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晓
摘要:近年来,鉴于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及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逐渐显现了出来。高等学校系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源,其科研工作开展的顺利与否,科研成果的高低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当前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的现状出发,对高校科研与地方经济相融合的意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阻碍高校科研更好的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因素展开了详细的研究,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以推动高校科研更好的为地方经济服务。
关键词: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现状;策略
鉴于社会的发展,高校科研在地方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也慢慢显现了出来,高校的诸多优秀科研成果成功转变成了生产力, 较好地促进了企业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在肯定高校科研服务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这一事实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确这样一点:近年来,尽管诸多高校均将为地方经济服务,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当成其科技兴校的关键战略,然而其取得的成效却并不是特别理想。所以,高校怎样发挥自身长处,更好的为地方经济服务,这便是当下及以后高校需花心思思考及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科研与地方经济相融合的意义
毋庸置疑,高校科研服务于地方经济对于高校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而言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它不但有利于高校经济的发展,同时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起到特别大的促进作用。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企业对于知识创新及技术进步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高校却可以为地方经济的前进提供创新性成果。此外,完成高校科研人员的兴趣驱动分析和企业自产驱动分析的完美融合,凭借探索性研究及企业恰当技术研究的协调,进而发现新的学科前进方向,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生长环境,也有助于传统学科高新化,新兴学科聚拢化,促进学校整体实力的提升及学科高素质人才的出现,为高校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的现状
1. 高校服务体系不健全
鉴于中国诸多高校受计划经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比较深, 因此国内某些高校仍然存在着“关门”办学的错误思想,缺少主动服务及合作互惠理念。至于管理机构的设置上,许多高校的管理机构只注重与上级领导部门相对应,而无视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在职能及功能定位上,大多数高校也出现了仅考虑自身教学科研及学生管理的需要,无视地方经济创新服务组织机构重要性的情况,最终导致其所具有的经济建设服务职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2. 缺少完美的校企合作环境
当前社会,虽然许多高校都和地方企业缔结了校企合作协议,不过这些协议通常只是学校应付领导检查时的作秀凭证,根本就没有实质上的意义。这些学校根本就没有进行校企合作办学,也没有实现核心技术及经济共同体的共享。高校和地方政府及企业之间缺少必要的信息交流及沟通,同时企业不具备和高校合作的动力体系。
三、阻碍高校科研更好的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因素
1. 外部因素
1)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的政策法规不健全
地方政府对国家与校企合作有关的政策及法规执行力度不够,高校社会服务缺少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在开展社会活动时没有相关的制度作依据不但降低了高校进行社会服务的主动性,同时也不利于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有序实施。地方政府未把高校社会服务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当中,政策导向异常模糊,对怎样进行社会服务没有实质性的规定。相关政府部门所推行的财政扶持科研的政策根本就没办法落到实处,同时政府鼓励企业与高校融合的措施也比较少,最终导致高校科研无法较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情况出现。
2)企业对高校缺少必要的信任及了解
鉴于企业对高校的了解途径特别少,诸多企业对高校科研服务及技术创新水平也缺少必要的信任。再者,鉴于企业受“品牌” 观念的影响都特别大,所以大部分企业都会做出花大价钱去大城市购买技术服务的举动,而不愿以低廉的成本购买本地高校的技术服务。通常情况下,大型企业所具有的科研水平都是特别高的,同时它们也均拥有属于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因此它们对于外界科研服务的需求量也就相对较小。某些中小企业因为产品所具有的科技含量比较低,对研发及创新的需求量较小,再加上经济条件的制约,因此其可以与高校合作的项目便少之又少。鉴于高校与企业需求信息不通畅,资金不充足及中试风险巨大等因素的存在,致使高校与企业无法顺利达成约定,形成合作。
2. 内部因素
1)未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
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均设有教务处、学工处及人事处等诸多管理机构,不过却普遍缺少可行使服务地方政府职能,促进校企合作及联系社会的职能机构,社会服务还未上升至高校组织目标的层面之上,未将其作为一大关键的战略目标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之中。某些高校社会服务只重视表面及计划,空喊口号,不落实行动,甚至屡现为应付检查及评估而作假的情况。
2)不具备明确的办学定位
目前国内诸多高校均存在“攀高”及“贪大”等现象,甚至某些高校还为了追求发展成综合性大学而无视自己与身俱来的办学特色。高校的定位正不正确,可不可以与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相符合取决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及质量。当下,某些高校因无视自16
新教育·科研纵横
2014·5 ( 总第270 期)
身实际情况而导致了教学和就业脱节的情况出现,最终阻碍了高校科研技术的顺利发展。
四、推动高校科研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策略
1. 创建完备的高校服务发展体系
1)政府应出台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与制度
相关政府理应进一步健全高校社会服务的政策体系,凭借加强制度引导及利益驱动,培养高校进行社会服务的主动性及创造性。借助于明确高校与企业的责任及义务创建牢固有效的服务及支持关系,自税收减免层面促进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此外,政府还应对高校服务所带来的收效进行考核,以此确定政府财务预算对高校经费投资的增长幅度。再者,高校应凭借创建科学的项目管理及正确的人员考核及奖惩制度,更好地促进高校服务地方与地方支持高校合作吸引力的提升。
2)高校应创建一整套完备的激励服务机制
机制系让制度可以正常运转且发挥预期功效的制度体系,它属于一个完整的工作系统,通常情况下机制主要由如下几部分构成:其一,目标系统;其二,制度系统;其三,运行系统。鉴于高校均拥有教学、社会服务及科研三大职能,所以高校理应以这些职能为中心设置恰当的社会服务组织及管理体系,设置“服务工作处”充当高校常设职能部门,负责实施为地方服务的行政职能,并借助目标任务设计及建章立制等环节进行落实。为了更好地培
2. 创建以政府为主导的校企合作联盟
1)地方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做好高校与各方的调节工作
地方政府理应构筑好高校与企业交流的桥梁,创建高校和企业、社会诸方合作的体系,进而将高校对地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了更好地推动校企合作的实现,相关政府机构理应提高服务意识,创建校企合作办事组织,明确工作目标及模式,做好各方调节工作,确保高校直接参加地方经济建设途径的畅通。
2)创建校企合作联盟
地方政府理应把产学研合作规划纳入年度国民经济规划当中,强化对科技开发及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支持。以双赢原则为依据创建地域性校企合作联盟,创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以消灭高校招生及就业困难为主导,为高校及企业构建人才供需平台;以帮助小型企业科技发展为目标,创建校企技术攻关及项目研发相关部门。在此情况下,如果高校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日常经营中的实际困难,那它们便可以取得企业的依赖,企业当然也会愿意向高校提供科研资助,校企合作联盟才可以得到更好的稳固。
3. 促进高校科研及服务水平的提高
1)强化应用技术研究
高校必须强化科研管理,推动老师科研素质及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科研的发展,各高校理应以科研项目为中心,汇聚优势资源强化应用型项目的技术合作,项目选择必须符合地方关键战略需求及产业核心科技的需要,最终达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率及应用率提升的目的。此外,各高校还
2)共同创建科研基地
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自己所具有的号召作用,组织高校、公司、社会组织及研究机构组建关键项目研发基地。项目的孵化系项目研发基地成立的目的,当项目研发基地成立之后,政府应向基地提供充足的服务基金,以更好地推动多方的直接沟通与合作。高校理应积极地加入到企业进行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当中,主动进行各种类型的校企合作,开拓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渠道及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高校理应以自身强项学科及优势专业群为重心,对接地方主打产业,成立开放式科研创新服务平台,推动科研创新能力及服务辐射水平的提高。此外,高校还应和企业一起共同创建研发中心,对企业关键应用项目的科研攻关负责,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3)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人才培育系高校最直接且最关键的任务,教育的成功系其他产业得以发展、壮大的可靠前提及有力保障,因此高校的教育理应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是由政府出资创办的,为了更好的造福社会,高校理应将培育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定位。除此之外,各高校还应以社会发展规划、产业结构现状及劳动力现状为依据对自己的专业进行恰当的调整,扩大社会急需人才的培育。再者,高校还可借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育模式对自身人才的培养方法及类型进行相关的调整,以更好地向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科研和地方经济的融合不但是高校推动地方经济前进的客观要求,同时也属于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虽然高校科研和地方经济融合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及问题,但只要高校坚持初衷,致力创新,努力进取,不畏艰难,迎难而上,那么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必将取得成功,高校科研也可以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新民,等. 区域经济发展视野下的民办高校经营研究[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0(01)
[2] 姚志平,等. 新时期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困境与对策建议[J].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1)
[3] 鲁武霞,等. 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是提升“四个能力”[J]. 职教论坛,2012(04)
[4] 弓兰秀. 高校科研成果与区域经济的对接策略[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06)
[5] 陈蓉蓉,林雷.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综述[J]. 经济师,2009(04)
(作者简介:张晓,男, 出生年月:1983 年出生,民族:汉族,籍贯: 河南省驻马店人,学历:硕士学历,助教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学。)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