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就业导向与高职《实用英语》教学
浏览87次
时间:2010年10月21日 09:19
【论文关键词】高职英语 教学策略 市场导向
【论文摘要】本文从高职院校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实用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试从以就业为导向,通过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等途径,探索(<实用英语》课程教学为学生就业提供支撑,实现社会需求与英语教学的有效互动。
《实用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各专业普遍开设的基础英语课,其教学效果对学生素质产生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200()年,教育部下发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其中对教学目的的表述如下:“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可见《实用英语》课程的特点即是“实用为主,够用为度”,这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是完全一致的。而事实上,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实用、够用”是高职院校在《实用英语》实际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笔者认为,高职课程建设应符合当时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同时,与之相应的教学原则之一就是以市场就业为导向。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要走向社会,接受市场的检验。高职毕业生作为应用型人才更是首当其冲,直接面向社会,进入生产工作第一线。但是人们对一个刚跨出校门的高职毕业生拿什么来衡量判断其优劣?无可非议,主要还是其文凭和各种技能证书。英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就是其中之一,如: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合格证书,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等。这些英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大都得到了社会普遍的认可,具有权威性,有时甚至决定了毕业生的录用与否。从这一角度,在《实用英语》教学和各种英语等级考试之间,我们不得不努力寻找一个平衡点或共同点。因此,在《实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获取英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对高职生的重要意义。也就是说,学完该课程后应达到这样两个目标:一是能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达到《基本要求》的教学目的;二是能通过至少一种适用于高职英语水平的英语等级考试,为其就业创造机会。
然而,近几年来,随着招生政策的改革和普通高校的扩招,高职院校的招生形势并不乐观。各院校为了求生存,纷纷揽生源,导致生源质量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是“三类生”(职高、中专和技校)占多数的高职大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更低。最明显地反映在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差、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成绩不理想、通过率偏低。由此产生出高职院校《实用英语》课程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这一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的困难问题。本文试从《实用英语》课程教学与英语等级考试,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角度,探讨其两者的良性互动。
一、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即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根据教学活动的顺序排列进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以便实现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高职生主要来自“三类生”,生源的英语基础薄弱。这种“薄弱”不属于普通高中毕业生之间的高低档层次差,而是指,高职生在入学时,没有达到大学英语学习最低起点要求。因此,在教学策略选择上应以英语语言的最小单位“词”作为突破口。语言、词汇和语法是语言教学中的三大要素。其中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至关重要,是语言和语法教学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词汇,提高英语水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强化也就无从着手。DVilkins说过:“事实上,没有语法不能传达很多东西,没有词汇就不能传达任何东西。”‘,’可见词汇教学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高职生语言环境的局限和学习方法的不当造成了其英语词汇量小,词汇记忆呆板、僵化,不能学以致用等现象。因此我们要把努力扩大高职生的词汇量视为第一教学要务。在确定阶段教学内容时可重点强调同义词、反义词、构词法;在具体词汇教学中可采用谐音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词汇拥有量,为他们奠定英语学习的根基。在这一阶段,我们必须客观认识我们的学习群体,决不能脱离现实,一味地要求学生适应所谓的大学学习来满足大学教学的要求。
二、采用“分层走班”的教学模式
这里的“分层走班”是指在不改变原行政班其他学科教学的情况下,只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兴趣和愿望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而学校从各层次各类型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的具体要求,进行不同的教学,给予不同的指导,组织不同的检测,使各层次各类型学习者均能实现各自不同的发展。其本质就是“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同一行政班的高职生在学习策略(学习方法)、认知方式(学习习惯)上普遍存在明显差异,不进行“分层走班”教学,就会导致“吃不了”和“吃不饱”两种局面同时存在。然而,我们并不认为“分层走班”,单纯以学生入学分数的高低来划分,而应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学习潜力、教师评价等多方面因素来划分。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进人某一重点教学内容的班级学习,可以是夯实语言基础班,即针对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学重点落实在夯实基础语法、扩大词汇量等基础性教学上;也可以是语言技能提高班,即针对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其教学重点应相应落实在阅读理解、短文写作等语篇教学上。结合英语等级考试,在“分层走班”的基础上,也可以进行主题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英语学习的薄弱点,按英语等级考试类型,分阶段,突出主题,有重点地反复进行相关的语言知识传授,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分层走班”教学形式是从学生的英语知识基础、学习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创设“分类指导”这一环境,使学生各取所需,语言平衡发展。 三、充分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当今世界是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高速发展和广泛运用。这一现实已经给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革,如: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当前各高职院校采用的英语教材大多配有多媒体光盘,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采用多媒体教学,除了教学方式变化多,内容丰富生动,信息量大等优点外,也为训练学生对语言的反应速度提供了方便。从英语等级考试实战情况看,许多学生并不是不会答题,而是答题时间不够,或答题时间控制不当。其根本原因在于对语言的反应不敏感。因此,控制、调整学生原有的阅读习惯是高职英语教学中应该始终关注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光盘,可以有目的地训练高职生对语言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信息快速摄取处理能力,尤其是快速阅读技能。除此之外,利用网络优势,我们还可以把英语课堂延伸到“八小时”之外。通过教学网站建设和课件制作,学生不仅能在课堂内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学习成效,还能在课外随时利用网络资源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再学习和训练,如:在线模拟英语等级考试等,使学生解脱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促进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
四、《实用英语》课程考试形式和内容多样化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用英语》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考试形式,即闭卷笔试形式;考试内容常常包括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等部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用为主”,笔者认为,《实用英语》课程考试应尽量多样化。这一“多样化”既可体现在考试形式上,也可体现在考试内容上。在原有的闭卷笔试形式基础上,《实用英语》考试可以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也可采取笔试与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还原并再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基于“分层走班”的教学模式,还可以采用“AB卷”的形式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程度的试卷,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其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考试内容除了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外,不应忽略语言的交际性及社会性。考试内容可涉及实用业务知识,比如:传真、合同、信用证、产品介绍等。还可根据专业方向适量增加专业性较强的内容。
五、《实用英语》课程的成绩认定多元化
为促进《实用英语》课程教学与英语等级考试的有效互动,改革现行该课程成绩的记分方法已成必要。根据高职生的培养目标是实用能力,应加强平时的学习检测,淡化期末考试,将课堂提问、课题研究、阅读、写作等评价信息也纳人学习成绩的认定,检测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可以将该课程的终结性成绩作为学分,也可以用取得英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代表已完成该课程学分。这样做可以鼓励学生学得实,学得快,学好本课程的同时也能拿到英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如果学生能在完成该课程前取得英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则证明该课程教学与社会要求趋向一致,课程考试水平显然也不亚于英语等级考试的水平,“实用、够用”也有了一个客观衡量的标准。除此之外,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取得相应的行业应具备的职业英语技能证书,也可视同该课程合格。
综上所述,《实用英语》教学应从高职教育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以语言教学规律为原则,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实现课程与等级考试的有效互动,体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特点,真正为劳动力市场产出“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