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9月15日评论版文章:钓鱼岛问题实际上是37年前美国对中日关系埋下的一个“地雷”。1972年美国向日本归还冲绳时将属于中国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一并交给了日本,美国的这个策略是非常“高明”的,美国要将中日两国关系纳入它的掌控之中。中日两国走得太近对美国不利,所以它要在中日之间留下一颗纷争的火种。这种做法是过去老殖民主义者惯用的手法。
事实表明,美国的“埋地雷”策略确实起到了他期待的效果。数十年来,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问题的摩擦不断,影响了两国关系的发展。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九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赴日参加《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约换文仪式,并对日本进行首次正式访问期间,在日本召开记者招待会,有日本记者提出了钓鱼岛及附属岛屿的归属问题。这是缔约中的敏感话题,而邓小平听后神态自若地说:“这个问题我们同日本有争议,钓鱼岛日本叫‘尖阁列岛’,名字就不同。这个问题可以把它放一下,也许下一代比我们更聪明些,会找到实际解决的方法。”邓小平四两拨千斤的回答,令紧张的空气顿时轻松许多。“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在实际上成为中日两国的共识。
但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日本得寸进尺,一次又一次地采取对钓鱼岛加强实际控制的行动,向广大国民灌输“钓鱼岛无可争辩地归属于日本的”信条,以致不仅那些诚实地承认钓鱼岛是属于中国的意见成为极少数派,而且连钓鱼岛主权问题“是有争议的”看法也成了“禁区”。今年5月下旬日本举行的“全国知事会议”,当时正值日本媒体大肆炒作中国海军力量增强和中国海洋调查船对日本测量船的所谓“追逐”,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会上质疑鸠山说,如果在“尖阁诸岛”海域发生军事冲突,是否适用日美安保条约?鸠山回答说“适用,日美政府已有协议”,接着又说了一句“钓鱼岛的归属问题还要与中国商量”,这句话让石原大发雷霆,说钓鱼岛就是日本的,而鸠山作为一国首相居然还要同中国商量,我没见过有这么混账的首相!有日本媒体形容鸠山在会上陷入“四面楚歌”境地,此后又有网民骂他是“亡国首相”。这种压力成为鸠山在普天间基地问题上向美国屈服导致最终辞职的一个重要背景。
最近,在民主党党魁选战中针锋相对的日相菅直人与前干事长小泽一郎,为了选战的需要异口同声地“打中国牌”,小泽在谈到中日两国具有纷争的领土主权问题时说:“在历史上,钓鱼岛从来就不是中国的领土。”菅直人则称“中国海军日前在(日本)近海的行动值得警惕,有必要检讨在西南群岛部署自卫队。”因为既然在自民党政权下“‘尖阁诸岛’属于日本”已经成为日本国民的“被认识”和“被共识”,那么,声称钓鱼岛“不是中国的领土”和警惕中国海军在日本近海的行动自然成为“捍卫国家利益”的表现,也成为争取民心和选票的手段。日本是“资源小国”,将钓鱼岛攫为己有,对于日本的海洋和资源战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菅直人与小泽一郎在党魁选战中又都表示要继承鸠山的构筑东亚共同体的主张。但是,听任国土交通相前原诚司在这次中国渔船受到日本巡逻船冲撞事件上采取强硬做法,有悖于中日双方达成的“将东海建设成为和平之海、合作之海”的共识,只能激化中日两国之间的矛盾,又谈何共同努力构筑“东亚共同体”?而构筑东亚共同体的目标和过程恰恰是日本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之所在。
奉劝民主党政治家,不要把个人或政党的政治私利置于国家利益乃至东亚地区和平稳定的利益之上,借主权争端来煽动民族对立情绪,以便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正确的、真正符合日本国家利益的做法应该是一要诚实,二要务实,在钓鱼岛和东海问题上积极开展和平的谈判和务实的协商,那么,中日两国家完全可能共享东海海域的各种资源,尽早摆脱主权争端的束缚,尽快将海洋和海底的潜在资源转化成现实的财富,避免“双输”,争取“双赢”。(作者 冯昭奎)
中国日报网原稿链接:钓鱼岛问题是美国埋在中日之间的“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