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由文化生活引发的浅思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来源: www.lunww.com    发布者:论文网
浏览863次 时间:2010年11月17日 13:32
【论文关键词】文化底蕴 挑战 时代价值
  【论文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能否真正地拥有优势和特色,其关键在于能否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价值吸收。本文在剖析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文化挑战以及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强调既要重视继承传统文化之优秀精神内容,又要注重借鉴传统文化中有效的教育方法,从而真正实现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并转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文化底蕴
  传统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演绎和扬弃,已成为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沃壤之中,充分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并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相互激荡中获取发展的文化动力。唯有如此,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才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深沉的文化底蕴。它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水源头。学习它可以使人更加聪明智慧。传统文化保证同一文化特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挖掘优秀的精神资源,结合社会主义实践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文化的挑战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兴衰变迁的积淀,在形成过程中难免带有时代烙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当代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新的情况.教育的手段、方法、途径以及实现目标必将面临新的调整。面对变化了的形势.现代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反思.积极应对因新旧冲突形成的对传统文化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道德化与功利性的冲突
  传统文化具有一种明显的泛道德倾向,把道德绝对化,甚至脱离现实的要求。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就是从人伦意义、从亲缘关系而不是从功利角度、法制规范来评判个体和群体行为。在传统社会中由于传统文化对道德过分倾斜,导致道德建设一直处于社会生活的中心位置,而经济发展则让位于道德建设。而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传统文化的泛道德倾向正受到挑战,道德不再处于社会生活的中心地位。相反经济意识则上升到了主导地位,发展经济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任务,经济发展状况也成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2.整体性与个体性的冲突
  现时代是人的个性充分张扬的时代,人们的个体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因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主义或整体至上的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冲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整体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只是社会中的一个角色,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这种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与宗法关系、等级制度相联系。中国传统文化受宗法制度影响和制约,带有较重的宗教人情色彩,由此便形成了一种以压抑人的个性、否定个体独立意志为主要特征的家庭本位和皇权主义的政治伦理学说。而当前,尊重自我、关注自我、发展自我成为众多人尤其是青年一代追求的人生理想.对此在整合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加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对传统文化必须要有一个辩证的认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建立在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基础之上,适应时代潮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积极更新观念,善于因势利导。
  三、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中的时代价值
  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我们的祖先以他们过人的聪明智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生活阅历创造了优秀的精神文化,这是一笔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1.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思想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感情,能够使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念,激发其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爱国主义传统,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充溢着圣贤先哲们浓厚而强烈的爱国思想,如那种“独立不迁.横而不流”的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操守;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胸怀,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
  2.传统文化中的人道思想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同时,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也随之侵袭而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的人生观念已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人际关系,金钱锈蚀了人的美好心灵.“明哲保身”已成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处世哲学,有些人甚至变得自私冷漠,寡廉鲜耻。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通过阅读与理解,古代文化典籍中蕴涵的人文关怀和博爱精神,能够深深感染学生,引起他们思想的共鸣。因此,在思想素质教育中,充分吸收传统文化中人道思想的精华来教育学生是十分必要的。
  3.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华名族历来贵“和”,重“和”。“和”即和谐,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同一发展。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等等,都是中华民族贵“和”的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当代学生面临的压力加大,如就业压力、竞争压力、情感压力等。而他们又缺乏对困难和挫折的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们当中有人因各种原因造成心理失衡,乃至轻生,甚至有少数同学在心理崩溃的情况下,于出害人害己的事情。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大胆借鉴中国传统中“心和”思想的有益内容,以塑造自身和谐健康的心理。
  这些思想与我们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并行不悖。传统文化中确立和倡导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人道主义,以及和谐思想、严于律己的自律精神等都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对学校思想素质教育内容的新的补充,对于加强三观教育,培养学生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品德修为。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必须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切实增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TAG: 教育 浅析 思想政治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