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艳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日益清晰。作文作为语文教学工作最突出的内容,学习难度比较大。传统教学模式未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相对接,造成学生学习作文有反感情绪的恶果。本文围绕叙事作文的内容、特点、意义而展开,针对叙事作文的创作提出针对性意见,以便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叙事作文 初中语文 教学研究
语文是一门以生活现象为学习内容的课程,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感受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最本职的工作。作文原本是学生表达情感的工具,但是应试教育体制下,作文课程逐渐演变成背诵范文和套用框架的过程。初中阶段的学生情感丰富,并且表达情感的需求特别强烈,转变目前的作文教育体制,减少对学生创作的束缚,还学生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是目前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点。
一、叙事作文的内涵解析
一般而言,初中阶段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了解掌握的文章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议论文,一是科技文, 另一个便是叙事文。叙事作文是语文作文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与议论文和科技文相比,既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自身独特之处。从宏观的角度而言,语文的学习内容是多种多样的生活现象,而作文是最能直接学生对生活的理解程度和人文修养的一种途径。学生在组织语言和运用技巧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
但由受到双重因素的影响,目前初中学生在创作叙事性作文时,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由于教师的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应试教育过于重视技巧的运用、语言的华美,忽视对学生的真情实感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情感表达能力的考察。而另一方面,初中学生与社会接触不多,相对而言,生活经验较为缺乏。生活经验的缺乏制约了作文的深度和高度,因此,初中学生在提升叙事作文水平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空间。
二、叙事角度的把握
一般而言,作者可以从三个角度展开对某一生活现象的描述,而且,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解读的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第一人称的运用便于作者直接表达情感,爱憎分明;而第二人称的运用反映了作者对于一件事情的观察和思考;而第三人称的运用便于作者对此进行评论和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一事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和叙述,从微妙或者剧烈的差异之中,体会不同叙事角度的魅力。
就《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一文而言,作者从儿子的角度出发,对整个事情展开记叙,记录了儿子在母亲的鼓励与父亲的嘲讽的双重作用下,端正自己的心态,对创作既有一定的信心和兴趣,又不至于过于乐观而误入歧途。教
三、叙事能力的提高
语文课程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亦非一朝一夕之事。学生增强叙事能力需要经过不断地学习,但掌握一定的规律,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优化学习的效果。
作文能力的高低,不仅折射出学生阅读面的广泛程度,也反映出学生生活经验的丰富程度。因此,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拓展知识面提供便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既可以获得兴趣,也可以获得灵感的启发;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多与社会接触,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增加体验和丰富情感。
阅读面的扩展,有利于深入理解作文的规律和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而且阅读是增加情感体验最简单和最便利的方式。一篇出彩的文章总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在读者与作者之间形成共鸣。作文是对学生人文修养的一种考察,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磨练心性,陶冶情操,并且这种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由量变发生质变,便以另一种形式实现了学习目标。
实践出真知,语文从实践中来,同时也要回归实践。评价文章的好坏,需要沉淀、也需要时间的甄选。而且许多优秀的作家从事创作活动的最初契机有两种,一是广泛的阅读所积淀的对文学的热爱与兴趣,鼓励其实现从读者到作者的转变;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注意观察和善于总结,从实践中体会到文字的乐趣与创作的激情。
四、结语
语文不只是一门知识,更是一门艺术;而创作是语文的核心和灵魂,叙述性作文更是对作者情感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最高程度的考察。叙事角度的不同影响叙事效果,从不同的叙事结果中解读出叙事角度的意义,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表达的能力。提高叙事的趣味性可以从阅读和实践两个角度进行,阅读是增加情感体验最便捷的方式,而实践是深化情感认知最根本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小丽. 小议初中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J]. 试题与研究( 新课程论坛),2013,(8):7.
[2] 王燕. 唯真思想与初中作文教学[ J]. 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4,( 7): 42..
[ 3] 朱涵. 初中叙事文写作“层级式”技巧训练的策略研究[ J]. 新课程·中学,2014,(7):182-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