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五官科,江苏南京210006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突发性耳聋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这种护理模式对患者抑郁、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数字随机分组法)平分为两组,每组病例均为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与心率、收缩压的变化情况。结果①采取护理措施后,观察组的抑郁、焦虑评分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平均心率、平均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给予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将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减轻,促进其不良情绪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护理干预;抑郁;焦虑
突发性耳聋也可称为暴聋,发生比较突然,且原因不明,有文献记载,引起突发性耳聋的原因非常多,大约超过100种,常见的原因有迷路膜破裂、内淋巴水肿、血管疾病、病毒感染等,病变部位包括听觉皮层中枢、听神经、内耳[1]。突发性耳聋患者需要住院接受治疗,了解其耳聋产生的原因后,给予对症治疗,然而大部分患者因对该疾病缺乏了解,在住院期间易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有数据资料表明,这类患者焦虑心理、恐惧心理的发生率约为83%[2],焦虑的产生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可能会使患者症状加重。通过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则可促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改善,本文主要分析护理干预在突发性耳聋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病例进行研究,现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收治(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间)的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数字随机分组法)平分为两组,每组病例均为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在18至73岁间,平均年龄(42.19±10.73)岁。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在18至75岁间,平均年龄(42.54±10.38)岁。两组患者均接受听力测试,均符合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且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指导患者的治疗与用药,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于耳聋患者而言,与他们的交流比较特殊,一般采用肢体语言或者手语交流。护理人员要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他们的心情。病房内每天都需保持整洁,调节室内的温度与湿度。
观察组:综合护理。(1)营养良好的休息环境。病房内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与光线条件,干净、整洁是基本要求。另外,病房中不可大声喧哗或交流,减少人员的探视,确保病房的安静,保证患者能够安心休息,良好的休息环境可以让患者心情平静,减少烦躁情绪的产生风险。(2)心理护理。突发性耳聋的发病非常突然,患者一时间难以接受这个事实,且因听力受损,患者会产生自卑心理,害怕面对家人和朋友,甚至会失眠。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向患者讲述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将其思想顾虑解除,确保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如果患者的焦虑程度过重,则不利于听力的改善,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要告知患者家属多陪伴在患者身边,鼓励患者接受治疗,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心。(3)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述疾病产生的原因,并解释疾病治疗方法与治疗可能产生的效果,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对治疗充满信心。同时讲述药物的服用方法、服用时间与药理作用,带领患者接受听力检查。(4)了解患者需求。护理人员要以患者的年龄、职业、性格等为依据,用不同的方式与患者交流,给予心理疏导,为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致力于让患者满意,取得他们的信心,帮助其树立信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与心率、收缩压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抑郁评分[3]:抑郁自评量表评估,轻度: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超过72分。焦虑评分[4]:焦虑自评量表评估,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超过7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基本信息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资料,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分析。护理前,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无太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抑郁、焦虑评分有明显改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患者的心率、收缩压指标对比。观察组的平均心率、平均收缩压比较平稳,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