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网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研究

浏览131次 时间:2015年5月13日 15:19

董福奇 胜利油田地址科学研究院岩芯管理室 257000

【文章摘要】

石油工程面临的地质勘探环境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需要在极地、深海、丛林及沙漠等区域进行勘探,因此面临的勘探难度也会变得越来越大。为了顺利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及准确评价石油储层情况,则应合理选用地质勘探及储层评价技术。本文对地质勘探的基本内容及储层评价技术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油田概况及应用效果。

【关键词】

储层评价;地质勘探;石油;方法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石油能源,因此要通过实施地质勘探工作提高石油产量,以便促进经济发展与维护社会稳定。在进行地质勘探的过程中应注意采用准确的储层评价技术,在正确评价石油储层的基础上确保顺利开采潜在的石油能源。本文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对石油工程中使用的地质勘探及相应的储层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石油开采效率。

1 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

1.1 地质勘探的基本内容

对于石油工程中的地质勘探工作而言,需要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沉积构造与粒度韵律。地质勘探中需要明确储层的沉积构造情况,如水平、块状、底边、波状、交错及平行层理等,在明确层理类型的基础上需分析不同层理中的渗透率变化情况。粒度韵律是指储层中的碎屑颗粒沿垂直方向的变化情况, 常见的粒度韵律包括均质韵律、复合韵律、反韵律及正韵律,在韵律不同时,储层物性变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2)渗透率比值及韵律。渗透率比值也是地质勘探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指的是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上的渗透率比值,渗透率比值越小, 则储层内流体在垂直方向上的渗透能力也就越低,且层内吸水厚度也会相应的减小,勘探渗透率比值的主要目的在于明确储层注水开采水洗效果。渗透率的韵律是指储层纵向上渗透率的大小变化情况,主要包括复合韵律、反韵律及正韵律三种。此外,在勘探时还需要明确储层的非均质性情况及各个薄夹层在储层内的分布情况。

1.2 储层评价方法

在评价石油储层的过程中通常需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即综合分类、综合定量及随钻评价。(1)综合分类储层评价。综合分类是指在合理选择评价参数的基础上利用影响储层评价结果的多种因素制定评价指标,同时利用评价指标划分储层类型。利用综合分类法评价储层时首先应确定权系数,确定权系数后依据储层评价要求合理划分各项评价指标,以根据指标类型系统性评价储层情况,从而使评价结果变得准确、科学及真实可靠。(2)综合定量储层评价。在综合评价石油储层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多种评价指标,包括成岩作用、岩性及岩相等多个类别,每一类别中有多个评价参数,少则几个,多则可达到十几个。为了综合考量各项评价指标,则应注意采用综合定量的评价分析模式。(3)随钻评价。随钻评价是一种动态评价方法,指的是在钻井过程中利用欠平衡技术动态监控储层变化情况,此类储层评价技术具有成本低的特点。在钻遇产层时,钻孔孔底的压力就会低于周围地层压力, 因此储层中的石油就会在地层压力的作用下流入钻井中,在分析井底石油流量及渗透速度后就能有效评价储层信息。

2 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的应用

2.1 油田概况

某油田的地震资料及测井资料显示储层构造主要为单斜形式,且水- 油过渡带中不存在断层发育,储层中包括两种砂体类型,即独立表外与席状砂体,独立表外型前缘砂体中存在尖灭形态,席状砂体主要分布于河道中,尖灭区发育,砂体呈短条带状或豆状。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区块的含油面积为7.86km2,地质储量为217.5×104t。自2013 年以来,在该区块中部署评价的油井共为8 口,在评价后进行试油,经试油后发现油井中均能够产出工业油流。在钻进过程中发现砂岩平均厚度为7.5m,其有效厚度为5.0m。储层的渗透率为100×10-3um2~300×10-3um2,孔隙度为26.1%~30.5%,平均孔隙度为28.2%。此外,该区块的余油饱和度为35%~60%。在对该区块中的水-- 油 过渡带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具有良好的油藏开发潜力,因此决定进行地质勘探与综合分类储层评价。

2.2 应用情况

根据该区块的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要求,在采用综合分类法时选择可以下参数:实际渗透率及孔隙度(宏观特征参数)、粒度中值(岩性特征参数)、泥质含量(泥质实际含量评价参数)、目前剩余油饱和度(剩余油量评价参数)。为了避免在评价储层的过程中出现单因素分析结果互相交叉及多因素权重相等问题,则利用了累计概率制定综合分类标准。分类标准如下:(1I 类多因素垂向分类标准-- -- 0.481,多因素平面分类标准---- 0.272;(2II类多因素垂向分类标准---- 0.3250.481),多因素平面分类标准---- 0.1650.272);(3III 类多因素垂向分类标准--- 0.325,多因素平面分类标准----0.165。在综合评价3 个井区后发现储层的孔渗性能良好,有效厚度的平均值为5.5m I 类储层驱动压差大于II 类及III 类储层,主要是因为于II 类及III 类储层的孔渗性相对较差。I 类储层中共有8 个垂向小层,垂向小层均具有较高的孔渗性,小层平均厚度为1.5m,存在大量席状砂体,且储层具有较好的连通性,有利于射孔。该区块中的Y-21 井及Y-15 井位于I 类储层,在试油中发现射开层厚为1.3m, 产水量为5.2t/d,产油量为0.8t/d,与储层评价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石油资源开采规模及利用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各个国家对于石油资源的依赖性也出现了逐渐增强的趋势,为了能够开采出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石油能源,则应注意合理应用地质勘探及储层评价技术。此外,要重视积极探索或引进效率高及成本低的新型评价方法,并在实践的过程中适当优化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顺, 付秀丽, 张晨晨. 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地区嫩江组二段滑塌扇的发现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 地质科学,2012,47(1):129-138.

[2] 杨勇, 汤良杰, 漆立新, 邱海峻, 姚文倩. 塔里木盆地塔中- 巴楚地区反转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 现代地质,2014(3):559-565.

[3] 杨峰, 黄金莉. 首都圈上地壳高精度三维P 波速度模型—— 基于石油地震叠加速度和人工地震测深剖面[J].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5):1487-1496.

[4] 胡向阳, 李阳, 王友启, 权莲顺. 三维地质模型概率法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石油地质储量研究中的应用—— 以塔河油田四区为例[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3,20(4):46-48.237

TAG: 地质勘探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