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 年,中央为强化对政府收入来源的控制,开始实行分税制改革,即大幅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在总财政收入中的比例,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分成,造成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匹配、预算资金吃紧的问题(梁瓒,2010)。加之地方政府领导面临着严格的政绩考核竞争,“城投债”应运而生(安国俊,2010)。由于我国的相关制度规定,地方政府无法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弥补财政资金在经济建设中的缺口,为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地方国资委等相关部门牵头成立了城投公司,通过城投公司发行企业债的形式筹集市政建设所需资金,继而产生了城投债(韩立岩等,2003)。
随着近年来城投债的迅速蔓延,存在资金投入量大、投资周期长、现金回流缓慢等特点,风险敞口越来越突出,偿债危机一触即发。一旦城投公司无法承担巨大的债务压力,城投债违约事件爆发,势必会带来连锁反应,引发系统性风险,风险通过各地财政系统相互传导,对当地或更大范围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赵爽和宁宇新,2014)。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四川省迅速扩张的城投债,发现四川省城投债存在债务规模大、主体信用降级和担保比例过低的问题,对于制定管理规范、防范风险等问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四川省城投债存在的问题
债务快速增长,偿付压力巨大。2009年后,受全球经济危机和国家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大环境的影响,四川省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投债迅速发展,其发行规模连年增加,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表1 显示,2010 年四川省城投债共发行了10 支,发行规模为185 亿元,随后逐年递增,在2012年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发展势头迅猛。到2016 年全年发行额已达到1141.30 亿元,共发行111 支;累积债券余额2857.75 亿元,存债数量298 支,远远超出了2009 年底的发行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