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144次
时间:2020年5月26日 17:27
一、发挥党报优势,创新组织形式
在增强“四力”中提高政治站位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部署的务实之举,将构建以广州为枢纽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及流通服务体 系,保障大湾区优质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也是三省六市(州)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本地特色产业发展的重大契机。此次活动起点高、行动早,切题精准,既契合了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的要求,也是促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在各市(州)实施的重大行动。
通过发挥媒体人的“四力”作用,深入一线,突出“新闻报道+调查研究”的采访形式,带着问题、强化导向,突出经验启示,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菜篮子”工作起到一定作用。
突出党建引领的协作机制
本次联合采访活动由永州日报社发起,三省六市(州)党报组建联合组委会,共同策划方案、共同破解难题、共同完成任务;采访报道组由三省六市(州)党报记者共同组成,13名成员中有党员11名;六市州党报同时发稿、相互发稿、交换版面,让报道产生同频共振效应。
为增强采访活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联合采访组还成立了临时党小组,多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党日活动,把党组织活动贯穿采访全过程。
二、“四力”作用凸显,作品形式多样
在联合采访中,战线长达5000余公里,跨越三省多地,记者深入各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市场超市等,通过采访政府部门、企业负责人、农场主、务工群众等,以消息、通讯、调研报告等体裁,刊发了上百篇新闻作品。
作用凸显
发掘一批好经验。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后,发现各地经验和模式各具特色、各有千秋,能为三省六市(州)建设“菜篮子”起到各取所需的启发,起到了此次联合采访活功的初衷。
搜集一些“金点子”。当前大湾区“菜篮子”6个分中心建设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也面临着一些困惑和瓶颈。在采访过程中,联合采访组坚持问题导向,带着客观思维和理性思考,进基地跑市场,与菜农、大户、经销商话家常、掏心窝,听取他们对“菜篮子”建设的呼声和心愿,发现了一些制约“菜篮子”的短板,碰撞出了一些思想火花。例如:农村工匠精神欠缺,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不强,种植基地规模过小,菜品颜值差、精深加工不够,运输和包装成本过高,港澳居民消费理念与内地种植习惯脱节、市场信息不对称等。这些呼声,事关“精准扶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现代新型职业农民”等重大现实命题,这些呼声又如“苦口良药”,却字字含金。
形式多样
稿件体裁丰富多彩。文字、摄影、视频记者和文图编辑均参与其中,报、网、微、端齐上阵,综述、消息、见闻、侧记同展现,专版、专题、专栏尽开设,发出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设的最强音。
多平台同步展现。稿件同时在各党报和旗下的多家新媒体全刊发。新媒体的时速率确保整个活动能在第一时间发声,新媒体的“图文+音频+视频”的表达方式使作品更加贴近读者。报纸以更加精细的方式,让读者更进一步深度阅读,解读“菜篮子”报道。
三、合力攻坚,成效明显
在近半个月的时间里,采访组的记者发扬“脚板底下出新闻”的好传统,深入基层一线“抓活鱼”,从火热社会实践中发掘素材,从群众生产生活中发现选题,采写出了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通过“脚力”的勤快深入、“眼力”的广大精微、“脑力”的深思熟虑、“笔力”的表达呈现。六家媒体从不同的观察和理解,创作出不同角度的作品,使其有了比较,有了独特的视角,有了深邃的思想,也让作品更具可读性和选择性。采访组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用媒体人的视觉更好地讲述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的故事、传播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的声音。
截至2019年7月中旬,联合采访组记者用290余篇新闻作品、1000余幅图片,践行了“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笔头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鼓与呼,作品受到了中央,多地省、市等多家主流媒体的转载,为新中国成立周年献上了地市党报人的一份厚礼。
参考文献:
《人民日报》2019年1月17日 06版
《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 01版
《 人民日报 》 2019年2月22日 01 版
《永州日报》2019年6月19日 01版
《永州日报》2019年7月5日 01版
《永州日报》2019年7月8日 01版
《毕节日报》2019年7月8日 04版
《永州日报》2019年7月10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