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137次
时间:2021年4月12日 16:10
编写面向留学生的文化类读本的意义及现状
体验和了解中国文化是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的主要目的之一,“对留学生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传播一定的民俗文化知识是十分必要的”[1],除了日常生活体验之外,留学生需要阅读适合自己语言水平的文化类读本,以增加对中国社会种种文化现象了解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文化认知水平,同时培养汉语阅读能力,提高汉语水平。目前关于汉语语言教学的要素,比如汉字、词汇、语法等已经建立了比较详细的等级大纲,与之相比,文化教学却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教学体系,相对于目前的需求而言,明显滞后,导致在文化类读本或者教材的编写中,缺乏可以参照的统一的标准。张英也认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文化教材虽然“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但是缺少经典教材”“教材使用对象的涵盖面比较宽,但缺少定位准确的教材”“教材的内容相当宽泛,但缺少科学、规范和系统”“教材体例自由多样,但文化教学的目标却并不十分清楚”[2]。
因此,目前需要进一步开发更为适合留学生特点、满足留学生文化需求的文化类读本。
留学生文化类读本与留学生文化教材的特性有同有异,二者在内容、功能等方面都是互为补充的。从广义上来看文化类读本属于留学生文化课教材的范畴,具有文化课教材的主要属性。不过,面向留学生的文化类读本与文化课教材也存在一定差异。就应用场合而言,文化类读本主要作为留学生课后的辅助阅读材料,而文化课教材主要在课堂应用。就内容特点而言,文化课教材更偏重于核心文化精神的重点展示,而文化类读本则偏重于扩展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关于中国文化精神的点面结合的综合体系。就功能而言,文化课教材根据学生的文化认知水平为其深入学习提供了支架,而文化类读本则有助于学生的个人自主探索和习得。另外,还应指出的是,留学生文化课教材和文化类读本都是具有内容指向的,以文化为核心,兼顾语言,旨在提升留学生的文化认知水平;而目前的大多数汉语教材,虽然也包含一些文化因素,但是汉语教材是以语言学习为指向的,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兼顾学习,旨在提升留学生的汉语水平。
近年来面向留学生的文化类读本种类和数量都逐渐增多,符合郭凌云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学院 北京 100026)摘 要:近年来面向留学生的文化类读本种类和数量都逐渐增多,质量也不断提高,但是在语言、概念、内容、定位、编写体例等方面仍待提高和改进。为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留学生文化类读本在编写时应注意下列几个原则:在内容组织上,应在跨文化背景下,以中国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为主线,以专题为单位,通过传统与现代的呼应、表层文化与深层文化的有机结合建构系统的文化体系。在体裁上,应注意文化读本的特点,注意区分其与留学生文化课教材以及留学生专业课教材的不同。在使用对象上,应该根据留学生的汉语文化水平,结合他们的爱好、学习地域和所在院校的特点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教材编写。
关键词:文化类读本;编写现状;编写原则;编写建议作者简介:郭凌云(1977-)女,河北唐山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
了留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留学生辅助教材的发展趋势,更具趣味性和形象性,但是仍存在不少尚待改进之处:首先,语言偏难,不适合留学生的语言水平;有的读本虽然采用中英文双语设计,但是汉语部分仍不适于学生阅读,而且也不利于母语非英语的留学生阅读。其次,从根本概念上,对于“文化”内容的认识含混不清,侧重于地理、历史、文学等文化知识的展示,而不注重从日常生活中揭示中国文化精神。再次,内容设计缺乏系统性和准确性,过于偏重趣味性和猎奇性。再次,大多数文化教材的对象并不明确,不少文化教材把大量内容涵盖在一本或者两本书中,没有针对不同语言水平、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编写的相应文化教材,缺乏阶梯型和发展性。最后,许多文化教材的编写体例以介绍描述为主,而未能做成交互式的文本,未能启发读者的思考,也缺乏一些与读者的互动。
编写内容
文化读本的根本作用不是为留学生提供僵化的“文化知识”,而旨在扩大留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留学生的文化认知水平,提高留学生对跨文化情形下了解、思考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现象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切合学生需求,切实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化水平,留学生文化类读本在编写时应重点遵循下列原则:
在内容上,应在跨文化背景下,以当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为核心,设计一系列专题,将传统与现代、表层文化与深层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建构一个系统性的文化体系。基于此,在建构读本的内容体系时,可以围绕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或是中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展开。围绕中国人的价值观念进行文化体系建构,有助于留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体系;围绕中国人的生活进行文化体系建构,有助于留学生从生活场景入手感受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于中高级汉语水平的学生,适于采取前者,能够帮助他们更系统性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核;对于初级汉语水平的学生,更适于采取后者,因为从生活入手有助于他们更直观地了解中国人的真实生活,也更为符合他们的汉语水平和文化认知能力。但无论采取何种建构方式,都应该考虑到宏观体系和真实生活的关联;都应引导留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认真的调查和访谈等实践方式感受、了解中国文化。
在类别上,应该注意文化读本、文化课教材以及留学生专业课教材之间的差别。这三类文本内容上有关联,但是在具体应用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文化读本是课后读物,是留学生进行课后阅读的补充材料,与文化教材具有互补性,应强调其广度和材料的真实,从而帮助留学生对中国社会的种种文化现象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而留学生的文化课教材则主要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是教师课堂使用的文本,应着眼于应用性,既便于教师授课之用,也便于留学生学习和精读。文化课教材的目的是使普通留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参加一系列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中国文化,而专业课教材的使用对象是汉语文化专业的留学生,应该以传播汉语文化知识为主,促进他们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理解。
在使用对象上,应该根据留学生的实际汉语文化水平,结合他们的专业、地域等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类教材的编写。可以把读本粗略地分为初、中、高三个水平,每个水平中再包含不同方面的内容。初级阶段的读本应注重于感受中国人的日常文化生活,旨在帮助留学生形成初步的跨文化意识,增强他们在陌生环境中的文化适应性。中级阶段的读本应该聚焦于价值观异同的分析和讨论,旨在培养留学生学生的跨文化分析、理解能力。高级阶段的读本则应着重于文化研究方法的训练,旨在培养留学生应用跨文化知识解决现实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的能力。
在精神主旨上,应着重表现不同文化模式间的差异性和关联性。不标新立异,也不能求全责备,而应突出人类共同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追求,在全面客观的分析讨论基础上,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种种社会文化现象,启发留学生们认识到文化差异性,促进他们对不同社会文化中的文化现象进行更为客观和深入的思考,比如不同的文化模式是如何实现自我价值,不同的文化模式下最推崇的立身处世之道分别是什么等等。
编写模式建议
根据所涉及的文化内容的建构方式、应用场合、使用对象的差异,留学生文化类读本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编写模式。
目前通行的编写模式大致可概括为两类:一为归纳法,一为演绎法。归纳法是先枚举比较具体的表层文化事件,接着分析其中所包含的人文价值观;演绎法则先概括介绍中国人的主要思维方式和核心价值观,再用具体事例进行证明。这两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归纳法从留学生日常生活感受入手,比较直观,有助于留学生的阅读和理解,也具有比较强的趣味性,但是其涉及的文化内容往往比较散乱,缺乏系统性性,不能全面地涵盖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而演绎法则体系清晰,逻辑严谨,但是读起来往往有些枯燥甚至艰深。一般来说,文化课教材的编写适合采用归纳法,引领留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探索相关文化观念;而留学生的文化读本则更适合应用演绎法编写,有助于启发留学生深入思考中国社会的现实文化问题。在编写模式上,文化课教材往往通过设计适当的文化实践任务,帮助留学生通过观察、调研等方式,具体了解中国人的文化理念;而文化读本则旨在展现比较客观真实的中国社会现实,为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进行阅读,留学生在阅读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个人化的思辨。具体来说,文化类读本的编写应采取以下模式:
依据相关主题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从文化角度理解相关的社会现象。可以以主专题为纲、以子专题为细目,设计相关的阅读资料,多层次性展现中国社会文化,注重时效性及真实性,使留学生在阅读后能够对相关专题内容形成更深入的印象并初具个人见解。编写时还应就阅读文本中的重点语汇进行简短注释。
编写时应尽量涵盖与文化现象或观念相关的语料,比如中国古代典籍、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旨在帮助留学生理解相关社会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语料应依据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进行适度修改,便于他们阅读和理解;特别是涉及到儒家、道家等经典思想时,应尽可能地编写原文中的事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第一手文化材料。编者还要尽可能将艰涩的文言文改写成留学生浅显易懂的语言,提高读本的可读性。
编写形式上应加强与读者的互动,便于留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中国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除了应精心涉及思考题之外,还应设计一些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推动留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实践深化对中国社会文化的了解。还应尽可能地真实客观的语料,避免明显的褒贬倾向,从而帮助留学生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读本中最好附有相关的阅读资料链接,因为读本篇幅毕竟有限,更丰富的相关内容还要靠留学生去自主阅读和思考,进一步扩大他们对这这一主题认知的广度和深度。比如如果主题是“工作”,这一专题下可以提供“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大型招聘网站的链接,让留学生自主检索其心仪的职位,并进而分析相关行业的招聘情况。
参考文献
李进敏、曾昭聪.面向外国留学生的中国民俗文化教材编写原则散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张英.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研究——兼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等级大纲建设[J].汉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