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标
(射阳县耦耕初级中学,江苏 盐城 224300)
摘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备受广大初中语
关键词:心理;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当前学生的现状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是“皇帝”、“公主”,家庭成员都围绕着他们转。唯我独尊的意识给学生带来敏感,过于自尊心的心理,往往是一表扬,他们就浑身是劲;一批评,他们就闹情绪。在课堂上,我们常遇到这种现象;有些同学问题答对了,情绪激昂;没有答对,垂头丧气。假如在日常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现状,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语文就有了兴趣,就会爱好语文。“要我学”也就成了“我要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不是一句空话了。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老师习惯于向学生灌输知识,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学的很辛苦,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经常分析学生的心理,给学生以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同时,积极鼓励,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初中学生害怕学习古文,更不喜欢背诵古文。比如教初一语
三、以学生为本,培养他们学习的主人翁精神
课本剧,内容比较分散。教师如果只是一味的讲解,很难调动起课堂气氛,教学往往没有多大效果。如果能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的活动,给学生以自我表现的机会,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农村学校没有条件演课本剧,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来朗读。如,在学习《<陈毅市长>选场》的时候,指定三名同学角色朗读。其中一人读舞台提示,一人扮演陈毅市长,一个扮演
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好问的心理,如何利用他们的心理特点,培养思维能力,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措施。在教学中实践中可以发现,不少学生的想法让老师感到惊讶。但,老师应该善于处理好这样问题。其实,学生“不安分”的观点,往往就是其创造力的体现。教师对其态度很重要,是积极扶持,还是予以指责,结果会截然不同。如,布置学生《石壕吏》改写成叙事散文。有位同学写差役进石壕村后,发现了杜甫,要将杜甫抓去服役。老妇人挺身而出:“你们实在要人,就让我去吧。”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他以为差役见人就抓,老翁逃走了,杜甫没有逃,肯定会被发现的,当然要被抓去服役。对此,老师无须用“情节不合理”、“瞎编”之类的话来作批评,因为那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只会循规蹈矩。假如在作文评议时,首先表扬了这位同学思考的深入,他能发人之所未想,是班上的老大,值得学习。老师还可以乘机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差役发现杜甫,能抓他去服役吗?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就能更好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了。使学生最终明确:杜甫在安史之乱前曾任工部员外郎,差役是不可能抓朝迁命官去服役的。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有效的激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把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思考,相互促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坚持写日记
要求学生每天写写日记,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措施,当然,每天写一篇有质量的日记是有一定的困难,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写周记,每周认真的写一篇,这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每周末,学生可以将这一周的主要经历写成文章;可以将自己的一些思想写成文章,也可以将所见所闻中,对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写成文章,总之,只要能坚持下来,他们的语文素养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写作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总之,老师应多研究学生自尊心强,好自我表现等心理,多表扬,多鼓励的方式,让这生对语文有兴趣,爱好语文,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当期,新课程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很多老师能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上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毕田增.新课程教学设计[J].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瑾.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
[3]韩丽梅.文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失落[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