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183次
时间:2019年6月28日 17:12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组织学生的学习数学活动需要有目的、有步骤地预设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在新课程理念下,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学生探究欲望的激发,获得知识的成功都总是从提问开始的。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育家的话语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提问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多年来的数学课堂教学让我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是联系老师、学生、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有效途径,更是一堂课取得成功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如今,在数学课堂中还存在很多无谓的提问,我曾经听到一个老师的课堂,课中提出了很多问,如:“3 的平方是不是9 呢?”、“-6 的相反数是不是6呢?”……学生的回答几乎都是“是”或“不是”。表现出教师提问目的不明确,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一节课看上去,似乎很热闹,教师不断问,学生不断答,但由于提问技巧的缺失,导致课堂效率的低下。经过多年的教学,我粗略的认为,目前课堂的提问还存在着以下的几个问题:
问题的针对性不强,学生对所提问的情景没有直观感觉;问题提出死板,学生不喜欢,很难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问题的提出没有面向全体学生,不会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问题的提出与教材重难点,作业易错点偏离。
针对以上问题,我觉得在教学中,如果让问题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求职欲望和思维能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问题源于熟悉的事物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看出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由于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的存在,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营造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质疑,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去关注身边的事物的兴趣。
如:讲解三角形稳定性时,教师若只是单纯的讲解,学生就不能理解透彻,如果让学生观察学校的护栏或家里的栅栏,再问:为什么栏杆要焊接很多三角形形状在里面?为什么不焊接成平行四边形?从而激发学生去思考问题,掌握知识,效果就好多了。
二、精心设置具体活动,让问题源于感兴趣的事情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创设有趣的活动,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如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教师可用教具:一个纸板剪成的部分等腰三角形,只剩下底边和其中一腰的一段,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来补充出原来的三角形?学生思考并讨论,作图后找出特点并归纳出方法。这样既让学生觉得有趣又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更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活动设置肯定比传统的讲解效果好得多。
三、认真组织复习环节,让问题源于旧知识
在由复习回顾旧知识,过渡到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其间,利用恰当的提问可达到“温故而知新”的良好效果。如讲解分式的约分,如果直接按部就班的讲课,学生理解就很困难。由于学生在小学对分数的约分已经很熟悉了,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好复习来教学。如教师可提问:分数约分的依据是什么?对最终的结果有什么要求?从而迁移到对分式约分的学习中来,就会让学生觉得知识很熟悉,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学习也就变得轻松了。
四、深挖分析把握教材,让问题源于教学重点
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应着重训练的知识,它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教师若能紧扣目标,巧设问题,可让学社在整节课中保持思维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如讲解绝对值一课,学生对概念很难掌握,教师可提问:什么是数轴?在数轴上找出4 与-4对应的点。表示4 与-4 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有什么关系?什么叫a的绝对值?正数、0、负数的绝对值各是多少?怎样求a的绝对值?
像这样将复杂的内容问题化,分解开来解决,就更容易让学生掌握知识了。
五、数根据学生认知能力,让问题源于作业易错点
作业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依据,教师要根据作业出现的错误及时反馈出一课堂的效果。在作业中,学生由于对课本概念、定理、公式的误解或考虑不周而导致解题的错误。教师在此处设问进行点拨,引发学生去争议,去思考,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加深印象。如完全平方公式中,学生作业中最常见的错误就是(a+b)2=a2+b2,教师可设问:(a+b)2 与(a+b)(a+b)是否一样?(a+b)(a+b)分解来是怎样一个表达式?从而推出规律。这样让学生明白这个规律的特点,通过提问点拨,让学生参与,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效对问题的提出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的源头。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将问题设于重点处,设于关键点,就可减少课堂的低效提问,无用提问的现象,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陈俊瓒;初中数学问题情境设置的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6 年第29 期
2.邱志凤;数学文化视野下的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年
3.刘万兵;巧设数学问题情境,激活初中数学课堂[J];新课程(中学);2015 年02 期
4.徐黎明;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 年05 期
5.严木章;创设有效数学教学情境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 年08 期
6.张鑫;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0 年29 期
(作者单位:四川省营山县三兴完全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