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田军
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现代玉米生产上主要是利用自交系间杂种一代,因此,育种程序中包含了选育自交系与组配杂交种过程,开展育种工作时,必须从总体上考虑,形成总的育种策略,并用于指导育种工作。本文将主要探讨玉米育种的现状及内蒙玉米育种的策略。
育种目标是育种工作者依据生产需求、种质的状况以及技术改进的特点来制定的,这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显示出对育种工作的策略性管理艺术。玉米育种是以利用杂种优势为主,是从选育自交系开始,以选育并利用单交种为主要目的。
1 玉米育种的现状
现代玉米育种就是利用杂种优势的育种。获得优势杂种,除了自交系的选育方法以外,还牵涉到种质资源的问题,由于玉米育种工作中的瓶颈现象,玉米育种工作者迫切需要拓宽遗传基础,扩大对种质资源的利用。首先,利用近缘属、种的种质虽有一定的困难,但仍须继续开发,尤以在类玉米中把有利基因引入玉米的种质;其次,要加强种质基础研究工作,采用近代遗传学的手段,在分子水平阐明近缘物种的血缘关系,探讨玉米种质的遗传特性,以利育种应用;第三,发掘各类种质资源,引入国外新的种质,以拓宽种质基础;第四,加强群体改良的研究工作,应在战略的高度上重视改良群体的重要意义,把长远目标与当前任务很好地结合起来,使玉米的种质资源不断更新,推出一批又一批的高产、优质、抗性良好的新组合;第五,建立自交系的发放制度,以电脑档案定期向有关育种单位通报,避免育种工作的盲目性。
当前,我国玉米育种以二环选系、群体改良等常规技术为主,结合抗逆性和品质鉴定指标、多生态环境鉴定等途径选育优良自交系和杂交种。其中,杂种优势利用、单倍体育种、诱变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利用取得较大进展。采用系谱法(二环选系)培育自交系,同时采用回交、群体改良或复合杂交,增加自交系的抗逆性,同时提高自身产量。二环选系的缺陷是遗传基础相对狭窄,不容易聚合多种优异基因,提高综合抗性和改良品质。为拓宽选系材料的遗传基础,在利用杂种优势的基础上,需要加强群体改良和利用。一是构建群体后直接分离自交系,二是结合轮回选择方法分离自交系。
2 内蒙玉米育种的策略
2.1 自交系及其杂交种的选育
玉米自交系是指从一个玉米单株经过连续多代自交,结合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遗传上相对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由于自交系是人工自交选育出来的,生长势、生活力比自交的原始单株减弱,但在自交过程中,通过自交纯合和人工选择,淘汰了不良基因,并且使系内每一个个体都具有相对一致的优良基因型,因而其性状是整齐的,在遗传基础上是优良的。来源不同的自交系,由于各自的遗传基础以及性状表现互不相同,当它们进行杂交时,就可以使两种基因型加性和非加性遗传效应在杂种个体上得到充分表现,从而使杂种F1表现出强大的杂种优势。杂交种经济性状的优劣、抗病性能的强弱、生长期的长短,取决于其亲本自交系相应性状的优劣以及自交系问的合理组配。因此,选育优良自交系是选择出优良杂交种的基础,也是玉米育种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优良的玉米自交系一般具有农艺性状好、配合力高、产量高、纯合度高。
2.2 自交系间杂交种的选育
现代玉米生产主要是利用杂交一代的杂种优势。玉米育种工作除了自交系的选育外,就是杂交种的选育,玉米杂交种有多种类型:品种间杂交种、品种与自交系间杂交种(即顶交种)和自交系间杂交种。自交系间杂交种包括单交种、三交种、双交种和综合杂交种。由于目前玉米生产上主要是自交系间单交种,因此世界各国玉米育种工作的重点是选育单交种。对于其他类型的杂交种在生产上应用较少。单交种的组配实际上是结合自交系配合力测定时完成的,当采用双列杂交法和多系测交法测定自交系配合力时,就可选出若干个强优势的单交种,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单交种进一步试验,并对这些单交种及其亲本繁殖制种的难易程度进行分析,然后决选出可能投入生产的几个最优单交种,在进行单交种的选育时,根据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对亲本进行选择,可减少选配工作的盲目性。
结论
总之,应重视对自交系农艺性状的选择。虽然,农艺性状好的自交系不一定具有高配合力。但是农艺性状差、生产力低的自交系,即使配合力高,由于繁殖和制种产量低,种子成本高,在商品化生产上是难以接受的。所以,选育自交系时,显然应把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作为育种目标,给予同等的重视,才有可能育成强优势的杂交种,而且便于繁殖制种,用于商品化生产。
参考文献
[1]冯启贵,杨占清. 试述在玉米育种科技创新中的研究发展[J]. 民营科技,2014,01:226.
[2]张伟强,许波,冯晓曦,许海涛,王友华,张海申,王成业. 黄淮海玉米育种面临挑战及对策探讨——以驻马店市为例[J]. 作物杂志,2013,01:26-31.
[3]刘孝忱,梁晓斐. 中国玉米育种发展趋势与对策[J]. 中国农业信息,2013,13:263.
[4]李桂芝,周文伟,李青竹. 国内玉米育种现存问题的分析[J]. 中国农业信息,2013,17:229.
作者单位
阿荣旗种子管理站 内蒙古呼伦贝尔 16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