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考

浏览92次 时间:2019年5月17日 16:34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超越了传统哲学的弊端,构建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其目的不是建立新的哲学体系,也不是进行范畴上的重新解释,而是对传统哲学本体论思维方式的超越。马克思主义人学可谓是人学领域的一场“哥白尼式革命”。
关键词:本质人学人实践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考
文/隋海娇
“人”的问题在哲学史上不可或缺,但在哲学发展之初,古希腊的先哲们最先关注的是这个世界是怎样形成的, 而不是考虑人是怎么形成与发展的。在当时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为低下,对各种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只能诉诸于天,外在的自然给他们很大的震撼力,为了保护自身,他们想更多地了解自然,追寻世界的本原。近代的哲学家们开始摆脱这种思想的影响, 关注点也从这个世界是怎么形成的转变为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个世界。像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洛克的“白板说”
等等,都是围绕“人”这个主体而进行的论证。马克思理论超越了传统哲学的这种弊端,其目的不是建立新的哲学体系,也不是进行范畴上的重新解释, 而是对传统哲学本体论思维方式的超越。
一、扬弃德国古典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
绝对精神是黑格尔哲学的核心,自我意识则是起点,自我意识是人的自我意识,人是能够思考的。但在黑格尔那里,是以头立地的,他虽然提及人、劳动等等概念,但是他却没有意识到我们所依赖的外部环境,正是人的活动的结果,而不是像他所理解的绝对精神的外化,一种仅仅是理论的活动。马克思在批判继承黑格尔思想的基础上,将“以头立地”转变为“以脚立地”,人是自由自觉活动的人、是在社会中交往的人,人的本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的,而是不断生成的。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黑格尔的辩证法对马克思的影响, 但是黑格尔最终用“绝对精神”这一最高的目的阻碍了他前进的道路,只是在他的“迷宫”中迷失了最终的方向。马克思则打破了这种体系的观念,他不是要建立某一封闭的哲学体系,他始终承认,人的本质是不断生成的。
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一书中,揭示了宗教的本质,提出了是人创造了神而不是神创造人。费尔巴哈提出了“类本质”的概念,即寻求人的本质,他认为是人将自己的          本质让渡给了上帝,将人的一切完美的优点都集中在上帝身上,然后人崇拜他,想从他那里获得完美的人格,但熟不知,上帝的这些完美都是人类给他的, 即人崇拜的就是人类集中起来的人格中的精华。在他看来,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费尔巴哈揭示了宗教的本质, 但是并没有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宗教产生的原因, 而且他的思维方式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种宗教思维的影响,他索然不承认在人类和自然界之外存在着上帝,但是他提倡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的“爱的宗教”。而且在费尔巴哈那里,正像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的那样,费尔巴哈只是从感性的、直观的方面去理解人,在他那里“人是抽象的, 只是与自然界相区分的肉体的人。因此马克思指出,“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 而对于实践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的发展
在马克思的早期作品中, 如《<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论犹太人问题》、《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等,人学思想一步步的被完善, 而且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人的本质,由“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到“自由自觉的活动”到“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等,这不是马克思对自己思想的否定式发展,而是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向前发展。
(一)“自由自觉的活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对人的思考,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发源地。在《手稿》
中,异化劳动占据了重要的一部分,异化劳动的理论大前提便是承认人的类本质的存在,因此人的类本质也成为《手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手稿》中,马克思明确地指出,“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当作自己的对象, 而且因为……人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因为人把自身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
?
鼂待实践观点批判了费尔巴哈直观的人本唯物主义, 将实践引入历史的视野。
在《提纲》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很多人
认为马克思在《提纲》中所理解的人的本质与在《手稿》中提出的类本质是相矛盾的,其实不然,类本质揭示的是单个人的本质所在,而在《提纲》中,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其现实性上”,也就是说在现实性上来讲,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来讲,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社会交往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往往是具有多种社会关系的,在现实角度讲,像劳动确证人的本质一样, 这些复杂的社会关系也是对人本质的一种确证,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人的本质。
在这一时期, 马克思在更大的程度上摆脱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实现了人的本质问题的革命性变革。他将人的本质从一种实体性范畴转变为一种关系范畴。
(三)“现实的个人”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第二部著作,马恩在其中发挥了《提纲》的中心思想,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的学者认为《提纲》是《形态》的简略版,在这本著作中,马恩第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分析了历史唯物主义,是其唯物史观成熟的标志,他的唯物史观又是以人为出发点的。
在《形态》中,马克思明确地指出,他的理论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而不是费尔巴哈所理解的那种抽象的人,在马克思那里,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不仅仅是一种肉体的存在,还是一种精神的存在,在意识的支配下,人能动地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在马克思看来,人之所以具有现实性,;原因在于人总是处于一定的具体的社会关系之中,而在众多的社会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的形成又离不开生产:“; 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动物的生产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肉体的需要,而人类在满足自身肉体需要的同时,他所生产的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了他的本质,他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与他和他人之间的交往都是密切联系的, 生产决定了交往的形式,所以“, 现实的人”之所以现实,;是因为他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所制约。
三、结语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揭示是人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此前的哲学家在人的本质问题上持有一种抽象的、既成的观点,马克思则不然,他认为人的本质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生发展的,确立了以实践为基础的生成本质论的地位,可谓是人学领域的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发展颠覆了以往哲学的本体论思维方式, 构建了一套人学系统,“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等。虽然自康德开始,德国古典哲学家们执着于“人”的追求,无论是康德的“人是目的”还是黑格尔的“人是精神的产物”,都在极力地彰显人的主体性,但他们都没有找到真正的道路,黑格尔最终也没有走出“迷宫”,封闭的体系窒息了他的哲学。人是现实的人,不断发展、不断生成的人,马克思在传承以往哲学的基础上,在哲学的发展进程中实现了人学思维方式的转型。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54页。
②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第56 页。
③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第57 页。
④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第81 页。
⑤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第60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人民出版社,2003.
[4]张奎良.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全景展示[J].天津社会科学,2014,(01).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学生工作部)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