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对约翰·济慈《秋颂》的探析   

浏览130次 时间:2022年4月11日 10:26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新乡 453007)
       摘 要:随着新历史主义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可以丰富我们对济慈的多元视角进行研究,通过将作品放到特定的社会背景,进而对其穷极一生所追求的精神和创作理念有更全面深刻的把握。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浪漫主义文学;济慈
  一、引言
  约 翰· 济 慈(John Keats,1795—1821) 是 18 世 纪末英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作家,文学界通常将其和华 兹 华 斯(William Wordsworth)、 雪 莱(Percy ByssheShelley)等作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秋颂》写于 1819 年 9 月,那个时候,济慈一直被疾病与经济上的拮据缠绕着,而这首诗是济慈为后人留下的最后一首颂诗,也是他一生写得衔华佩实的抒情诗。新历史主义作为一个强调历史和文学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以关注文学评析和物质社会实践活动关系为焦点,认为文学应当放到文本得以生产和接受的文化环境中展开分析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1
  二、新历史主义和历史诗学
  “新历史主义”兴起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赋予文学一定的批判性,文学可以反映历史,也可以作为评述现实的一种工具。“历史诗学”(The Poetics of History)则主要以阐释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为主,它研究“文学”与“历史”之间的“关联”和“关系”。从物质和意识的角度来看,这种关系可以分为历史对诗学的影响以及诗学对所创作时代的历史状况的反映,但主要是关于史学和文学等两个彼此相互统一的概念。
  关于“新历史主义”与“历史诗学”关系的探究而言,我们需要更高层次的思考,诠释好文学作品在历时性演替和共时性关联方面独特的内涵,通过对文本的解究,构建起文本文学性和历史性的联系,进而可以得到一种崭新的解读。
  三、《秋颂》中文化的“非等级制”呈现
  随着新历史主义的提出,为我们从政治和阶级角度对文学的功能问题进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是英美文艺批评的重要转折点,其恢复了文艺学中的唯物主义传统。 2 众所周知,诗人济慈家贫如洗,生不逢辰,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并没有特别大的话语权,从药剂师学徒到仿作诗歌,最后即使身患癌症却也坚持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文学并不是天才表达的特权形式,而是社会经验和实践的一种形式,它只是人类经验的物质表达形式之一。 3 也许是无心插柳,该诗篇以其独特的充满乡土气息的风格被后世认为是几首颂歌中最为完美的一首。
  全诗共分为三小节,按照一天的时间顺序分别向读者描绘了瓜瓞绵绵的秋季早晨、劳作酿酒的秋日正午以及洋洋盈耳的秋天歌声,从“秋之果——秋之人——秋之歌”,赞美秋天的情谊真切,笔调清新,组成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秋景图。
  而诗中对庄稼人秋收时节各种饶有趣味的姿态的细节描写,更为文本增添了生动性,生动体现出一番田园风情。这再一次验证了文学和社会之间并不是一种抽象的关系,文学自始至终都应该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写照和反映;文学也不是天才特有的表达特权,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积淀多少真情,创作出来的内容也就更加写实和生动。
  四、《秋颂》中隐含的历史表述和意识形态
  浪漫主义兴起于十八世纪末,深受当时世界性的革命运动思潮影响,尤其是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更是对英国浪漫主义运动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济慈作为积极派浪漫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更具有战斗意义和政治倾向。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经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在国内当局政府用深文峻法镇压群众运动下,人民的反抗斗争反而却日益高涨。从布莱克起始,直到济慈,浪漫作家们都对这样的环境有深刻感受,形之于诗,作品表现出空前的尖锐性。 4 因此将诗中所刻画的意象还原至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于我们深刻把握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大有可观。
  在诗的第一小节中,诗人描绘将累累的珠球缀满了葡萄藤蔓比作是太阳和秋天“密谋(conspire)”的结果。 “Conspire”
  一词是 1819 年英国社会经常使用的一个词,原因是那一年英国政府镇压人民群众的事件,史称“彼得鲁惨案”。其中一些参与集会游行的革命人士被指控“密谋”推翻政府而论罪,而社会上一些激进分子认为这是一场富人联合政府镇压工人和平民的“阴谋”。在第二小节中,诗人又一次引用了“拾穗者(gleaner)”的意象,让人不免联想起华兹华斯“孤独的割禾女(The Solitary Reaper)”和英国的圈地运动,加上英国 1815 年施行的《谷物法》继续榨压底层老百姓的价值,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雪莱曾在 1819 年英政府军残酷镇压工人运动的“彼得卢惨案”之后,对百姓们这样说:“你们播种,别人收割。你们寻宝,别人收蓄。你们织衣,别人穿着。
  你们制造武器,别人使用。”由此可见,在济慈这首完美的颂诗背后蕴含着更为深刻的历史现实。
  五、结语:
  王佐良说“英国诗是 19 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更是世界文学上另一高峰,可以说诗歌的现代化就是从此开始的。” 5因为他们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又“都是属于现代世界的,他又是我们的同时代人。” 6 《秋颂》这首诗在选材方面十分灵巧,巧妙地将人与物、静与动、光与色融合为一幅和谐的整体画面,与当时物欲横流残酷的社会现实相比,济慈始终心怀底层人民,同情遭受剥削压迫的劳苦民众,从一定程度和意义上来说,他对永恒的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热爱和追求是对庸俗现实的反抗。
  参考文献:
  [1] 张进. 新历史主义与历史诗学 [M] .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 方晓辉.探讨新历史主义背景下关于英美文学功能的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9,(12)
  [3] 张进. 新历史主义与历史诗学 [M]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 刘金龙 .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J] . 文化空间,2010.
  [5] 王佐良 .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 [M] .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6]王宁. 王佐良的英国文学和比较文学批评[J] . 外国文学,2019.
  作者简介:刘帅(1999 年—),男,籍贯:河南南阳,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7 级英语专业在读本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