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邓小平理论 时空政策 “三步走” “两个大局”
论文摘要:在时间上“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空间上“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是邓小平时空政策思想的基本内容;空间上的“两个大局”围绕时间上的“三步走”运行,以及“两个大局”互动的思想,是邓小平时空政策思想的基本特征,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依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党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时空政策实施的根本保证。当前,以邓小平时空政策思想为指导,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时空政策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揭示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客观规律,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原则,并指出这一原则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刻地揭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并提出了在时空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发展战略。
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就开始考虑制定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的战略步骤问题。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他的看法逐步趋于成熟。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指出:“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O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人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m[2」也就是说,在时间上,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到199。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邓小平在提出时间上“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创造性地提出了空间布局上“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提出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共同富裕。他一再强调,“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3]1988年9月,邓小平在听取经济工作的汇报时又提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Ca7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邓小平的时空政策就是以这样的时间和空间为载体,以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民生活的共同富裕为目标,而在政治行为和政治谋略上做出的战略选择。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怎样正确处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空间上的“两个大局”与时间上的“三步走”的关系,是又一个重大的课题。对此,邓小平也提出了创造性的思想。邓小平认为,空间上的“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必须围绕时间上“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运行,与此同时,空间上的“两个大局”也应该互动。也就是说,以“三步走”的时间为轴,进行空间布局上的运作实践。在实施时间上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发展战略的同时,空间上要以东部沿海地区作为“第一个大局”,优先加速发展,并同时带动“第二个大局”的发展。即以“第一个大局”为发展重点,同时与“第二个大局”互动;当时间上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开始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同时,空间上也要转向以“第二个大局”为战略重点,同时与“第一个大局”互动,协调我国的经济发展,并带动“第一个大局”的继续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在新世纪来临之际,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加速推进“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同时,提出并抓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的时空政策思想。
邓小平的时空政策思想是对我国国情深刻认识的结果。我国幅员辽阔,东部沿海地区与内地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势。东部沿海地区不仅历史上有一定工业基础,而且有优越的地理优势,与世界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交通较为便利,有利于成为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的窗口。这样,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能集聚和利用世界上先进国家和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加速解放和发展我国落后的生产力;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也能同时集聚内地的各种资源,如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加速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同时带动内地的发展。待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实力有了较雄厚的基础,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即“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之时,国家和东部沿海地区就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扶持和帮助内地的发。这时,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就能更好地发挥它的辐射、带动功能。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可以由原来的“引进来”发展为“走出去”,抢占我国在国际上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也能把它的资金、人才、技术、知识等资源向内地扩散。这样,东部沿海地区将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内地也能与东部沿海地区协调发展,逐步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最终达到全国的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列宁说过:只有“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6} 0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敏锐地把握时代变化的脉搏,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新的时代主题的判断。他说:“一九七八年我们制定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方针,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判断上的。”仁丁〕并且,“只要坚持这样的判断和这样的政策,我们就能放胆地一心一意地好好地搞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建设。
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变,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邓小平认为,要利用这个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才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他同时又认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只有在世界性的交往与互动中,才能实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邓小平深谋远虑地指出:“我们要以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我们要有这个雄心壮志。;}s7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在空间上选择便于集聚世界上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资金、管理、知识等资源,具有优越地理位置的地区,使之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而东部沿海地区正具备了这样的优越条件。例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临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上海不仅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有一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及一支强大的产业工人队伍,而且有与外国广泛联系的历史,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便利的交通运输。1991年初,邓小平在视察上海时指出:“那一年确定四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巨’。〕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判断,没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政策,就不会有东部沿海地区在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中成为“第一个大局”的战略构想。
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是为了更好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只有坚持生产力标准,才能保证“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的贯彻执行。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仁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评判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从而再一次保证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的贯彻实施。
时间上“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空间上“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是我国跨世纪的现代化发展战略,需要我们党坚持不懈地努力为之奋斗。因此,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就显得极为重要。邓小平对此给予高度重视,认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保证政策连续性的基础。他说:“究竟什么是我们党的政策的连续性呢?这里当然包括独立自主、民主法制、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等内外政策,这些政策我们是不会改变的。而所有这些政策的基础,就是四项基本原则,对此我们更是不会改变,不会动摇的。不然的话,我们的社会就将是一个乱的社会,就谈不上安定团结,什么建设改革、振兴中华,都将成为空话。;yz}因此,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的根本保证。
当然,在“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的具体运作过程中,由于形势的发展变化,肯定会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对此,邓小平告诫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合变化着的实际,坚持基本政策的稳定性和具体政策的变动性的统一。这样才能进一步保证“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的顺利完成。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谆谆告诫我们:“基本政策,一定要长期保持稳定。当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要坚定不移。”仁’“」这种政策的稳定性和变动性的统一,是邓小平时空政策思想的辩证法。 总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政策,“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两个大局”战略构想是这一总政策在时间和空间上展开的两个基本政策。总政策是“体”,两个基本政策是这“一体”的“两翼”。“一体两翼”是完整的结构,有“一体”,才能有“两翼”;有“一体”的“两翼”,才能腾飞,飞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未来!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所制定的一切政策,都必须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这些政策的实施,必然要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中展开,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始终十分关注时空政策的制定和研究。因为,从时间上讲,社会主义的大时代必然经历很多个具体的历史阶段(具体的时代),每个阶段都必然有自己的特点,出现前人无法预料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无产阶级政党从当时的实际出发去研究、去解决;从空间上讲,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情况千差万别,决不可能用一种统一的模式去解决各自不同的具体问题,只能从自己所面临的具体实际出发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事物总是在时空中变化着。邓小平时空政策思想的创造性,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把实现我国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展开,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走向现代化的奇迹。对这一过程中的伟大的时空政策实践,笔者认为应该认真总结,深刻研究。要以邓小平时空政策思想为指导,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时空政策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是从空间上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是从时间上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正是从这一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际出发,我们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政策,以及总政策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展开而又互相依存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这充分说明时空条件对我国政策制定的决定性影响。因为,能否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时空条件,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的成败。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之所以盲目冒进、屡受挫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在时间上超越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在空间上脱离了我国所处的客观实际,因而不可能制定出一个符合国情、切合实际,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逐步推进的经济发展战略。因此,创立时空政策学,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政策实践,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贯彻实施,对于丰富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策科学理论,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