表会;乡级选举一般改以自然村为单位;扩大一般选民的提名权。
全面展开阶段 :乡、县、区改选工作顺利进行月中旬,普选工作全面展开,边区政府抽调80多名干部组成个工作团,分赴各分区和部分县协助乡选工作。各地有序的按照选民登记、检查工作、改选人民代表(县与边区两级为参议员)及选举政府领导人员四个阶段进行。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检查政府工作和选举代表。方法是:先由乡政府向选民报告工作,接着采取讨论报告、个别访问、分村开会等办法,发动群众检查政府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然过民主讨论,集中表决决定”的程序产生乡人民代表候选人,最后再采用差额选举办法选出正式的乡人民代表。到1946年1月,乡级选举工作基本结束,新一届乡人民代表会和乡政府委员会普遍成立。
选举工作随即转入县和边区选举,边区政府选举委员会10月日发出《关于做好县和边区政权改选工作的指示》,对于边、县、乡的选举,各地可按当地具体情形,周密规划。各县应选出的县参议员数目,由各县按照选举条例分配各乡。这样,新的县参议员也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出来。
县级政权改选工作顺利完成,县参议会准备召开,西北局发出《关于召开县参议会时党应注意事项给各地委的指示》对此给予指导,各县陆续召开新一届县参议会大会,听取并讨论县民主政府的工作报告,提交和审议大会提案,然后选举产生的本届参议会的正副议长、常驻议员和新一届县民主政府领导人,按照法定名额选出代表本县人民的边区参议员。到3月中下旬,各县参议会先后胜利闭幕。共选出边区参议会的正式议员135名和候补议员35名。
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的成功召开和民选政府的成立年4月2日,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在延安开幕。
出席会议的正式参议员121人,候补参议员21人,以及党政军负责人、各界来宾和中外记者共千余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朱德向大会致贺词,盛赞陕甘宁边区在八年抗战期间对全国各解放区的伟大模范作用。
月3日,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了第三届参议会正副议长及正副秘书长,高岗等人当选。然后,推选大会主席团和参议员资格审查委员会成员,通过大会议事日程及修正通过会议规则。
日,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作了题为《边区建设新阶段》的政府工作报告。它全面总结了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坚持实行的方针和民主政治所取得的成就,并提出今后三年便取得建设任务:在全国和平不被破环,民主得到实现的条件下,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文化建设为重要条件,在发展经济和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发扬人民的民主政治,向着“经济繁荣、文化普及、民主生活更加发展”的目标前进。4月5日对此报告分组进行了讨论。6日,李鼎铭作了题为《边区人民的伟大胜利》的关于选举工作报告。7日,建设厅厅长霍子乐报告三年经济建设计划方案,教育厅厅长贺连城报告三年文教建设方案。9日,高等法院院长王子宜报告司法工作。10日,民政厅厅长刘景范报告复原方案,谢觉哉副议长作关于边区民主政治的报告,财政厅长霍维德作财政工作报告。13日民政厅副厅长唐洪澄作干部问题报告,保安处处长周兴作保安工作报告。14日,西北财经办主任贾拓夫作财经问题的报告,联防司令部参谋长揆要做军事问题报告。
对上述工作报告和各种建设规划,参议员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59位参议员在大会上发言。最后,大会一致通过。25日,大会选举出高岗等12人为第三届参议会常住会委员,选举高岗为参议会议长,习仲勋等9人为参议会常驻议员;选举出第三届边区政府委员会委员19人,选举林伯渠为边区政府主席,贺连城等16人为边区政府委员。从团结的愿望出发,会议还选举林伯渠等10人为出席“国民大会”的正式代表及候补代表。
日,第三届参议会作出《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充分肯定第二届边区政府忠实执行第二届参议会的各项决议,为实施边区施政纲领做出了很大成绩。大会完全同意林主席提出的今后三年建设任务。指出:“抗战时期边区是抗日民主的模范地区,抗战结束后应进一步加强建投,使边区成为经济繁荣、文化普及、民主生活更加发展的模范自治省区,以推进全国民主巩固永久和平。”
号召边区人民为进一步把边区建设成为全国模范自治省区和争取全国和平民主的完全实现而奋斗。。27日,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胜利闭幕。以此为标志,陕甘宁边区的乡、县、边区三级选举工作正式结束。
第三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是一次推进民主、增强团结的大会,也是进一步发展边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动员大会,标志着边区民主政治已发展到新的更高水平。
边区第三次普选的意义
这次普选活动历时半年之久,由于准备充分,方法得当,选举获得圆满成功。陕甘宁边区这次普选活动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对推动全国民主运动与和平建设,也有极重大的意义。
首先,这次普选活动比较彻底地实现普遍、自由、平等、直接和无记名等民主选举原则,从而充分体现了边区人民的心愿和意志。边区政府是经过人民毫无拘束的普选组成的民主的联合政府。边区选举除汉奸卖国贼、经司法机关判罪剥夺公民权者及精神病患者外,凡十八岁以上的公民,不分阶级、党派、民族、性别、信仰的,不受财产与文化程度限制的,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选举过程中,边区政府采取了多种选举方式,如“画圈法”、“画杠法”、“投豆法”、“烧洞法”等,很好地保证了选民真实意图的实现以及选举的公正性。
第二,政府工作人员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积极改进工作作风。
在选举中,政府工作人员不仅要向人民群众报告自己的工作情况,还要做自我批评,说出自己自被选举出来以后所做种种事情中有什么缺点。
普选和检查工作,有效促进干部素质的提高和作风的改进;在检查工作中,发现问题,不但保证解决而且促使问题尽快得到解决。据统计,延安、鄜县、延川、志丹、曲子、合水、镇原、新正、新宁、赤水、吴旗等县在乡选过程中,共检查出2,1000多个问题,并且随发现随解决,数月内就解决了17,000多个。经过普选和这次参议会,干部的作风更加改进,政府的工作更能深入群众,更加切实而有办法。
第三,建立“模范自治省区”。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和平建国的总方针,成立临时的民主联合政府,以实行民主改革。国共重庆谈判时,毛泽东提出了十一条意见,把“积极推行地方自治,实行由下而上的普选”作为政治民主化的必要办法之一。 1946年1月,中共向政治协商会议提出了“和平建国纲领草案”,其中第五项为地方自治,把地方自治正式提到了全国人民面前。还重点制订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作为建设“模范省区”的基本法规。它将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功经验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这不仅保障了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使之成为全国各地效法的榜样。
陕甘宁边区战后普选活动充分说明边区民主政权是自下而上真正建立在人民大众上的,不仅是边区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而且也是战后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使广大民众对民主权利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真切体会,在心底打下了深深的民主烙印,从而赢得了民众的真心支持,而且对国统区人民也产生巨大的政治影响,使他们从陕甘宁边区看到未来的希望,促成了激荡全中国的民主运动浪潮。边区的民主政治,为战后中国政治民主化树立了楷模,同时也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独裁专制本质的无情揭露,对推动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扩大中共在国统区和国际上的影响和声望,乃至对于解放战争的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注释
参见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9辑[M]档案出版社,1990年版,第252-256页参见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9辑[M]档案出版社,1990年版,第269页《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编辑组.陕甘宁边区参议会[M]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发行,1985年版,第523-540页参见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10辑[M]档案出版社,1990年版,第49-51页《毛泽东文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