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民间音乐和民间歌舞很好的结合形成“歌伴舞”的艺术形式,根据老艺人的口述和词曲中追述大致开始在唐、宋时期,发展在明、清时期。在黔东花灯中有一句是这样的词选自《盘灯歌》:“灯从唐朝起,戏从唐朝生。王母娘娘眼睛痛,许下三百六十盏大红灯”。黔东花灯艺术多是反应人民群众的生活点滴、音乐活泼俏皮、旋律悦耳动听、动作优雅美观、生动形象。
(一)音乐结构分析
黔东花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吸收地方民间小调的精华,同时在曲和舞上的结合也更佳的贴切,现在的花灯不仅是一种丰富的歌舞活动,经过发展也扩大了表演的规模而且有故事情节、人物结构也更加的丰富、故事的矛盾冲突也符合音乐结构特点。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花灯表演形式也更加合理,从最初的二个人表演到明末清初的时候已经发展到了三个人同时表演,也有群众称这样的表演形式叫做“双凤朝阳”或“双狮戏球”,有些地方又称之为“双花灯”。花灯在内容上是比较丰富、程序复杂。传统的花灯戏曲叫做正灯如:“上香”、“说春”、“万事兴”、“打灯笼”、“开门财”、“拜年”、“盘灯”、“打梁山”灯20余种。在曲调结构上思南黔东花灯还是较为丰富的,比较常见的曲调结构有一下几种:a、有对比或补充式的二句体、b、多种句体结合的混合句体、c、有再现音乐元素的三部性结构等等。其中四句和二句体在曲式结构是较多出现的。重复发展的二句体:指在原的结构基础上通过音乐的发展手法来扩充从而使音乐不断的向前发展。如:《开财门》的上句有3个小节,下句则扩充至7小节。运用模仿和变化主题旋律让后半部分达到扩充,如:《刘三妹》的有4个小节的上句,下句的发展也是采用同样的手法来模仿和扩充。《阳调》曲调的两个句式同时都带有扩充的技法。
(二) 旋律分析
在音乐结构上按照句式可分为以下两种:1、起承转合的完整旋律结构的四句式:如《孟姜女调》,花灯在旋律曲调上部分吸取“孟姜女”从而变化而来的,保持原来“孟姜女”完整四句式结构但在音乐的抒情方面则做了某些变化使音乐更加抒情,旋律使用了连续上行大跳的直升型音程贯穿曲调之中从而赋予了音乐的地方色彩。如:《梅花》、《采花调》、《石榴花开》、《白石岩》等等。2、有再现音乐元素的三部性结构:这种类型的结构在黔东花灯中是具有代表性的。基本的结构为a+b+a1,其中a1是a的再现这样也使得花灯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很相似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拖腔和衬词在旋律中。中段b部分叙事性是比较突出的多为说和唱结合,一字一音没有多少衬词。如:《百家姓》、《百字文》、《叙话歌》、《大闹元宵》等等。
结 语:贵州黔东音乐不论在民间山歌上还是在民间戏曲都是博大精深、种类繁多。通过对山歌、傩戏、花灯三种音乐形式在音乐结构和词结构的探讨可以认识到黔东音乐在山歌和戏曲上是相互补充和吸收的。载歌载舞的黔东音乐背后是反映人民在生活中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不断的推动其歌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邬小中.黔东黔东民歌及演唱特点[J].四川戏剧,2010.
[2]袁平、马夜.黔东石阡县本庄镇孝歌的原因特征[J].中国音乐,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