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云成刘玉忠
(汉中市汉台区铺镇初级中学陕西汉中723007)
摘要:语文教学中,如果不能突出母语教学本身的特点,未能打通语文教学的节关点,导学不得其法,就会让教学陷入茫然之中。
其实,教无定法,万变不离其宗,语文传统教学中的许多精髓还是需要大力传承的。笔者认为,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应该更加教材中所选
课文本身的不同特点,如文体、结构、情感等各自的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指导教学,就有利于营造高效课堂。以
下是笔者的一些粗浅认识。
关键词:要点;高效课堂;设置问题
一、抓住文章的文体不同特点,把握要点
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词语是各有针
对性的,情感是对应于抒情叙事写人的文章的写作目的,包括
诗歌、小说、散文、喜剧等;态度是针对议论文的习作目的,即
文章是为了赞成或反对什么;价值观是针对说明文而言的,即
写这类文章是为了介绍事物的特征或阐明某现象的规律等。
因此,各类文体文章的教学侧重各不相同。如在教学小说的时
候,紧紧把握小说的三要素,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表
达的情感及主旨就是关键。阅读说明文,弄清事物的特点或现
象的本质,要借助说明顺序去理清思路,借助说明方法去学习
写作技巧,借助副词、介词等去领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
会说明文的科学性是其最核心的特点。教学议论文,立论类的
议论文,一般都要找准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弄懂三者的关
系是:论点是灵魂,论据是血肉,论证是骨架[1]。
二、根据文章的题目,设置问题
利用文章标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拓展联想,激活学生思
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出一些问题,巧妙地进入学习
环节。例如,在教学《孙权劝学》一文的时候,让学生自学课文,
了解作者及文中相关的几个人物之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题
目,看看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兴趣盎然,议论纷纷,提出以
下问题:孙权对谁劝学?孙权为什么要劝学?孙权是怎样劝学
的?孙权让对方怎样学习?(当吕蒙不愿意学习的时候,孙权又
是怎样进一步劝学的?)孙权劝学的效果如何?我随即将学生
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回
答,并用现代文叙述。学生很快地把握了文章内容。接着,让学
生复述课文。然后,再让学生朗读、背诵课文,教学很顺畅。
三、结合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有些文章的结构有一定的特点,可以将这些规律先给学
生点拨,然后在让学生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奇效。例如在
教学《
的作用:大的段落之间有一些过渡性的简短小自然段出现,就
是是所谓的过渡段。过渡,是使文章连贯、结构严谨的一种手
段。文章的各部分是靠过渡来连缀的。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
启下”,结构上就是对整体的把握,增加条理和文章的语言的
流畅性。内容上就是对上面篇幅的总结和对下文的开启作用。
讲清过渡段的作用之后,我让学生找出本文的过渡段。许多学
生都能轻松地找出文章的过渡段两段文字,并能明白“做了再
说,做了不说,这仅是
面。”是“承上”,对上文内容的总结[2]。“
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
一反既往了。”是对下文的总领。学生大体地把握了文章可以
分为两部分的思路。然后再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很有条理。
再如《看云识天气》一文,全文最明显的结构特点是“总———
分———总”。其实可以设置一下问题:1. 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
气?2.怎样看云是天气?(有几种方法来看云识天气?)3.看云
识天气有什么意义?让学生先找出重点句子,大体可以引导学
生把握本文的结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然后再指导学生
精读第一段及课文主体部分,学生就便于明白本文所要介绍
的科普知识。
四、阅读与生活紧密联系
语文学习中,能够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对课文内容就能感到真实可感,产生学习兴趣。如在上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雪地捕鸟”一段的时候,我让一
个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相关语段的同时,让另一个学生用肢
体语言表演相关场景。又让另外一组两个同学一个读,一个表
演。然后让其余同学评点他们读和演的得失,学生体会到动词
的作用。我让学生学习文章中使用动词的方法,写自己参与过
的一种有趣的活动。不少同学都能大体地掌握用一定动词描
写活动的方法。又如,学习《藤野先生》一文的时候,学了藤野
先生的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了他的外貌特点。我让学生学习
以上方法写一个熟悉的人的外貌,要求能突出人物的特点。学
生写作积极性很高[3]。
五、影视与阅读相结合
在指导学生进行名著导读时,我让学生利用课外活动,观
看一些文学名著的影视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芙蓉
镇》、《骆驼祥子》、《格列佛游记》、《鲁滨孙漂流记》、四大名著
的电视连续剧等,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让学生能
由视频去印证文学作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如,在
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课之前,我让
学生观看大型纪录片《圆明园》,学生写观后感。再学习课文,
学生就很快进入情景,体会到对英法联军暴行的强烈憎恨,对
民族复兴的使命感,对雨果的钦佩等。
六、读唱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把一下优美的歌曲引入教学中,
一定能让教学富有情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上《水
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之前,让学生学唱歌曲《明月几时
有》。学生学会了这首歌。上课前,让学生齐唱这首歌后,学生
很快进入教学情境,对诗歌的内容、意境、情感等理解较容易,
背诵诗歌,更不用说了。学习李商隐的《无题》也是采用此方
法,收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