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媛(贵州省威宁县第九中学)
读写算2014年 第12期德育教育研究· 5 ·引言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不但在国民经济上有了质的飞跃,与之相伴人们的思想也有了巨大改变,意识变得更加多元化,在高中生这个群体中更是如此。高中生作为一个比较活跃的群体,思想和行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如果能够在这个时期的政治课教学中展开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对于高中生未来的成长会有极大的帮助。感恩教育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之一,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他们更快的融入到社会中,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而且,感恩教育也是全世界范围内都认可的教育方式之一,学生的认可度还是非常高的。本文就感恩教育在高中生思想工作中的开展作一些简要分析。1、感恩教育与高中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统一性1.1 情感共鸣上的统一中国人特别重视情义二字,不论是亲情、友情、爱情都受人们的赞美,复杂的感情组成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高中生思想工作的开展,也应该重视这个情字,古人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我们应该从感情入手,引发学生的感动,获取学生的共鸣。而感恩教育恰恰是最容易引发学生共鸣的方式之一,从父母到亲人、朋友,随着这种自然情感的切入,高中生的心扉会逐渐打开,拉开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从而实现由感动向行动的转变。1.2 目的与本质的一致不论是现在中小学所提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传统的感恩教育,其目的和本质是相通的,都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升其思想道德品质。高中生思想政治工作讲究该群体精神境界的建设,以丰富思想、净化心灵、提升境界为主要工作方向,而传统的感恩教育讲究以德报怨、宽容待人,相比来说牵着更为全面,但是都以唤起学生真诚善良美好的感情为主,出发点是一致的。而感恩教育的实施,也有助于实现高中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德育的部分,培养学生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1.3 开放互动性在网络等新型媒体日渐发达的情况下,中学的学生工作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也更为密切,互动性更强。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很多现实问题也越来越多的摆在中学思想政治工作者们的面前,如何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些社会新闻热点中引导高中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体系,是比较复杂的难题。而感恩教育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自我教育有机结合,积极整合校内、校外的教育资源,充分体现了新时期高中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放互动性。1.4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过去我们在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时多数都采用了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但是高中生的思想体系日渐成熟,如果思路或者工作方式不对,很难获取他们的认同,那么思政工作的效果也不好。只有让高中生在实践中获得感悟,得到主体感受,他们才对对其生产深刻认识。就这一点来说,感恩教育无疑是最为直接的教育方式之一,毕竟只要经过引导,学生们能很快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找到感恩的发光点,从中获取感悟。而且,感恩教育在情感、意志等方面的收获可以很快延伸到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从而升华这种情感。2、以感恩教育创新高中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探索2.1 注重发挥教师的榜样引领作用俗话说正人先正己,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榜样带动作用非常重要。对高中生群体来说,教师依然是属于威望比较高的,表率作用和引领作用都非常明显。在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之前,教师首先要对感恩教育有着明细和深刻的认识,真正发自内心的学会感恩,不但能做到孝老敬老,还有着宽广的胸怀,平易近人,生活态度积极乐观。作为学校方面可以首先通过在教师中间评选标兵或者榜样,以此在学校中营造感恩活动气氛,然后影响学生。而且这类活动的开展也可以促进教师提升自我修养,培养更加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在过程中受到教师的影响,会不自觉受到教师的感染,培养起良好的思想品质。2.2 从小处着眼古人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在育人上,更应该事事从小抓起。鉴于高中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在高中生普遍较为浮躁的心态,要教育学生积小善方能成大德的理念,把学生们的姿态放低,逐渐形成崇高的思想。感恩教育本就应该从一些能够感动学生的细节处着手,而不是搞得轰轰烈烈。以感恩父母这一方面来说,对家人的一句温暖的问候,为家人做的一点小事,像是做做家务,帮父母洗脚这样的事情都是很好的实践,在这样的小事中也许会带个学生很多深刻的感悟,而感恩生命来说,一条小鱼的放生,受伤动物的救治等等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真实存在感,帮助他们更加学会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从这些事情开始,逐步将范围扩大化,最后到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慢慢学会爱国爱家,热爱学习和周围的同学、朋友,减少社会负面影响,减少不必要的抵触感和叛逆对立。2.3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如今的高中生思想更加开放,主体性也更加明显。对于这种情况,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应该一味的打压和抵制,而应该学会引导,这是一种社会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用行动焕发教育的生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克服被动接受式的教育,重体验,讲感悟,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投身感恩实践,让“事实”说话、用“切身体验”来证明,在思想意识、情感态度、言论行动等方而审视自己、剖析自己,不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怀感恩之心、记感恩之情、修感恩之德、践感恩之行,在举手投足间提升思想境界和做人的标杆。参考文献[1]宋保明,